【#胃结石有哪些高危人群】#空腹吃这些食物会得胃结石# 胃结石的高危人群,如患有萎缩性胃炎、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人,长期卧床或

【#胃结石有哪些高危人群# 】#空腹吃这些食物会得胃结石# 胃结石的高危人群,如患有萎缩性胃炎、糖尿病或慢性肾病的人,长期卧床或者活动过少的人,患有口腔疾病、咀嚼功能下降的人,接受过外科手术、胃肠道解剖结构改变的人,以及服用可能减缓胃收缩功能药物的人,都是植物性胃结石的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忌口。尽量避免空腹或过量食用含有鞣酸的水果,尤其不要吃生柿子,或与酸性、高蛋白的食物一起食用。日常要保证饮水量,正常成年人一天至少喝2000毫升左右,且不要憋尿。网页链接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即便是健康饮食状况下 睡眠质量较差仍有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风险

研究发现即便是健康饮食状况下 睡眠质量较差仍有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风险 截图来自《成人糖尿病食养指南(2023 年版)》但是近期有研究发现,哪怕是健康饮食,如果睡眠质量较差仍然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睡眠不足与糖尿病的关系近日,一项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的研究揭示了睡眠、饮食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不过,部分研究还是比较初步的,有效样本量也相对较小,研究结果仅供参考。研究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对 24 万多名成年人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睡眠不足的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具体来说,每天睡眠不足 5 小时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比睡眠正常(7~8 小时)的人高出约 40%。即使是每天睡 6 小时的轻度睡眠不足者,他们的糖尿病风险也比正常睡眠者高出 16%。来自参考文献[1]更关键的是,研究发现,虽然饮食健康比饮食不健康的人糖尿病风险低,但无法完全抵消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即便是饮食健康的人,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仍然会面临较高的糖尿病风险。而且还有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较长(≥10 小时)也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并且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和长以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睡眠障碍还有可能导致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血糖控制不良。睡眠是如何影响血糖的?睡眠不单单是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还参与了体内多个功能,睡眠不足或导致这些功能紊乱。1、胰岛素抵抗与睡眠首先,睡眠不足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胰岛素是一种帮助我们身体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研究表明,当我们睡眠不足时,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会变差,这就叫做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我们的胰岛素抵抗会增加,导致血糖水平升高,从而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2、激素变化的影响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我们的激素水平,尤其是瘦素和胃饥饿素。瘦素是一种让我们感觉饱的激素,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水平下降,让我们感觉不容易饱,容易多吃。而胃饥饿素则是一种让我们感觉饿的激素,睡眠不足会让胃饥饿素水平升高,进一步增加我们的食欲。这两种激素的变化都会导致我们摄入更多的食物,特别是高热量的食物,从而增加糖尿病的风险。3、炎症反应除了激素的变化,睡眠不足还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体内一些炎症标志物的水平,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6(IL-6),这些炎症标志物与糖尿病的发展密切相关。4、行为变化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影响我们的行为习惯。人们在睡眠不足时更倾向于选择不健康的食物,增加总热量的摄入。