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 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专项整治重点聚焦财经类“自媒体”账号、主要公众账号平台、主要商业网站平台财经版块、主要财经资讯平台等四类网上传播主体,重点打击八类问题: 1. 胡评妄议、歪曲解读我财经方针政策、宏观经济数据,恶意唱空我金融市场、唱衰中国经济等; 2. 毫无立场、不加判断地转载搬运境外歪曲解读我财经领域热点的报道评论等; 3. 散布“小道消息”,以所谓“揭秘”“重磅”“独家爆料”“知情人士称”为名进行渲染炒作,甚至造谣传谣; 4. 转载合规稿源财经新闻信息时,恶意篡改、断章取义、片面曲解等“标题党”行为; 5. 充当金融“黑嘴”,恶意唱空或哄抬个股价格,炒作区域楼市波动,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6. 炒作负面信息对相关利益主体进行威胁恐吓、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 7. 炒作社会恶性事件、负面极端事件,煽动悲情、焦虑、恐慌等情绪,借以推销所谓“财商课”、各类保险产品等; 8. 未严格履行身份认证程序,冒用滥用财经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或专家学者等名义开办财经专栏、账号等。 即日起至10月26日,为专项整治的第一阶段,期间中央网信办将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央行、证监会、银保监会等财经主管部门,督促指导主要商业网站平台对照专项整治要求,集中清理一批违规发布的财经类信息,依法依规严处一批问题严重的网站平台,封禁关停一批充当“黑嘴”、敲诈勒索、社会反映强烈的“自媒体”账号。10月26日后,网信办将对第一阶段专项整治情况进行评估,视情开展下一阶段专项整治,努力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入治理,有效遏制财经类信息网上传播乱象,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网上舆论环境。 (中央网信办)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 9月27日下午,中央网信办组织召开全国网信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清朗·生活服务类平台信息内容整治”专项行动。会议要求,要抓重点问题,聚焦为线下违法活动引流,搜索环节呈现违法信息,发布违规营销信息,组织操纵刷分控评,重点环节推荐低俗不良信息,传播网络迷信信息,散布炫富拜金、暴饮暴食信息等7类突出问题,对标对表网络生态治理各项规定要求,加强调查研究,集中排查整治。 来源:

