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河南省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疫工作视频会和17日浙江省第77场防疫新闻发布会上都提及,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

9月16日河南省秋冬季重点传染病防疫工作视频会和17日浙江省第77场防疫新闻发布会上都提及,国家拟从9月下旬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针对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满6个月的18岁至59岁重点人群,根据加强免疫需间隔6个月的时间要求,2021年9月、10月、11月依次对3月1日之前、4月1日之前、5月1日之前完成两剂次灭活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河南省的会议提及,要及早做好目标人群测算、费用保障等各项准备工作,以及接种组织实施工作,做到应接尽接。 浙江省的发布会提及,需组织加强的重点人群包括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一线人员等,总计400多万。 (健康时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疾控局要求做好两节期间冠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控

中国国家疾控局要求做好两节期间冠病及其他传染病防控 中国国家疾控局在元旦春节来临前发出通知,提醒在两节期间做好冠病及其他传染病的防控,并预警全国多数地方节日期间仍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 据“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12月28日消息,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 国家疾控局就通知进行解读时说,元旦春节假期临近,春运即将开始,人员流动将大幅上升,可能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 国家疾控局指出,全球冠病疫情仍在流行,今年11月以来中国入境人员中JN.1新型变异株检出明显增加。当前中国冠病疫情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但冬春季存在疫情反弹的风险。 同时,全国流感疫情仍在高位流行,部分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呈波动变化。预计全国多数地方元旦春节期间仍面临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 《通知》要求,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口岸要密切关注国际冠病及其他重点传染病疫情,严格落实入境人员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等措施。 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统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运输组织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教育部门、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离校返乡、开学返校等工作的指导。 在疫苗接种方面,《通知》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冠病病毒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接种工作,引导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通知》提醒,各地要合理调配假期期间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加大感冒、退热、止咳等药店常用药品的市场投放和储备,满足群众正常就医用药需求。 《通知》也建议,节日期间出行人员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动态和相关部门发布的信息提示,旅途中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科学佩戴口罩;建议老年人、严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室内公共场所。 由于冠病JN.1变异株在多国迅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12月19日单独列JN.1为“须留意变异株”,但强调根据目前的评估,JN.1对全球带来额外公共卫生风险较低。 ... 2023年12月30日 10:02 PM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对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单位工作人员,在完成免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对如海关、边检、航空、隔离点、定点医疗机构等单位工作人员,在完成免疫程序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接种;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他们感染后出现重症、危重症、死亡的风险要高于其他人群,对这类人群,在接种后6个月,可以开展一剂加强针;由于工作、学习、交流的需要,要去境外疫情高风险地区或者国家,专家也建议对这类人群在接种满6个月后,可以开展加强免疫。 郑忠伟表示,是否现阶段要对全人群开展接种6个月后的加强免疫,专家建议还待进一步研究,并且要根据疫情的情况来作综合研判。 此外,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近期各地为了加快推进接种工作,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反响。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国家卫健委认真听取,及时回应,立即纠正,避免“简单化、一刀切”的做法。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十分迫切

人民日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十分迫切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人民日报》星期天(12月4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文章称,国内外研究和防控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关键手段,是在疫情广泛传播情况下降低人群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抵御疫情冲击的关键变量。 文章写道,中国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文章称,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优化接种服务、细化各项措施是一个关键。各地要延续前期行之有效的各项便民措施,继续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实,才能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加快筑牢“免疫长城”。 文章最后写道,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实现合适接种人群的全覆盖,中国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这场硬仗。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相关问答》和《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答》。

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相关问答》和《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答》。 目前中国批准3-17岁人群紧急使用的疫苗仅有科兴和国药北京/武汉三种灭活疫苗。前期已为12岁以上人员接种疫苗;将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澳大研究团队就防疫新态势提出三点建议

澳大研究团队就防疫新态势提出三点建议 #澳门大学 鉴于新一轮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已大幅减弱,内地及周边地区逐渐开始调整防疫新态势。澳大新冠疫情研究团队就本澳的疫情防控面临的新态势、新任务提出三点建议。 澳大新冠疫情研究团队表示,为应对防疫新形势,有必要多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政府的防疫工作安排。首先,公众感染的风险有可能增加,建议未完成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的人士要尽快接种疫苗,尤其是长者、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要尽快接种。借鉴香港经验...

封面图片

多地开始为满足条件的重点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针。

多地开始为满足条件的重点人群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针。 在安徽,多地启动了加强针接种工作。芜湖各县(市)区也陆续启动加强针接种,如镜湖区、弋江区、湾沚区、繁昌区、南陵县等。阜阳市从10月9日起开始启动加强针免疫接种工作;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社区服务中心从9日起开始接种加强针,合肥其他县区是否也已经开打加强针,仍需要等待各县区疾控发布的通知。 除此之外,海南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两市(晋江市、厦门市)、湖北宜昌市、黑龙江绥化市等多地也已开始为满足条件的重点人群接种加强针。 (澎湃新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