此外,睡眠不足也会导致人们更久坐不动、抽烟和喝酒等不健康行为的增加,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提高睡眠质量的建议为了降低睡眠不足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尤其是预防 2 型糖尿病,提高睡眠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获得更好的睡眠:1、保持规律作息制定一个固定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周末也尽量遵守。这种规律的作息有助于调节生物钟,让身体形成自然的睡眠规律,容易入睡并且睡得更香。2、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环境舒适安静。避免卧室中有过多的光线和噪音,保持室温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冷。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营造一个让人放松、容易入睡的环境。3、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和运动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避免在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高糖食物,这些会刺激神经系统,影响入睡。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或慢跑,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避免在临近睡觉时进行高强度运动,以免过度兴奋而难以入睡。4、心理调节现代人压力大,容易导致睡眠问题。学会一些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入睡的质量。睡前可以进行一些舒缓的活动,如阅读轻松的书籍、听柔和的音乐,也能帮助心情平静下来,准备进入睡眠状态。5、避免不良习惯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特别是睡前一小时内尽量不使用手机、电脑和电视等,避免越玩越兴奋影响睡眠。培养良好的睡前习惯,如泡个热水澡或喝一杯温牛奶,可以让身体逐渐放松,为睡眠做好准备。6、关注睡眠质量如果您已经采取了上述措施,但仍然长期存在睡眠问题,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咨询医生或睡眠专家,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症等,这些问题需要专业的诊断和治疗。通过提高睡眠质量,不仅可以提高日常生活的活力和效率,还能有效降低 2 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重视睡眠,采取积极措施,拥有一个健康的睡眠习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这些你以为的养胃方法可能伤胃你做错了几个?】#喝白粥吃面条并不养胃# 1、白粥、面条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水,确实好消化

【#这些你以为的养胃方法可能伤胃# 你做错了几个?】#喝白粥吃面条并不养胃# 1、白粥、面条里面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水,确实好消化,但营养单一,长期吃不利于胃健康,起不到“养胃”的功效。 2、煨汤里脂肪含量并不低,白色浓汤脂肪更多。对有些胃肠道较弱的人来说,过多的脂肪反而容易出现胃肠道不适。 3、对于部分患有消化性疾病的人群,大量食用小米粥不但会有不适感,甚至会引起病情加重。 4、喝过热的水会对口腔、咽喉、食道以及胃部黏膜造成刺激,引起水疱、破溃、剧烈疼痛等烫伤症状。若长期喝烫水,还可能会造成味觉减退或异常,以及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5、偶尔饮用姜汤可以暖胃、止呕,但不可长期食用。因为生姜属于刺激性食物,胃病患者大量喝生姜水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过多胃酸,加重胃部不适症状。 6、经常喝牛奶未必对胃病患者有益。尤其是胃溃疡患者若进行抗酸治疗,不宜长期喝牛奶,否则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7、苏打饼干中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可以中和分泌过剩的胃酸,缓解因胃酸分泌过多产生的烧心症状。但其实对护胃没有实质效果,且不适合作为正餐单独食用。 8、短时间吃素能让胃“减负”。但如果长期吃素,一般人很容易搭配不均,造成营养不良,反而对胃不利。 9、正常人群少食多餐会导致进食规律被打乱,让胃酸分泌紊乱,伤害胃黏膜。因此,建议溃疡患者定时三餐、定量摄入,避免饥饿和饱餐。网页链接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2个常见的坏习惯 让年轻人的胃集体垮掉

