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12月21日开电视电话会议。经过参会者证实的一份明显未经校对的会议纪要显示,估算12月1至20日中国大陆累

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12月21日开电视电话会议。经过参会者证实的一份明显未经校对的会议纪要显示,估算12月1至20日中国大陆累计感染人数2.48亿(17.56%),其中北京、四川累计感染率已超50%,天津、湖北、河南、湖南、安徽、甘肃、河北已超20%。北京、成都、武汉、天津、郑州、重庆六城累计感染者均超500万。估算20日单日新增感染人数3700万(2.62%)。疾控局预计,各地的重症危重症高峰将在流行高峰后一周左右出现。 疾控局又汇报,12月以来19个省区共监测到12种变异株,北京、黑龙江、贵州、新疆是BF.7占比高,其他省区都是BA.5.2占比高;尚未发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明显变化的新毒株。 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讲话说,将完善三级医院收治老年重症患者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日报告制度、纳入绩效考核并定期公告,以杜绝因担心感染者死亡而躲避推诿。他直言,如果三级医院一个病例死亡都没发生,“恰恰说明这些医院拒收高危病人”。宣传司的会议通稿亦强调了三级医院的角色,要求及时转变工作思路。 马晓伟讲话中亦透露,防疫转段后除死亡病例统计口径作调整外,重症病例的报告口径也在第九版诊疗方案基础上有所更新。救治中统计到,所有重症病例中因新冠病毒导致的占比1.83%、合并基础病造成重症的占比98.17%;马晓伟说,死亡病例的报告比例也应与此相一致。 (中央社,彭博社,金融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2年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议纪要。12月20日全国估算新增感染人数3699.64万,累计感染人数2.48亿。北京和四川累

2022年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会议纪要。12月20日全国估算新增感染人数3699.64万,累计感染人数2.48亿。北京和四川累计感染率超过50%。无基础病的死亡占1.83%。假如北京2名死亡是无基础病死亡的全部,则北京新冠死亡目前为109人,显然比实际情况少得多,可见2名死亡是胡编的,并不是根据中国标准统计的。

封面图片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的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重症、死亡统计数字。

1月14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的发热门诊、急诊、住院、重症、死亡统计数字。 全国发热门诊诊疗量12月23日达到最高286.7万人次,1月12日是47.7万。 急诊诊疗量1月2日达到最高152.6万人次,1月12日是109.2万。 感染者住院数1月5日达到最高162.5万,1月12日是127万。 在院重症患者1月5日达最高12.8万;1月12日是10.5万,其中7357例是肺炎重症、其余为基础病重症。 截至1月12日,统计到防疫转段以来全国医疗机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59938,其中64岁以下占9.9%、65至79岁占33.6%;新冠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死亡5503、合并新冠感染的基础疾病死亡54435。感染者死亡数统计中,12月30日及以后的肺炎死亡及基础病死亡数是通过新建的信息平台由医疗机构日报告,12月8日至29日间的死亡数则是各医疗机构事后收集汇总(因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通知规定今后不再将非肺炎直接导致的死亡按新冠死亡病例统计上报)。 上海市卫健委亦与会介绍经验,公布由社区医院提供氧疗6.5万人次、雾化吸入2400人次、输液和注射治疗逾18万人次,派出抗病毒药Paxlovid和阿兹夫定近4万人份。 (中国网)

封面图片

12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共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65万张。重症

12月9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公布,全国重症医学床位共13.81万张、接近10张/10万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65万张。重症专业医师8.05万、护士22万人。11月12日,联防联控机制曾宣称“中国重症医疗床位不到4张/10万人”。 联防联控机制已发文要求各地三级医院在12月底前扩容改造重症资源:综合ICU要扩容到总床位的4%,再另按总床位的4%的数量改造专科ICU为可转换ICU;对内科、急诊科、儿科进行综合ICU培训,以备需要时在可转换ICU上岗;改建方舱为具有治疗功能的“亚定点医院”,按床位10%设置监护床位。 (中国网)

封面图片

速报: 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速报: 1月14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以下是值得关注的内容 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1月12日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当中,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为9.7万人次,占比92.8%。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是7357人,占比是7% 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特点: 1.老年人为主。年龄最大的105岁,平均年龄75.5岁。60岁及以上的占比是89.6% 2.是普遍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具有一种基础疾病的患者占比40.7%,2种基础疾病的占比24.6%,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占比34.8%。多数基础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封面图片

12月2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今后疫情信息发布将动态调整,频率由日报逐渐回归到每月一次、与其他乙类传染病相同;由现在的传

12月27日的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今后疫情信息发布将动态调整,频率由日报逐渐回归到每月一次、与其他乙类传染病相同;由现在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病例为主,调整为核酸和抗原检测、哨点医院监测等综合监测。 卫健委医政司公布,截至25日全国重症医学床位18.1万、合12.8/十万人(较9日公布增31%);三级医院重症床位13.34万(较9日增25%)可转换ICU床位10.48万;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症床位使用率全国平均在50%;在正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资源已近竭尽,需要区域之间协同支援,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 (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要时不我待抓实抓细防控各项工作,快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9日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强调,要时不我待抓实抓细防控各项工作,快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进一步动员起来,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从严从实开展防控工作,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孙春兰指出,当前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要以口岸地区防控为重点加强外防输入,疫情较重地区要提级管控、尽锐出战,解决检测能力不够、隔离房间不足等堵点问题,推动感染者应收尽收、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彻底阻断疫情社区传播。要加强疫情监测预警,科学组织核酸和抗原检测,扩大监测范围和频次,优化检测、诊断、审核和信息报告流程,杜绝感染者数据积压迟报等情况发生。要统筹区域核酸检测力量的调配使用,备足隔离点并建立储备清单和梯次启用机制,做好方舱医院建设的方案和准备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严格落实验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学校等重点场所防控工作,继续有序推进老年人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