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5日的报告显示,9月全球平均气温为16.38摄氏度,相较1991年至202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9

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5日的报告显示,9月全球平均气温为16.38摄氏度,相较1991年至202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93摄氏度。单月相较平均气温的偏差值创下该局自1950年记录以来的新高。 这种气温异常引人关注。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负责人卡洛·布翁滕波称,全球海洋在9月份并未像往常一样变得凉爽,海洋持续且异常的温暖导致炎热的气温蔓延至世界各地。他还表示,虽然厄尔尼诺现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 此外,9月全球平均气温相较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同期的平均气温上升了1.75摄氏度。虽然此前《巴黎协定》提出1.5摄氏度目标指的是长期平均气温,但9月份的涨幅仍然令科学家担忧。 (美联社,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1.5摄氏度

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高1.5摄氏度 公报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以来的全球平均气温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比工业化前平均气温高出1.64摄氏度。数据还显示,今年6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为16.66摄氏度,比2023年6月高0.14摄氏度,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此外,全球单月平均气温已连续13个月创同期最高纪录。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主任卡洛·布翁滕波表示,截至6月,全球气温连续13个月创下新高,且连续12个月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这凸显了气候巨大且持续的变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二高

中国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达历史同期第二高 中国今年夏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8摄氏度,达历史同期第二高。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气象局星期二(9月5日)公布中国今年夏季(6月至8月)天气气候特点。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星期二在中国气象局9月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今年夏季气候总体雨少温高。全国平均气温22.0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0.8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仅低于2022年同期(22.3摄氏度)。其中北京、河北、海南、新疆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天津、山东为第二高,山西、宁夏、广东、云南为第三高。 贾小龙说,今年夏季全球气温整体偏高,6月至8月全球陆地平均气温15.2摄氏度,较历史同期气候平均(14.7摄氏度)偏高0.6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气温第三高的夏季。欧洲西部、中亚到中国西北大部、加拿大和美国北部气温普遍偏高1至2摄氏度,尤其是加拿大北部偏高2至4摄氏度,局部偏高4摄氏度以上。 谈及今年中国气温偏高的原因,贾小龙说,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变率的共同作用,其中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背景可能起到较大贡献。此外,6月份在贝加尔湖附近出现阻塞高压,导致中国北方地区出现异常高温,7至8月贝加尔湖及邻近地区高度场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南亚高压偏强,造成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 今年夏季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对于厄尔尼诺事件与全球温度攀升的关联,贾小龙说,预计秋季将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发生后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到热带和热带外环流,对全球和中国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封面图片

按照气候学定义,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为冬天。圣地亚哥12月、1月平均气温14度,没有冬天。平均最冷一天为12月28日,

按照气候学定义,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摄氏度为冬天。圣地亚哥12月、1月平均气温14度,没有冬天。平均最冷一天为12月28日,那天平均最高气温18度,最低气温10度。连续5天平均气温高于22摄氏度为夏天。圣地亚哥8月平均气温22度,有夏天。平均最热一天为8月28日,那天平均最高气温25度,最低气温20度。

封面图片

美国持续高温,加州死谷气温将达到54摄氏度以上,拉斯维加斯将连续三天气温达到46摄氏度,得州埃尔帕索已经连续29天气温达到或超过

美国持续高温,加州死谷气温将达到54摄氏度以上,拉斯维加斯将连续三天气温达到46摄氏度,得州埃尔帕索已经连续29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4摄氏度,凤凰城已连续15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4摄氏度,迈阿密连续两周平均气温34.5摄氏度。圣地亚哥今天最高气温22摄氏度,不过下周最高气温也要达到创纪录的26摄氏度。

封面图片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说,2023年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并且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9日说,2023年成为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并且多项关键气候指标破纪录。 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达到14.98摄氏度,比之前的最热年份2016年高出0.17摄氏度,比工业化前的1850年至1900年间气温水平高出1.48摄氏度。2023年6月至12月的每个月都比往年相应月份气温更高。其中,7月和8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两个月。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2023年创纪录的气温主要是由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海洋表面温度上升造成的,而导致海洋表面高温的主要长期因素是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增加。 该机构监测数据还显示,在2023年的多数月份中,南极海冰的面积降至历史相应时期的最低水平;2023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分别达到419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和1902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此外,全球范围内还记录了大量极端气候事件,包括热浪、洪水、干旱和野火。 (新华社,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

封面图片

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巴黎协定》1.5℃临界值?

全球平均气温首次突破《巴黎协定》1.5℃临界值? 欧洲地球观测机构的数据显示,上个月全球平均气温(12 个月滚动平均)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月份,达到 15.02 摄氏度,首次突破工业化前水平的1.5 摄氏度的关键阈值。 1.5摄氏度是2015年《巴黎协定》中的一个关键门槛,各国同意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的范围内,最好是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摄氏度。 科学家强调,这一突破并不意味着未能遵守《巴黎协定》,该协定的基础是十年长期气温上升。但高级科学家弗朗西斯卡·古列尔莫表示,突破《巴黎协定》限制的时间正在缩短。 标签: #巴黎协定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