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按程序完成各项准备后,先后开启节点舱舱门、核心舱舱门,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神州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再次成功出舱。

神州十二号乘组两名航天员再次成功出舱。 8月20日8时3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0时12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他们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安装等作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汤洪波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中国载人航天,新华社)

封面图片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 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20时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20时28分,航天员翟志刚 、航天员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 两名出舱航天员将在机械臂支持下,配合开展机械臂悬挂装置与转接件安装和舱外典型动作测试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叶光富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科技日报)

封面图片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中国神舟十六号结束了为期五个月的太空空间站任务后,星期二(10月31日)早上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星期二清晨进入大气层后,8时许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星期一(10月30日)晚上8时37分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开展了工作交接后,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 分离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完成了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拍摄。 据介绍,神舟十六号此次着陆采取了神舟十三号以来的“快速返回方案”,即绕飞地球的圈数从早先的11圈缩短至五圈七个半小时,大幅缩短航天员返程的时间,也减轻了航天员在狭小空间长时间停留的不适感。 ,并在太空站驻留约五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载荷在轨实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气闸舱出舱,并进行舱外载荷安装及空间站维护维修等任务。神舟十六号也是中国空间站正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任务。 2023年10月31日 8:39 AM

封面图片

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

8时11分,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截至11时02分,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已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并已完成在机械臂上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将在机械臂支持下,相互配合开展空间站舱外有关设备组装等作业。期间,在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 (新华社,视频:央视)

封面图片

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顺利出舱。

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全部安全顺利出舱。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11月29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进行了4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外扩展泵组安装、跨舱线缆安装接通、舱外载荷暴露平台支撑杆安装等任务,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为后续开展大规模舱外科学与技术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为迄今为止执行任务时平均年龄最大的航天员乘组,3名航天员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次数的纪录。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