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作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作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创新性采用“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系统、双层安全壳等技术,在安全性上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要求。“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正式商运对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对核电走出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华龙一号”4号机组今天投产发电

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华龙一号”4号机组今天投产发电 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超54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483.2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超4万公顷。两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也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进一步验证了“华龙一号”技术的安全性、成熟性、先进性,为“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积累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据了解,华龙一号”是我国基于三十余年核电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自主研发并成功建设的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在设计、设备、燃料、软件、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均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在安全方面,华龙一号创新性采用“能动加非能动”的安全设计理念,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充分吸收了福岛事故经验反馈,满足我国和国际最新核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达到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需求。“华龙一号”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并通过渐进式改进形成高度成熟的技术方案。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西部地区第二台“华龙一号”机组首次并网发电 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座核电站,防城港核电站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已于2016年投入商业运行;二期工程3、4号机组为“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其中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站3号机组已于2023年3月25日投产发电,首循环安全可靠运行,2023年度能力因子达98.2%,创国内三代堆最优纪录。据悉,防城港核电站三台在运机组累计上网电量已超120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等效减少标煤消耗超36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888万吨,相当于种植了27万公顷森林,对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优化广西能源(维权)结构、助力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玲龙一号主控室正式启动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玲龙一号主控室正式启动 此次“玲龙一号”的DCS系统,更是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龙鳞平台(安全级)和龙鳍平台(非安全级),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核电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和自主创新。龙鳞平台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在各种工况下都能实现反应堆的安全控制,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而龙鳍平台则以其高效的管理和运营能力,确保了核电站的高效经济运行,成为推动核电站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两个平台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对核电站内数百个子系统和近万台设备的精准控制,确保了整个系统的稳定与高效。它们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了“玲龙一号”的技术水平,也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预测,随着“玲龙一号”的建成投运,其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能够满足52.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这一巨大的经济效益,不仅彰显了“玲龙一号”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将在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开始安装 每年可发电10亿度

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开始安装 每年可发电10亿度 DCS系统被誉为核电厂运行的“神经中枢”,对于确保核电站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至关重要。值得骄傲的是,“玲龙一号”的DCS系统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龙鳞平台(安全级)和龙鳍平台(非安全级),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核电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实力。龙鳞平台在各类工况下都能实现反应堆的安全控制,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而龙鳍平台则负责核电站的运行与管理,是确保核电站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撑。这两个平台共同协作,精准控制核电站内数百个子系统和近万台设备的运行,确保整个系统的稳定与高效。“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DCS机柜的顺利引入,不仅标志着DCS系统正式转入现场安装阶段,也为后续主控室的可用性等关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重要进展的取得,为“玲龙一号”工程的顺利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回顾“玲龙一号”的建设历程,自2021年7月在海南昌江正式开工建设以来,该项目就备受瞩目。作为全球首个开工建造的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压水堆,“玲龙一号”不仅代表了我国在核电领域的最新成就,也展现了我国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据预测,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能够满足52.6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玲龙一号”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凸显了其在改善民生、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进行停机检修。

台山核电厂1号机组进行停机检修。 中广核发布通报称,目前,1号机组运行过程中出现少量燃料破损,但仍在技术规范允许范围内,机组可以继续稳定运行。考虑到1号机组是全球首堆,刚投入运行不久,经中法双方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台山核电厂根据核安全法规和核电厂运行规程,坚持安全第一、保守决策,决定对1号机组进行停机检修,查找燃料破损原因,更换破损燃料。结合电网开工建设粤西开关站施工线路避让需求,选择这一时机停堆检修。目前,机组正在按照运行规程后撤至停堆状态,反应堆安全可控。后续按照相关规程操作。 (中广核)

封面图片

中国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中国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完成168小时连续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这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 新华社星期三(12月6日)报道上述消息。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由中国华能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于2012年12月开工,202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此次是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 上述核电站集聚了设计研发、工程建设、设备制造、生产运营等产业链上下游500余家单位,先后攻克多项世界级关键技术,设备国产化率超90%。核电站的商运投产,对促进中国核电安全发展、提升中国核电科技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依托这项工程,中国系统掌握了高温气冷堆设计、制造、建设、调试、运维技术,中国华能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了高温气冷堆特有的调试运行六大关键核心技术,培养了一批具备高温气冷堆建设和运维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建立起以专利、技术标准、软件著作权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设计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作义说,高温气冷堆是国际公认的第四代核电技术先进堆型,是核电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固有安全性”,即在丧失所有冷却能力的情况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外泄。 2023年12月6日 11:02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