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有哪些冷门但是有意思的奏疏/上疏?

古代大臣有哪些冷门但是有意思的奏疏/上疏? 翼犀稀的回答 这里小稀想跟大家分享一篇奏疏,对于喜欢魏晋南北朝的人来说这篇非常有名,但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可能不太熟悉,这边是大名鼎鼎的《徙戎论》,出自西晋大臣江统。 魏晋时期,居住在塞外的匈奴、鲜卑、羯、氐和羌等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形成一股内迁潮流。而这些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便产生许多冲突,爆发齐万年等等叛乱,所以如何对付羌胡成为当时政治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江统指出什么是蛮夷,他在《徙戎论》首段便提出,“以其言语不通,贽币不同,法俗诡异,种类乖殊;或居绝域之外,山河之表,崎岖川谷阻险之地,与中国壤断土隔,不相侵涉,赋役不及,正朔不加”。简单来说,就是蛮夷与汉族语言不通、习俗不同、地理相隔,中原政府无法很好控制这一地区。所以,政府需要怎么去做呢?江统提出了八字方针“待之有备,御之有常”,如此就需要加强边城的武备,保证边疆地区不被侵略。 中间江统引用春秋战国及汉朝的史实加以证明,认为羌乱的主要原因不是将领无能,而是“寇发心腹,害起肘腋,疢笃难疗,疮大迟愈”。这便是江统论述的核心了,这些蛮夷都已经住到我们心腹地区了,这驱赶起来就非常麻烦了,那怎么办?只能“徙戎”。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外,江统也针砭时弊,指出西晋的吏治问题:而因其衰弊,迁之畿服,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至于蕃育众盛,则坐生其心。以贪悍之性,挟愤怒之情,候隙乘便,辄为横逆。《晋书》具体怎么做江统也有规划:当今之宜,宜及兵威方盛,众事未罢,徙冯翊、北地、新平、安定界内诸羌,着先零、罕并、析支之地;徙扶风、始平、京兆之氐,出还陇右,着阴平、武都之界。廪其道路之粮,令足自致,各附本种,反其旧土,使属国、抚夷就安集之。戎晋不杂,并得其所。《晋书》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江统继续论述徙戎带来的好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换句话说就是,迁走之后即使反叛了,离我们那么远打过来也只是边远地区受害,影响不大。 不过江统的这一策略是没有被执行的,这当然涉及到多种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其策还是有非常多可取之处,值得我们阅读!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翼犀稀)

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