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新型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冲击服务业和消费,供给端约束叠加内需走弱抑制工业扩张,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居高

7月下旬以来新型肺炎疫情多地散发冲击服务业和消费,供给端约束叠加内需走弱抑制工业扩张,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工业通胀持续加剧,中国经济面临的“类滞胀”风险正日益上升。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释放稳增长信号,强调做好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会议指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有效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这和高层通常所讲的宏观政策“三性”(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略有不同。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称,“隐去‘可持续性’或由于今年以来杠杆率已经逐季回落,‘可持续性’不是主要矛盾,转而强调‘有效性’则主要出于稳增长考虑”。他指出,国常会提到的“加强财政、金融、就业政策联动”至少有两条渠道:一是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财政主导加快支出进度和专项债使用速度,金融机构加大配合力度,使基建项目尽快转化为实物工作量。 国常会明确将“研究出台进一步促进消费的措施,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作用扩大有效投资,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长。”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支持民营和境外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运营等。这等于指明了未来投资稳增长的“新基建”发力方向,也呼应了此前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数字经济领域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政部“适度提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等表态。 但中国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迟缓,固然和“财政后置”有关,亦是因为实际符合专项债条件的项目储备不足,以及严控新增债务、地方债务对官员终身追责等制度性约束导致地方政府动力欠缺。相应地,基建投资亦难见明显起色。 消费方面,商务部日前已下发通知称要加力稳住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包括新车、二手车、家电家居家装、餐饮等,以抓住“金九银十”、岁末年初消费旺季有利时机,确保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消费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8月宏观经济数据回落明显,供需两端都出现了放缓,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放缓至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仅增长1.5%;三季度经济增速可能明显回落。 尽管中国官方近月来一直想方设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包括加大储备投放、纠偏运动式减碳、打击囤积居奇等,但中国8月PPI依然同比攀升9.5%创13年来最大涨幅。能源供应紧张,以及环保限产、限电等供给端约束,不仅意味着部分工业品涨价压力依然较大,企业成本压力有增无减,也冲击了企业的生产活动。 国常会亦指出,“近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也面临疫情散发、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挑战,”并再度强调要“更多运用市场化办法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保障冬季电力、天然气等供给。” 而在工业通胀持续加剧之下,宏观经济亦面临更多“逆风”。除了疫情多地散发冲击服务业和消费外,房地产高压调控亦导致地产活动放缓,尤其近期恒大集团事件令市场担忧中国版“雷曼时刻”即将上演。 (路透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10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系2020年12月以来首次下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

10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系2020年12月以来首次下跌。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1%,较9月份2.8%的高点有所回落。 分析认为,疫情的反复和严格的防疫措施打击了工厂和消费者活动。一些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也迫使企业降价。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也是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 1,2,路透社)

封面图片

中国今年首两个月工业生产数据优于预期

中国今年首两个月工业生产数据优于预期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今年首两个月工业生产数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优于市场预期。 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星期一(3月18日)公布,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接受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师预计中值为5.2%,接受路透社调查的分析师则预测会增加5.0%。 1-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个百分点,优于3.2%预测。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5%,低于12月的7.4%,但高于分析师预测的5.2%。 统计局说,1-2月份,随着各项宏观政策发力显效,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犹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 2024年3月18日 11:01 AM

封面图片

6 月 CPI 同比上涨 0.2% 专家:扩内需政策有较大发力空间

6 月 CPI 同比上涨 0.2% 专家:扩内需政策有较大发力空间 6 月 CPI 同比上涨 0.2%,连续 5 个月保持正增长,但涨幅比 5 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展望下半年的物价形势,温彬表示,外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作用或将减弱,内需回升的重要性上升,预计 PPI 将在今年年末或明年一季度走出负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各类商品和服务供应稳定的背景下,居民消费需求不振,这意味着下一步宏观政策会在促消费方面加大力度,三季度货币政策降息、降准都有空间。周茂华也认为,物价保持低位,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有望进一步增大,促进消费和内需扩大。(上证报)

封面图片

内地今年首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升7% 好过预期

内地今年首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升7% 好过预期 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首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年增长7%,较去年12月加快0.2个百分点,好过市场预期的5%。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年升5.5%,增速较去年12月放缓1.9个百分点,回落至去年9月时的水平,但好过市场预期的5.2%。服务零售额按年增长12.3%。1至2月固定投资按年增长4.2%,好过预期的3.2%。民间投资增长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3%,制造业投资增长9.4%。单计2月,工业、投资及消费,按月分别增长0.56%、0.88%和0.03%。统计局指,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 2024-03-18 10:20:54

封面图片

统计局:工业和服务业带动上季经济 3月工业数据回落与基数有关

统计局:工业和服务业带动上季经济 3月工业数据回落与基数有关 内地首季经济按年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表示,首季经济增长是符合实际,3大需求指标亦稳定回升。他说,上季经济主要由工业和服务业向好共同带动,两者对经济贡献已经逾90%。至于3月工业数据回落与基数有关,对未来持乐观态度。不过他说,经济恢复有不平衡性,消费恢复不如生产、中小微企恢复不如大型企业、传统行业受房地产调整拖累恢复较慢,而高技术制造业较工业平均增速高,是推动首季工业动力,认为中国经济处转型阶段,这个情况是正常,后续政策仍要加大对经济支持力度,关注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尤其要关注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他说,目前来看,支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外需回暖,有利出口需求,内部来讲多项经济指标反映经济回暖,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盛来运提到,中国仍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阶段,一些企业要进行转型升级,因此要承受转型的阵痛,指出经济向好不但是增速回升,更要看到品质改善,经济才更全面,才能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2024-04-16 11:23:38 (1)

封面图片

【重庆:推动产业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让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

【重庆:推动产业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让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 12月9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5个方面建设内容及方案,包括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让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推动数字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让“芯屏器核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集群效应显著增强,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布局;推动产业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化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让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持续深化;推动数字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围绕中新(重庆)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创新探索南向、北向、西向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