2个常见的坏习惯 让年轻人的胃集体垮掉 每当这个时候,大家可能才会意识到:我的胃,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难道年纪轻轻就有了胃病?年轻人的胃 大多都不太行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胃病。它指向的不是具体的某个病征,而是一系列胃相关疾病的统称,常见的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良恶性肿瘤(也称胃癌)。这些病的症状也很相似,包括但不限于消化不良、胃部饱胀、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看到上面这几个关键词,再联想到自己,是不是有些汗流浃背了?其实你并不是个例。一个残酷的事实是,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胃健康问题。《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道》指出,高达94%的受访人群有过胃部不适的经历。图片来源:《2023打工人胃健康洞察报告》也许有人会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身体抗造,这些小毛病忍一下就好。但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虽然在人们的印象里,各类病征,总是会更容易找上年长一些的群体。但胃病却是个例外:这些年来它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按照健康产业数据和咨询服务平台中康 CMH 的调研数据显示:胃病在18岁至35岁的青壮年群体中的渗透率约为30%,甚至超过了4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的总和。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结果则更能说明问题:过去三十年间,中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但只有一个年龄段的人还在拖后腿,那就是15岁到49岁年龄组,一直居高且保持上升。在所有的胃病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居于首位。根据估测,中国超过一半的人都有。最可怕的一点是,如果不注意防护与治疗,它就有发展为胃癌的可能性。(相关阅读:从胃炎到胃癌只有 4 步,5类人尤其危险!但一个方法就可能避免)慢性胃炎多是因为它慢性胃炎主要发生在胃部最里面的黏膜层。每次发作,它都会损伤人的胃黏膜这一保护和润滑胃部的重要组织。由于慢性胃炎的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反酸,和其他胃病很相似,所以很难从症状上一眼判断出来,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它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最终恶化为胃癌。而慢性胃炎的“罪魁祸首”,就是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1类致癌物的幽门螺杆菌。对于胃来说,幽门螺杆菌是个极其可怕的存在,它不但能逃过胃酸的制裁,还能反过来降低胃内酸度,让原来不能在胃里生存的细菌得以繁殖,破坏胃黏膜。最重要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接吻、共用餐具、互相夹菜就有可能导致感染。2017年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指出,70%~90%的慢性胃炎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过,你的胃可不仅仅是被它损坏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速胃黏膜的损伤,甚至还会和幽门螺杆菌“狼狈为奸”,共同蚕食你本就不太行的胃。你的胃是怎样坏掉的在我们的饮食习惯里,“有味儿”的食物总能给人带来味蕾上的享受和心情上的解放,尤其是加班回来,吃顿火锅,配个小龙虾,别提多爽了。这些“有味儿”的,也往往是胃最怕的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高盐。你在一口接一口地停不下来,这些盐也源源不断地进入胃部,损伤胃黏膜。有的盐还会和幽门螺杆菌勾肩搭背,共同破坏你的胃部。有数据显示,盐渍食品摄入量高的人群,胃患癌的概率比摄入低的人群高出1.7倍。而像是烧烤、腊肠、火腿等腌制、熏烤的食物,对胃的伤害就更大了。这些加工肉类除了高盐,往往还含有亚硝酸盐以及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韩国曾经做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调查了亚裔移民去美国之后的胃癌发病率,结果很惊人:每一代都在持续降低。专家推测,这是的饮食习惯改变的缘故:对泡菜这类高盐腌制食品的摄入少了,胃也就变好了。除了不健康的饮食,不规律的作息同样在破坏年轻人的胃。很多年轻人都有这个痛点:加班到十点,不大吃一顿怎么能犒劳自己呢;还没等消化,就直接瘫在床上睡到十二点,结果早午饭直接合并;至于赶不上吃晚饭,就临时开会赶工,更是常态。你以为自己还年轻,适应得来,胃却可能早已叫苦连连了。人体存在“昼夜节律”的现象,也就是我们说的生物钟。如果之前保持了六七点吃晚饭,那么胃部也会记住这个规律,分泌胃液来消化食物,但若进食晚了,没有食物可以消化,胃液就会直接侵蚀胃黏膜。而如果是在一个新的时间点进食,胃又会招架不住,造成消化不良。假期刚过,你自己都懂得调休的苦,怎么还能天天让你的胃来被这一套折磨呢。保“胃”计划 试试这2步如果你已经意识到胃健康的重要性,并且想从这一刻开始去改变,其实并不算晚。保胃计划分两步:治疗和预防。首先,最好去医院消化内科挂号,查看体内是否有幽门螺杆菌。它并不复杂,只需要空腹,对着仪器吹个气就行了。如果确认有,就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按时吃三联或四联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要尽可能使用公筷,不交叉感染。其次,要注意进食的规律与健康,再忙,也要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进食,且不要用高糖高盐的速成加工品来敷衍了事。