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一发布的声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根据周一发布的声明,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三季度例会指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声明发布之际,背负着超过3000亿美元负债的中国恒大集团正濒临崩盘。这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冲击,而150万购房者还在期盼住宅的完工。 由行长易纲担任主席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表示,中国央行还将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统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与防风险。 中国央行承诺会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并表示中国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央行重申,将增强信贷总量成长的稳定性,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维持货币政策立场基本不变,承诺做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彭博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加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易会满退出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加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易会满退出 中国央行星期二(3月19日)发布了更新后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名单,名单显示,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等四人加入,被免职的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等四人退出。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修订之后,首次对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 据中国央行网站公布的最新名单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为潘功胜,另有13名委员分别是徐守本、李春临、廖岷、张青松、宣昌能、李云泽、吴清、康义、朱鹤新、田国立、王一鸣、黄益平、黄海洲。 目前,货币政策委员会由下列单位和人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一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两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专家委员三人。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委员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二是金融专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去年12月召开的第四季度例会显示,会议由主席潘功胜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廖岷、张青松、李云泽、易会满、康义、朱鹤新、刘世锦、蔡昉、王一鸣出席会议。徐守本、李春临、刘国强、田国立因公务请假。 与此前的名单相比,此次调整后的四个新面孔分别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黄海洲。 易会满、刘世锦、蔡昉、刘国强四人退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7月,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 2003年12月27日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二条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 2024年3月20日 4:55 PM

封面图片

人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物价处于低位因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人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物价处于低位因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人民银行发布首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物价处于低位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并非货币供给不够,又预计居民消费价格还将继续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跌幅亦将收敛。报告提到,中长期看,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报告说,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及金融市场变化分析监测;灵活有序展开公开市场操作,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及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外,报告内专栏文章提到,目前中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不意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下一步要保持合理融资环境,宏观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资环境的松紧适度。 2024-05-10 21:32:52

封面图片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PMC)成员 Catherine Mann:英国就业市场保持紧俏状态。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PMC)成员 Catherine Mann:英国就业市场保持紧俏状态。 英国服务价格仍然迅速上涨。 需要看到服务通胀持续放缓。 商品物价疲软,但中东冲突构成(物价上涨)风险。 英国通胀可能会在 2024 年剩余时间内生至 2% 上方。 对于 MPC 表决利率政策而言,通胀上行 “关系重大”。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国央行: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进一步推动银行业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据中国央行官网,央行星期一(11月27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报告提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报告提出,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性,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保持物价水平合理稳定。 报告还提出,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红利,有效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维护好存贷款市场秩序,进一步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彭博社的报道称,外界担忧中国的通缩实质上已推高经价格因素调整的借款成本。近几个月来中国一直面临着不断加深的通缩压力,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人们担心通缩会推动实际债务负担上升,进而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根据彭博社近期的一项调查,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在今年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后,要到明年初才会再次调降利率。 2023年11月28日 7:53 AM

封面图片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时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时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发生重要转型。” 权威专家表示,主要政策利率明确为央行短期操作工具的利率。我国有短端的政策利率,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和国际上是相似的,发达经济体央行主要是盯短端利率。同时,我国还有中端政策利率。

封面图片

植田和男:加息是适当 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相当重要

植田和男:加息是适当 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相当重要 日本央行一如市场预期,结束负利率政策、取消国债孳息率曲线控制(YCC)等。央行总裁植田和男形容,量化质化宽松(QQE)、YCC及负利率等政策已经功成身退,并已经到了可以慢慢推动加息的阶段,认为加息是适当。植田和男在议息后的记者会上表示,1月及3月货币政策立场改变,不但因为春季薪酬谈判,亦考虑到服务业物价升势强劲、消费前景看好、消费者信心改善及资本支出提高等。他说,央行研判达成2%通胀目标在望,决定退出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不过若观察通胀预期,要达到2%的目标仍有距离,因此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环境相当重要。他不预期今次的决定,令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急升,指出利率水平将由市场决定,未来加息步伐取决于经济和物价前景,但亦会留意利率突然急升的风险。植田和男表示,正密切关注薪酬大幅调整趋势是否扩至小型企业,对中小企薪酬是否调升的信心仍然不足。 2024-03-19 15:54:14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