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勇悼念李晟医生,呼吁医院应设安检,暴力伤医事件对医疗系统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陶勇悼念李晟医生,呼吁医院应设安检,暴力伤医事件对医疗系统和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云风的回答 医院安检的难度确实比地铁火车这些更加困难,本来医院挂号这些大家就急着往里冲,有的病也比较紧急,如果设置安检可能会耽误时间,甚至更加加剧患者和医院之间的矛盾,比如某些极端家属可能会认为是医院的安检耽误了病人的治疗导致了死亡。而且如果真是某张三有心要杀害某个医生的话,简单的安检十有八九是防不住的,而且医院本来地方就不大,到时候增加安检口肯定会更加拥挤,进而影响患者的就诊效率,个人认为设置安检表面上可能会对医生有保护作用,但实际上仍然防不住那些别有用心的狂徒,想绕开医院这种草台班子的安检实际上并不困难,要是安检特别严格,那病人反倒是大量时间实际都花在安检而非就诊上了,也不值当,而且让全国各地的医院增加一大批安检人员和额外支出,不是所有医院都像北京的大医院一样经费充足的……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云风)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先安检后看病有必要吗#】#残害医生必须严惩不贷##李晟医生去世# 目前,一些医院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安检通道。有人强烈支持,认为

【#先安检后看病有必要吗#】#残害医生必须严惩不贷##李晟医生去世# 目前,一些医院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安检通道。有人强烈支持,认为医院安检是大势所趋,这是对一线临床工作人员的关爱,可以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但是,也有人坚决反对,表示先安检后看病是治标不治本,持刀刺砍是暴力,拳打脚踢也能伤人。另外,医院设立安检门还会带来患者的反感,加剧对医患间的不信任。 舆论褒贬不一,恰恰说明了医患矛盾的“根深蒂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患双方习惯于站在自身角度看问题。患者想着,医院挂号看病已经够难了,再增加一道安检程序岂不是人为制造麻烦?医生觉得,如果自己每天上班都是提心吊胆,怎么能好好给人看病? 其实,如果双方能够多一些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替对方考虑一下,也许很多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患者应当理解医生的辛苦,医生也要体谅患者的不易。禁止携带刀具进入医院,让医生放心工作,对于就诊患者也是一件好事。 站在医患双方的立场上,不妨多些宽容、少些苛责。指甲刀是否必须禁止,可以商榷;急诊病人、老人儿童等特殊患者的安检通道如何有效运转,可以摸索;“人山人海”的大医院设立安检通道是否可行,可以探讨。总之,既然是尝试,就要允许试错,其效果好坏既需要时间来检验,也需要实践去证明。 必须强调的是,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紧靠安检通道还远远不够。2019年底通过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那些触犯刑律的暴力伤医行为,必须依法严惩。除了用法律保障医护人员安全,还要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公众对疾病、健康或死亡的认知水平,还要提升医患服务能力及沟通能力。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减少医患对立,促进医患和谐。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按不同风险类别对在私家医生就诊的疑似患者采取不同措施

按不同风险类别对在私家医生就诊的疑似患者采取不同措施 #疫情记者会快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表示,在社区私家医生就诊的患病市民,将分成三个风险类别,并采取不同措施: 1.  低风险患者:倘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烧、嗅觉或味觉减退等症状,但没有流行病学风险的病人,被视为低风险患者。这类患者在私家医生就诊后,可于24小时内自行于社区检测站预约检测核酸,或直接前往仁伯爵综合医院核酸站、镜湖医院急诊、设于科大医院的离岛急诊站,以及指定的四所卫生中心...

封面图片

医院回应医生泄露患者麻醉裸照:暂停涉事医生医疗工作

医院回应医生泄露患者麻醉裸照:暂停涉事医生医疗工作 7月3日,一网友实名举报称,上海市东方医院创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孙某新私下传播病人麻醉时裸照及180份病人手术信息,引发关注。7月3日晚,新京报记者从上海市东方医院获悉,院方已接到举报。目前,院方已暂停孙某新医生医疗工作,并配合医院和相关部门调查。 7月3日,记者联系到举报人余女士,她称,其本人曾是孙某新的患者。余女士提供的相关信息显示,2022年11月至12月,孙某新曾向其发送过一位女性患者被麻醉后接受治疗的照片和视频,2023年6月,孙某新又向其发送了一位患者被麻醉后接受治疗的照片。余女士告诉记者,这些照片和视频在发送给她时,均未打码,暴露了病人的隐私部位。此外,孙某新还在2022年、2023年分别向其发送过多份病人个人信息表的图片,信息中包含身份证号码等。 7月3日,上海市东方医院相关负责人回应新京报记者称,医院将本着严肃认真和客观公正的态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此事。同日下午,上海市浦东新区卫健委一工作人员称,已接到举报信息,相关部门正在调查处理此事。 频道:@FreeChinese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对伤医事件零容忍#】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李晟医生去世发文,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

