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夏练三伏对不对#?】#预防中暑不建议喝含糖饮料#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了当务之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防暑那点事儿

【#俗话说夏练三伏对不对#?】#预防中暑不建议喝含糖饮料#烈日炎炎,气温飙升,预防中暑成了当务之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防暑那点事儿。中暑是指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的环境下,机体发生热平衡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进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或运动的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等都容易诱发中暑。若出现头晕、无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刻脱离高温环境,尽快降温,病情严重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在等待救援期间,还要进行快速、有效、持续的物理降温,要知道严重中暑意识不清之后30分钟内若体温无法降下来,就非常危险了。如自行运往医院,在运送途中应积极采取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为减少损伤、保护重要器官争取时间。 饮用含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饮料,并不能达到给机体补充水分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失水,也就是俗称的“越喝越渴”。另外,饮用冰镇饮料还有可能引起胃痉挛。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少每小时喝2-4杯(500-1000 mL)凉水或淡盐水,尤其是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可少量多次地饮用运动饮料。当然,由于某些疾病导致需要限制液体摄入及需要低盐饮食的情况,则应咨询医生。 贸然在高温环境里活动,常常会导致胸闷气短,心跳加速甚至晕倒,夏季户外活动时,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到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高温天气里最好避免外出,如要外出,最好选择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段,多在背阴处活动,避免阳光直晒。如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活动,应逐渐增加强度,逐步适应环境。 如果想锻炼对高温更好的耐受力,应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或在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如果未来需要去炎热地区工作,应有一个适应气候的过程,再进行强度大的工作。(人民网科普) via 捉谣记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预防儿童中暑关注六个方面#】#不要给孩子服用所谓防暑药#当前,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专家表示,基于身体发育等因素,儿童更容易

【#预防儿童中暑关注六个方面#】#不要给孩子服用所谓防暑药#当前,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天气。专家表示,基于身体发育等因素,儿童更容易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暴露后,孩子们一旦出现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口渴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脱水等症状时,提示可能要发生中暑。如果发现儿童有中暑症状,应采取“一搬、二降、三补、四转”的原则进行处置:搬运即迅速将孩子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在发现中暑30分钟内应尽快将体温降至40℃以下;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喝一些常温水或电解质饮料;对于重型中暑者,尤其是伴有高热、意识不清、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送到就近医院就诊。详戳↓↓↓@新华网 via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微博

封面图片

#热射病与中暑有哪些区别#?热射病就是重度中暑,“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一定要引起重视。什么是热射病?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先兆中

#热射病与中暑有哪些区别#?热射病就是重度中暑,“热死人”不是一句玩笑话,一定要引起重视。什么是热射病?中暑由轻到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大多数中暑者有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等前驱症状。而重症中暑患者可能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高温高湿的气候因素和高强度体力活动是导致热射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广东一地确诊今年首例热射病患者# 6月17日,在东莞一家工厂工作的44岁李女士,被工友发现意识不清,满头大汗,全身发烫,肌肉痉挛,浑身无力。医生诊断其为东莞今夏确诊的第一例热射病患者。 网页链接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联合辟谣##微博辟谣#【真真说|怕受凉不开空调?小心“沉默中暑”!】炎炎夏日,天气升高,许多老年人因为怕受凉,常常会选择不开空

#联合辟谣##微博辟谣#【真真说|怕受凉不开空调?小心“沉默中暑”!】炎炎夏日,天气升高,许多老年人因为怕受凉,常常会选择不开空调或电扇。并且,由于老人对环境温度的感知和反应比较迟缓,常常身处高温环境而不自知,这就极易发生症状隐匿的“沉默中暑”!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微博视频 via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微博

