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GDP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进出口量稳质升,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经济增速是综合性指标,今年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预期目标,体现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与今后目标平稳衔接,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官方评价说,这一目标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评论人士指,中国2021年设定的GDP目标比较保守。彭博社统计的经济学家对中国2021年GDP增速在7%到8%左右。去年,中国没有设GDP增幅目标。另外,彭博社留意到中国的“十四五”计划中,并没有给出GDP增幅的具体数字。 (新华社,彭博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3月5日消息,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说,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封面图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 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赤字规模5.6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6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2万亿元; 中国将在2025年发行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 新增政府债务总额将达11.86万亿元; 将发行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鼓励更多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将适时降准降息;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封面图片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日在北京召开。提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文稿显示,中国预计2023年GDP将增长“5%左右”。该数字预计将在总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日在北京召开。提前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文稿显示,中国预计2023年GDP将增长“5%左右”。该数字预计将在总理李克强正在向人大代表作的最后一次报告中公布。 去年,中国GDP增长了3%,远低于政府制定的5.5%的目标。新冠疫情封锁措施、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疲软等对中国经济造成影响。

封面图片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5%左右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5%左右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发表任内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是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李强承认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 2024-03-05 18:21:54

封面图片

中国今年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

中国今年GDP增速目标为5%左右 中国官方将今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目标定在5%左右。 从记者看到的文字稿,星期二(3月5日)上午中国总理李强宣读发布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披露上述数据。 这与去年制定的增长目标持平,也与市场预期一致。去年中国GDP实际增长5.2%。 2024年3月5日 7:59 AM

封面图片

商务部:正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

商务部:正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 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外需恢复趋势依然不稳,今年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攻坚克难,付出更多努力。她提到,商务部正按照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推出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郭婷婷说,多个国际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世界银行亦预计,全球贸易增速只是疫情前10年平均增速一半,加上「超级大选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升级等风险因素增加,都为外贸带来更多变数,可能严重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另外,工信部表示,将以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为著力点,促进制造业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亦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资金投入,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接续投入。 2024-03-26 16:43:0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