平时也要注意,偶尔放纵一次可以,但不能把“啤酒烧烤小龙虾”当作每天的常态。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饿到极点了,就会什么都想吃,平时可能十串羊肉串就能饱,现在可能下单时就想点个二三十串来好好弥补自己。想要杜绝这一点,说难也不难: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入睡、起床、工作,就会大大减少进食不规律和不健康的可能性。当然,这可能也不是你能决定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环境中,尽可能多创造一些条件,不然,很可能就是现在拼命赚钱,以后拼命用赚来的钱养胃了。参考文献[1]中康CMH. (2022). 2021年中国大健康领域消费者洞察报告胃肠道疾病篇.[2]Alfarouk KO, Bashir AH, Aljarbou AN, Ramadan AM, Muddathir AK, AlHoufie ST,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 Gastric Cancer and Its Management.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19-02-22, 9: 75.[3]Brown LM. Helicobacter pylori: epidemiology and routes of transmission. Epidemiol Rev. 2000, 22 (2): 283–97.[4]Paula Jakszyn, Carlos Alberto Gonzá lez. Nitrosamine and related food intake and gastric and oesophageal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6-07-21, 12(27).[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你真的懂胃炎吗?retrieve from...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糖尿病死亡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

研究发现糖尿病死亡率随年龄呈指数增长 德国糖尿病中心(DDZ)和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在德国,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从 30 岁开始每年持续上升,男性上升 8.3%,女性上升 10.2%。贡珀兹定律的依据是,人体中的生物过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患病和最终死亡的风险增加。死亡率不是线性增长,而是呈指数增长,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几乎都能观察到这种指数变化。最近,DDZ 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 Gompertz 模型更精确地研究了与 2 型糖尿病相关的死亡率。"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冈培兹定律能够很好地预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在从0%到100%的范围内,预测值达到了97%以上这样好的预测结果在实证研究中极为罕见,"领衔作者、德国医学研究院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所长奥利弗-库斯(Oliver Kuß)教授说。研究人员分析了 2013 年所有法定医疗保险参保人(4700 多万观察对象,其中 600 多万人患有糖尿病)的数据。研究人员对这些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在此期间有超过 76 万人死亡,其中有 28.8 万名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在德国,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从 30 岁开始每年持续上升,男性上升 8.3%,女性上升 10.2%。"不过,女性死亡率的增幅较大是可以解释的: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因为她们的死亡率起点较低。到了高龄,死亡率会趋于一致,这意味着两性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小,"Kuß 解释说。有趣的是,在没有糖尿病的人群中也能证明贡珀茨定律的有效性: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几乎相同。专家总结说:"如果女性患上糖尿病,她们在预期寿命方面的普遍优势就会丧失。"此外,研究还发现,糖尿病患者先于非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概率,女性为 61.9%,男性为 63.3%。杜塞尔多夫大学医院内分泌和糖尿病科主任兼 DDZ 主任 Michael Roden 教授称:"这项研究强调了早期预防、检测和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必要性。"