封面图片

国家网信办专项整治移动应用程序弹窗乱象

国家网信办专项整治移动应用程序弹窗乱象 针对网民反映强烈的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违规推送、过滥推送等扰乱网络传播秩序问题,国家网信办决定8月27日启动“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国家网信办此次专项整治,重点面向新闻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公众账号平台、工具类应用等4类移动应用程序,分类施策,明确六项整改要求:①禁止PUSH弹窗推送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账号违规采编发布、转载的新闻信息,推送新闻信息必须采用规范稿源。② PUSH 弹窗推送新闻信息不得渲染炒作舆情热点,断章取义、篡改原意吸引眼球、误导网民。③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工具类应用不得PUSH弹窗推送新闻信息。④禁止PUSH弹窗推送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奇闻异事、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⑤禁止通过PUSH弹窗渠道放大传播失德艺人、负面争议人物的有关言论。⑥遇突发事件、灾难事故,不得渲染血腥现场、过度强调案件血腥细节等,不得扎堆PUSH弹窗推送相关信息。() 这次只是整治新闻问题顺便清理一下弹窗。 什么时候也来清理一下广告弹窗啊?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27日启动“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中央网信办27日启动“清朗·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移动应用程序PUSH弹窗环节问题多发频发,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1. 推送来源不明或由“自媒体”违规生产的所谓“新闻”,造成虚假信息扩大传播; 2. 扎堆推送、渲染炒作恶性案件、灾难事故等,诱发社会恐慌情绪; 3. 片面追求流量,大肆炒作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传递错误价值取向; 4. 滥用算法推荐进行个性化PUSH弹窗,加剧“信息茧房”; 5. 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违规PUSH弹窗推送新闻信息。 据介绍,此次专项整治,重点面向新闻客户端、手机浏览器、公众账号平台、工具类应用等4类移动应用程序,分类施策,明确六项整改要求: 1. 禁止PUSH弹窗推送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账号违规采编发布、转载的新闻信息,推送新闻信息必须采用规范稿源。 2. PUSH弹窗推送新闻信息不得渲染炒作舆情热点,断章取义、篡改原意吸引眼球、误导网民。 3. 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工具类应用不得PUSH弹窗推送新闻信息。 4. 禁止PUSH弹窗推送娱乐八卦、明星绯闻、血腥暴力、奇闻异事、低俗恶俗等有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5. 禁止通过PUSH弹窗渠道放大传播失德艺人、负面争议人物的有关言论。 6. 遇突发事件、灾难事故,不得渲染血腥现场、过度强调案件血腥细节等,不得扎堆PUSH弹窗推送相关信息。 专项整治期间,网信部门将督促指导有关移动应用程序对照此次整治工作要求开展深入整改,并建立完善PUSH弹窗审核管理规范、PUSH弹窗推送每日台账制度等,将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固化为网站平台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层面防止PUSH弹窗乱象发生。对整改态度不端正、整改措施不彻底、整改后问题依然突出的移动应用程序,网信部门将依法依规严处,视情暂停平台PUSH弹窗功能,直至整改到位。 (中央网信办)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自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围绕短视频领域多发频发的乱象,集中整治以下三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 (一)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问题 1.摆拍制作虚假短视频。摆拍制作并发布涉民生谣言。编造帮扶社会弱势群体情节,消费公众同情心。在突发事件现场摆拍,杜撰虚假情景,散布恐慌情绪。 2.技术生成虚假短视频。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编造、拼接内容,违法使用他人肖像和声音进行人脸替换或人声合成,生成虚假短视频。 3.罔顾事实篡改造假。对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进行篡改或断章取义。 (二)短视频展示不当行为问题 1.“色情擦边”行为。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发布“软色情”“擦边”“泛黄”内容。利用大学生名义制作传播“软色情”信息,进行低俗营销。 2.打造低俗人设。通过短视频特效和道具,刻意扮丑引流,借“反串”等名义打造低俗人设,无底线挑战公众审美。 3.网红恶意营销。网红主播通过不文明互动、非理性表达,不择手段博取流量。滥用影响力煽动粉丝情绪,组织粉丝恶意“灌水”。发布营销假冒伪劣商品信息,误导消费者。 4.展示高危行为。发布传播自杀自残、虐待动物等致人身心不适的不良信息。展示高空跑酷、极速飙车等忽视生命安全的高危行为。 (三)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问题 1.挑战公众认知底线。故意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煽动民族仇恨或地域歧视。散布错误婚恋观,故意制造性别对立。 2.传播错误价值导向。散布错误事业观,鼓吹不择手段和消极厌世,传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等错误价值观。