封面图片

中央气象台连发6天高温预警 多地超40℃

中央气象台连发6天高温预警 多地超40℃ 其中,新疆南疆盆地东部、陕西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山东西部、河南、安徽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部分地区可达40~42℃。据分析师介绍,这次高温天气过程是大陆暖脊和干热气团共同导致的。华北、黄淮等地在大陆暖脊或脊前的西北气流控制下,天气以晴热为主,光照足,同时又叠加了干热气团的影响,使得天气更炎热。这也是北方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过程,目前已经进入鼎盛期。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高温持续时间长、日最高气温有极端性,部分地区发生中暑气象风险高,专家提醒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措施,高温时段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以免中暑。如果中暑发展到了热射病的阶段是极其危险的,热射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降温、体内降温、药物降温以及对症治疗,一般在家中能做到的散热、通风等仅是体外降温,对于热射病的救治远远不够。因此,当患者出现高热、无汗、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等热射病症状时,不要犹豫,及时拨打120,尽快送医。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泰国资讯 多地面临高温威胁,海岛度假胜地普吉岛星期三的气温达到“非常危险”水平,体感温度可能高达52摄氏度或以上,预计情况

#泰国资讯 泰国多地面临高温威胁,海岛度假胜地普吉岛星期三的气温达到“非常危险”水平,体感温度可能高达52摄氏度或以上,预计情况将持续到周四。 《曼谷邮报》报道,泰国卫生总监安蓬星期三(4月23日)说,普吉岛当天的酷热指数达到“非常危险”的红色级别,可能导致人们出现皮疹、热痉挛、中暑或昏厥的情况,甚至死亡。他促请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及须在户外工作的人做好防暑降温措施,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酷热指数是指相对湿度与空气温度相结合时,人体感受到的温度。 安蓬指出,曼谷和其他34个府当天也遭遇热浪,酷热指数达到橙色级别的“危险”水平。这些地区民众的体感温度可达42摄氏度至51.9摄氏度,可能造成热痉挛、中暑和热衰竭。 泰国卫生局提醒民众,天气炎热应多喝水,避免喝酒及含糖量高的饮料。如果出现皮肤发红或发热、心跳加速、头痛、意识不清、反应迟钝或其他高温引起的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封面图片

4月26日,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副发言人卡隆表示,本周多地将被高温笼罩,白天的酷热可能导致民众因高温生病,尤其是户外劳动者。当身

4月26日,泰国总理府办公室副发言人卡隆表示,本周泰国多地将被高温笼罩,白天的酷热可能导致民众因高温生病,尤其是户外劳动者。当身体无法及时散热,且外部温度高于体温时,出汗、皮肤血管扩张、呼吸和热对流等自然散热机制效率将降低;如果身体过热并开始脱水,会出现疲劳、头晕和痉挛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若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可能将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器官衰竭和昏迷,甚至发展为危及生命的中暑(Heatstroke)。 昨天(4月25日),乌隆府气温极高,一天之内有3人因中暑死亡。第一起事件发生在上午9点50分,Nong Han县一名70岁男子在集市晕倒失去意识,尽管附近一好心人先为其进行心肺复苏,且随后将其送往医院治疗,但最终仍未能挽救其生命。第二起事件发生在Nam Som县,一名男子在路边被发现已死亡,据救援队初步推测,其死因可能是中暑及潜在慢性疾病。第三起事件发生在下午18点,乌隆市区一名49岁的男子在其住所内死亡,警方到场后发现该名男子仅穿内裤仰面倒在床边,无外伤,且现场无打斗痕迹,因此推测其死因是高温引发的中暑。 卡隆进一步表示,政府高度关注夏季民众健康问题,建议民众通过如下措施应对高温: 1. 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指数,避免在酷热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或工作,若无法避免,应尽量轮换工作,或在下午13点前(最热时段)完成户外任务; 2. 每15-20分钟补充水分,应选择饮用水,避免酒精、高糖饮料及吸烟; 3. 穿着透气衣物,保证充足休息; 4. 降压药、解充血药、利尿剂和精神类药物可能影响体温调节,服用者需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出现异常立即就医; 5. 老年人需多饮水,充分休息,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6. 户外工作者或锻炼者应结伴而行,相互观察症状。 此外,一旦发现患者症状严重,应立即进行初步急救,包括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脱去其衣物,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患者颈部、腋下、腹股沟和躯干,以尽可能降低其体温,并迅速送往医院或拨打急救热线1669求助。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