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经常食用鸡蛋不会对高风险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或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经常食用鸡蛋不会对高风险人群的胆固醇水平或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共有 140 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高危患者参加了 PROSPERITY 试验,该试验旨在评估在四个月的研究期内,每周食用 12 个或更多强化鸡蛋与不食用鸡蛋(每周食用少于两个鸡蛋)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其他心血管健康关键指标的影响。"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高血压、高胆固醇、体重指数增加和糖尿病等风险因素介导的。膳食模式和习惯会对这些因素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关于鸡蛋是否可以安全食用,尤其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或有心脏病风险的人来说,一直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信息,"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杜克临床研究所的研究员、医学博士 Nina Nouhravesh 说。"这是一项小型研究,但它让我们确信,食用强化鸡蛋在四个月内对血脂的影响是没有问题的,即使在高风险人群中也是如此。"鸡蛋是蛋白质和膳食胆固醇的常见来源,而且价格相对便宜。Nouhravesh 和她的团队想专门研究强化鸡蛋,因为强化鸡蛋含有较少的饱和脂肪和额外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碘、维生素 D、硒、维生素 B2、5 和 12 以及欧米加-3 脂肪酸。在这项研究中,患者被随机分配到每周食用 12 个强化鸡蛋(烹饪方式不限)或每周食用少于 2 个任何种类的鸡蛋(无论是否强化)。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 50 岁或以上(平均年龄为 66 岁),半数为女性,27% 为黑人。所有患者之前都发生过一次心血管事件,或有两个心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体重指数增加或糖尿病。共同主要终点是四个月时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次要终点包括血脂、心脏代谢和炎症生物标志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水平。在研究开始时,患者要亲自到诊所就诊,并在 1 个月和 4 个月时测量生命体征和进行血液检查。两三个月时进行电话回访,并询问强化鸡蛋组患者每周的鸡蛋食用量。对依从性较低的患者还提供了额外的教育材料。结果显示,强化鸡蛋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分别降低了-0.64毫克/分升和-3.14毫克/分升。虽然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但研究人员说,这些差异表明,每周吃 12 个强化鸡蛋不会对血液中的胆固醇产生不良影响。在次要终点方面,研究人员观察到强化鸡蛋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数、另一种称为载脂蛋白B的脂质生物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一种心脏损伤标志物)和胰岛素抵抗评分都有数值上的降低,而维生素B则有所增加。Nouhravesh说:"虽然这是一项中性研究,但我们没有观察到对心血管健康生物标志物的不利影响,而且有迹象表明食用强化鸡蛋可能有好处,这值得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进一步调查,因为在这里更多的是提出假设,"他解释说,亚组分析显示,与食用少于两个鸡蛋的人相比,强化鸡蛋组中65岁或以上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数值上有所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降低。那么,为什么鸡蛋会被说成是坏蛋呢?一些困惑源于蛋黄含有胆固醇这一事实。专家们说,更重要的考虑因素,尤其是在这些研究结果的背景下,可能是人们在吃鸡蛋的同时还吃了什么,比如黄油吐司、培根和其他加工肉类,这些都不是有益心脏健康的选择。Nouhravesh说,心脏病患者最好还是与医生讨论一下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这项单中心研究规模较小,而且依赖于患者对鸡蛋食用量和其他饮食模式的自我报告,因此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也是一项非盲法研究,这意味着患者知道他们所在的研究小组,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行为。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同款减肥药暴雷?上百患者发起集体诉讼:瘦了,但胃彻底坏了