封面图片

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

关于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 (一)从严整治重要功能运行失范问题 .全面规范开屏及推荐等重要页面呈现。整治开屏页面呈现各种打色情擦边球的“泛黄”、低俗内容;整治热门、交友、跳舞、户外、附近等频道推荐页面信息不良呈现问题,游戏类直播平台开黑等频道推荐页面呈现陪玩陪练信息。 .全面规范频道、活动设置。整治部分直播平台设置“性感”“诱惑”等庸俗媚俗频道;严格规范部分直播平台开设抽奖、竞猜、返利、夺宝等活动,坚决打击变相实施博彩诱导用户参与赌博行为。 .全面规范互动环节。从严整治连麦PK环节恶俗惩罚问题;全面清理直播平台群聊环节的色情低俗群组,动态、广场、评论弹幕等环节低俗、涉毒涉赌、非法引流导流等违法和不良信息。 (二)从严整治账号管理问题 .严管“网红账号”。及时发现并从严处置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依法将经常性发布违规内容恶意博眼球的“网红账号”纳入平台“黑名单”。 .严管MCN机构账号。从严整治MCN机构通过发布“打擦边球”、真假难辨等内容,恶意制造“网红账号”行为;整治MCN机构账号恶意“串联互动”博流量、恶意发布同质化文案炮制热点等行为;督促MCN机构切实履行签约账号管理责任。 .强化账号全流程管理。规范注册管理,对同一主体注册网络主播、短视频账号数量设定上限;规范过程管理,健全账号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打击并防范粉丝数、观看数、点赞数、打赏数、交易数等数据造假行为;从严整治“换马甲直播”等规避监管行为,坚决遏制劣迹艺人违规复出,从严整治“跨平台注册”“引流到站外”等被封账号变相转世行为。 (三)从严整治直播打赏失度问题 .诱导打赏问题。清理直播间或评论环节发布“充值进群”“冲榜私信”等诱导信息;整治由MCN机构、网络主播等扮演或操纵“假粉丝”豪刷礼物,骗取其他用户跟风打赏行为;整治违规求助粉丝刷礼物、语言刺激等烘托PK打赏氛围,诱导用户冲动打赏行为。 .刺激打赏问题。严格规范直播平台设置的以打赏金额多少为基础的榜单;严格规范直播平台天价礼物、单次打赏限额失度问题;严格规范直播平台设置的以打赏金额多少为基础的算法模型。 .未成年人打赏问题。全面清理直播间、评论弹幕等环节,“绕过沉迷”“绕过限制”等相关信息;严厉打击部分网络主播明知或应知对方是未成年人,依旧打着送礼物等各种幌子哄骗未成年人打赏行为;全面整改未成年人充值打赏不能得到有效处置与及时退还问题。 (四)从严治理违法违规营利问题 .营销带货虚假宣传问题。从严打击直播、短视频“图文不符”、带货商品与实际货品不一致等虚假宣传行为;重点整治直播、短视频带货中对产品效果、交易数据、用户评价等进行夸大或造假行为;从严整治直播、短视频“全年最低价”“史上最低价”等涉嫌价格欺诈行为。 .偷逃税问题。从严整治直播、短视频平台未按规定为充值打赏用户或购物用户开具发票问题;从严整治直播、短视频平台未依法区分、界定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收入来源、性质,未依法履行税收代扣代缴义务,未按要求报送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营利行为收入信息等问题;从严整治网络主播或账号运营者借助他人、MCN机构、第三方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等行为;从严整治涉税中介等违规提供税收策划服务、涉税服务虚假宣传、歪曲解读税收政策等信息。 .借特定人群违规牟利。从严整治直播间、短视频恶意借未成年人出镜牟利;从严整治恶意借患病或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进行带货牟利;从严整治肆意编造演绎情感纠纷等虚假猎奇剧情,吸引用户尤其是老年用户关注后,进行变相欺诈销售。 (五)从严整治恶意营销问题 .虚假人设。从严整治通过编造故事、摆拍作秀等手段,营造名媛人设,进行炒作引流等问题;从严整治营造“卖惨”人设,博取同情进行商品推广等问题;从严整治营造成功人设,打着分享成功学、职场经验旗号,实则宣扬厚黑学、金钱至上理念等问题。 .逢热必蹭。打击在灾难或事故现场以救援者或受难者姿态进行拍摄等,以帮扶救援为名,行借机蹭热度、消费灾情之实的行为;打击对走红的热点人物,进行实地围追堵截,以其为主角或背景进行拍摄,借势引流量,严重干扰当事人正常生活等行为;打击对热点事件、人物、话题进行“反蹭”,枉顾事实对热点事件、人物进行恶意调侃、抨击,甚至无中生有、编造谣言等行为。

封面图片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 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坚决打击以下7方面问题:“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斗狠PK等低俗不良直播行为;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