【#国家卫健委对伤医事件零容忍#】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李晟医生去世发文,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各地医院要切实落实安检措施#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同公安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各地要完善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切实落实安检措施,强化警医联动,保护医患安全。我们在此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切实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共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 via 人民日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韩国医生“辞职潮”:离岗率超9成 医疗系统危机加剧

韩国医生“辞职潮”:离岗率超9成 医疗系统危机加剧 3月5日,韩国首尔某医学院保健诊所门口张贴“因医生集体辞职而无限期停诊”的告示。医学界追究政府责任首尔大学医学院教授协会紧急对策委员会3月11日表示,若政府不能出台解决方案,教授们将从18日开始提交辞职书。韩国医科大学教授协会12日表示,若实习和住院医生以及医科大学的学生遭受损失,医科大学教授将坚决追究政府责任,采取行动解决问题。韩国医科大学教授协会表示,为解决问题,政府应与医学界举行无条件对话,然而政府目前仍坚持有前提条件的对话,并对实习和住院医生的集体辞职行动予以行政处分。此外,政府的决定造成医学院学生集体休学的局面,或将导致医科大学教育体系崩溃。实习和住院医生离开医疗一线、医学院学生离开课堂,医学院的教授也不再有教育使命。同一天,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代表、医科大学学生、考生等对韩国政府提出集体诉讼,要求“取消医科大学扩招2000人的决定”。政府拒绝让步在应对医生“辞职潮”事件上,韩国政府态度强硬。面对医生团体所提撤回扩招计划的要求,政府予以拒绝,并决定对拒绝返岗的辞职医生采取行政处分及相关司法措施。12日,韩国保健福祉部长官曹圭鸿在首尔政府大楼举行的会议上发言。韩国保健福祉部12日对外宣布,截至11日,该部门已向5556名离岗的实习和住院医生发送吊销医师执照等行政处分事前通知书,并表示“政府追究错误行为相应责任的原则没有改变”。韩国医生“辞职潮”缘于政府2月早些时候宣布的医学院扩招计划。为应对医生短缺问题,韩国政府决定将2025学年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将从现阶段的3058人增至5058人。这一计划遭到医生团体和医学院学生强烈反对,他们称此举将引发过度医疗,使医保系统资金紧张。不过,一些人士指出,医疗界人员真正担心的是医学院扩招导致他们收入减少。韩国总统尹锡悦2月27日在电视讲话中说,包括医学院扩招在内的医疗改革“不是一件可以谈判或妥协的事”,医生“以公共卫生和生命为要挟”的集体行动难言“正当”。离岗率超9成 医疗系统危机加剧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上午11时,韩国100家大型综合医院中有11994名实习和住院医生离岗,离岗率为92.9%。3月7日,韩国首尔一家医院内,护士正在工作。医生“辞职潮”持续发酵,韩国多家医院人手短缺、运转困难,政府已把全国医疗系统危机级别提升至最高级“严重”。为维持受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韩国政府8日出台紧急措施,受影响医院的护士开始代行医生职责,针对病患展开更多诊治工作。韩国患者希望医务人员与政府通过对话迅速解决问题,及时满足就医需求。医生“辞职潮”让韩国社会对于医疗体系的承载能力以及病患生命健康的担忧等不安情绪持续增加,舆论担心,如果韩国政府和医生群体间关于医学院扩招等医改政策的分歧得不到尽快弥合,未来医生罢工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下去,韩国医疗体系恐怕也将面临更多混乱。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回应李晟医生去世#【#国家卫健委表示对伤医事件零容忍#】昨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

#国家卫健委回应李晟医生去世#【#国家卫健委表示对伤医事件零容忍#】昨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晟医生在门诊诊疗中,突遭一男子持刀伤害,致多处严重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 国家卫健委今天表示:#对李晟医生表示沉痛哀悼#,对其家人和亲属表示慰问。暴力伤害医务人员,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伤医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正常医疗服务秩序,损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卫健委对任何形式的伤医事件零容忍。 国家卫健委联同公安部等部门指导各地加强平安医院建设,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各地要完善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切实落实安检措施,强化警医联动,保护医患安全。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切实保护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共同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总台央视记者杨阳 张萍)国家卫生健康委: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