马斯克同款减肥药暴雷?上百患者发起集体诉讼:瘦了,但胃彻底坏了 (马斯克服药前后对比)再来介绍一下这种药物。Ozempic(包括姊妹药Wegovy)是由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公司制造的糖尿病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这是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这种药物能释放出人类吃东西时释放的激素,在调节血糖的同时欺骗大脑,让人类觉得自己已经吃饱了。简单来说,这种药能让人不吃东西还不饿,凭借着这个功能,让许多名人明星对它赞不绝口。甚至有杂志报道,欧美许多演员和制片人都在私下赞美这种药。也就不怪普通人对它心动了……(Ozempic示意图)然而作为一种药品,Ozempic必然是有它的副作用的,当那些盲目减肥的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已经为时已晚。比如家住美国爱达荷州,今年56岁的护士梅雷迪斯·霍奇基斯就告诉人们,这种药已经毁了她的生活……(梅雷迪斯)梅雷迪斯患有糖尿病,不过她一直控制得很好。直到2022年7月,梅雷迪斯开始服用一种名为Mounjaro的药物。这种药是在Ozempic之后出现的,效果还要更加强劲。梅雷迪斯当时想着,Mounjaro不但能控制糖尿病,还能帮她减肥,一举两得。而且她看到网上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这种药,于是她也找到医生,询问自己能不能也试试。医生同意了,还告诉她,这种药的减肥效果非常好,虽然服药的前四周反应会比较强烈,但只要坚持服药一个月,她就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效果。梅雷迪斯相信了。(Mounjaro)回到家后,她开始服药,很快,她就觉得自己“腹胀,不太饥饿”了。为了保证效果,她还坚持了“全食植物性饮食”,不吃肉蛋奶,只吃少盐少油的果蔬和粗加工的谷物。然而还没等梅雷迪斯高兴多久,她的病情突然开始恶化了,除了奶酪、通心粉和酸奶之外,她什么都吃不下。无奈之下,她又去找了一位胃肠病专家,检查之后才发现,自己患上了严重的胃炎和十二指肠发炎,还有最严重的胃轻瘫。所谓胃轻瘫是一种食物消化速度比正常情况慢的胃病。在健康的消化系统中,胃会通过肌肉的收缩使食物通过消化道,但对于胃轻瘫的患者,他们的胃部肌肉无力收缩,所以胃里的食物不会前进到肠道,只能原路返回。引发呕吐、发炎、营养不良和其他几种严重的胃病。(胃罢工了)无奈之下,梅雷迪斯只好在胃和小肠处安装了喂食管,从今年二月份手术以来,梅雷迪斯再没吃过一顿饭,每天只能靠小肠的喂食管获取营养和液体。至于网友们吹捧的减肥效果,梅雷迪斯表示,她刚开始服药的时候确实瘦了一点,但现在体重已经不会变了。因为这种药让她的身体进入了“饥饿模式”,会储存每一点能量……对于自己的一切遭遇,梅雷迪斯觉得全都是制药公司诺和诺德的错,“因为药物的副作用上没有写着胃轻瘫!”现如今,这种药物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再也没法过自己向往的生活了,她没法出国旅行,没法下水,不再能跟朋友一起聚会、烧烤……她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寿命,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还能不能跟丈夫一起继续生活下去。(梅雷迪斯与丈夫)更糟糕的是,梅雷迪斯的遭遇并非个例。一位名叫德利莎·琼斯(Delisa Jones)的患者在服用了Ozempic几个月后出现了严重的呕吐和胃肠灼伤,也出现了胃轻瘫的症状。因为持续的胃痛,她每天躺在床上起都起不来。另一位名叫比利·法利(Billie Farley)在服用了Ozempic之后引发了并发症,她未来将再也无法顺畅排便。第三位患者叫做扎卡里亚·格雷戈里(Zakareeya Gregory),她在服用了Ozempic七个月后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被迫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扎卡里亚·格雷戈里)还有一位患者名叫迪娜·菲奥雷蒂(Dina Fioretti),她服药后由于呕吐严重,导致食道撕裂,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迪娜·菲奥雷蒂)根据统计,上千名患者在服用了Ozempic、Mounjaro和类似药物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胃轻瘫、肠梗阻和肠堵塞,还有包括营养不良、脱水、神经系统疾病等症状。从今年一月开始,近一百名患者分别起诉了制药商诺和诺德公司,指控该公司没有正确标明产品的副作用。现如今,这些案件已经合并成为一起跨地区诉讼,类似于一场集体诉讼。律师表示,随着诉讼的发展,将来会有上千名同样遭受了副作用折磨的患者站出来,加入这场诉讼当中。但在另一方面,诺和诺德公司则表示,这些指控毫无根据,GLP-1药物(这些药物中的主要成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经有18年的历史,用于治疗肥胖症也已经8年了。这些药物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问题。“诺和诺德保证,所有GLP-1药物在按指示使用,并在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监督下服用时都是安全和有效的。”换句话说,诺和诺德公司的意思就是,吃出了问题的,都是想偷偷减肥的糖尿病患者,或者不安医嘱服药的顽固病患,总之出现了问题与药物无关……到目前为止,案件还在审理当中,我们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但大家至少应该清楚一点,无论哪种药物都必然有着一定的副作用,更何况这种药本身的开发目标也并非帮人减肥。也许对这些患者来说已经为时已晚,但这件事足以给其他受困于身材和体重焦虑的人提醒,一定要谨慎服用药物,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