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据报已将立陶宛电子作业系统移除,货物无法清关。

中国海关据报已将立陶宛电子作业系统移除,货物无法清关。 新闻网站15min援引一名木材出口商说法指出,在中国的贸易伙伴无法为他近日抵达上海的货柜清关,因为在当地海关电脑系统内,自12月1日起就不再有立陶宛这个国家。这名木材商说,数名中国代理商告诉他立陶宛“被删除”的消息,且除了上海,其他港口也有货物无法清关的问题。他的中方伙伴向他转述海关的说法,亦即货物只要与立陶宛有关联,就会被中方拒收。实际案例也显示,货柜可以从德国或任何其他欧盟国家启程,但只要有任何文件或“证据”显示货物与立陶宛有关,就无法进入中国港口。立陶宛规模最大木材贸易商之一Sprusas以及立陶宛工业家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主席Vidmantas Janulevicius证实此事。 Janulevicius周五援引联合会三名成员的话说,相关报告最初在周四出现,“中国海关不再将立陶宛列在来源国名单中。因此,来自立陶宛的货物不能清关。”Janulevicius表示,联合会的成员占立陶宛经济的一半,将要求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以抗议贸易壁垒。Janulevicius指出,欧盟是共同市场、政治共同体,今天中国将立陶宛自地图抹除,未来难保不会有其他国家面临类似遭遇。他并预测,中国官方对外可能将给立陶宛设下的贸易障碍诠释为“误会”或“意外错误”,但暗中继续制造麻烦,一如俄罗斯在阻碍中东欧国家减少对其石油、天然气依赖时,惯用的两面手法。 立陶宛中国贸易协会(LCTA)执行长Rokas Radvilavičius告诉波罗的海通讯社,中国官方目前未正式发布禁止进口立陶宛货物,但相关禁令不排除是“内部指示”。 立陶宛总统吉塔纳斯·瑙塞达周五称,对中国当局的决定感到“遗憾”,并已要求立陶宛政府想办法补偿企业损失。瑙塞达说:“遗憾的是,尽管立陶宛非常清楚地解释,开设台湾代表处与我们坚持的‘一个中国’原则没有冲突,但(中国)还是采取了行动。” 立陶宛外交部及经济暨创新部皆表示未接获任何官方资讯。外交部回应媒体询问指出,知道立陶宛货物进港清关可能遭遇人为阻碍,将持续搜集信息,并已与欧盟联系,寻求集体反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立陶宛下周将要求欧盟委员会“介入并捍卫立陶宛的利益”。立陶宛经济暨创新部长Aušrinė Armonaitė则说,对相关情况已有所准备,将协助遭波及企业取得必要的周转资金、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额。她提到,立陶宛与中国的经贸难题需欧盟介入、集体应对。 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没有对该报道发表评论。 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周五表示,正在与立陶宛和驻华欧盟使团接触,以了解情况。发言人表示:“我们接到消息,立陶宛的货物没有通过中国海关清关,进口申请被拒绝。”欧盟委员会拒绝进一步置评。 (中央社,路透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根据彭博社看到的外交备忘录,欧盟向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提出了立陶宛的控诉,称中国对立陶宛的产品实施“秘而不宣的制

根据彭博社看到的外交备忘录,欧盟向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提出了立陶宛的控诉,称中国对立陶宛的产品实施“秘而不宣的制裁”,伊维拉则与中国总理李克强讨论了这个问题。中国否认限制立陶宛的出口。 备忘录称,立陶宛周三向欧盟大使通报了中国正在采取的报复措施,包括从海关数据库中移除立陶宛使得立陶宛货物无法清关,增加海关障碍,并对立陶宛与中国公司之间的商业联系加以限制。根据备忘录,北京方面也已经降级了立陶宛在中国的外交地位,并拒绝处理外交货物。 欧盟贸易负责人瓦尔季斯·东布罗夫斯基斯周四在布鲁塞尔对记者表示:“欧盟获悉,立陶宛的货物在中国没有被清关,立陶宛的进口申请也被拒绝。我们与立陶宛当局保持密切联系,也在联络中国当局以了解情况。” 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何塞普·博雷利周四在与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联合声明中表示,欧盟正在调查这些投诉,并联系中国当局寻求澄清。“如果收到的信息得到证实,欧盟将评估中国行动是否符合其在世贸组织下的义务”。 东布罗夫斯基斯告诉记者,他周四上午与即将卸任的中国驻欧盟大使通电话,要求中国提供联络方面并澄清情况。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欧盟试图从中国海关部门获得信息,但中方以疫情为由拒绝了会谈请求。欧盟正试图通过多种渠道与中国接触。 中国驻布鲁塞尔使馆的一位官员拒绝立即就欧盟安排会谈立陶宛问题的努力发表评论。 世贸组织规则允许总干事通过自愿性的“斡旋”程序帮助解决某些争端。伊维拉12月3日与李克强进行了会谈,但不知道是否提到立陶宛。 针对立陶宛是否已从“电子海关”系统中被移除一事,12月3日下午3时许,澎湃新闻从一位相关消息人士处获悉,“系统里现在还是有(立陶宛)的”。7日,立陶宛工业家联合会主席Vidmantas Janulevicius表示:“立陶宛再度被列入(中国)海关列表,出口程序已经恢复。”对于中国政府要求跨国公司与立陶宛断绝关系的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9日称,不了解有关情况,并强调中方一贯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行事。 (彭博社,澎湃新闻,中央社,中国外交部)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总署即日起全面暂停原产日本水产输入

中国海关总署即日起全面暂停原产日本水产输入 中国海关总署将从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四(8月24日)发布公告,作出上述宣布。 根据公告,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确保进口食品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中国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封面图片

粤港澳海关利用电子锁和全球定位实时追踪货物 减省清关时间

粤港澳海关利用电子锁和全球定位实时追踪货物 减省清关时间 香港海关联同内地和澳门海关推出「三地一锁计划」,利用电子锁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追踪货车及货物,减省清关时间。 海关关长何珮珊致辞表示,有关计划完善跨境物流安全链,并巩固香港作为国际物流枢纽的地位,全面落实三地一锁计划是将三地相互合作推进至另一个台阶,打通一道崭新的粤港澳绿色物流通道,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有关计划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货物流通,期待未来可在全国各地设立更多清关点,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 2024-03-08 19:08:47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将围绕重点地区、领域和商品严打走私

中国海关将围绕重点地区、领域和商品严打走私 中国海关将围绕重点地区、领域和商品持续严打走私,有效遏制走私势头。 据新华社星期一(2月12日)报道,中国海关今年将围绕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商品继续保持打击走私高压态势,坚决有效遏制走私多发高发势头。 中国海关总署负责人说,全国海关将在2024年开展“国门利剑2024”联合行动,严厉打击海南离岛免税“套代购”走私、“水客”走私、涉海走私、洋垃圾、象牙等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等走私。深化“打、防、管、控”一体化的反走私综合治理格局,加强国际执法合作。 据悉,2023年中国海关打击走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立案侦办走私犯罪案件4959起,案值886.1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65.6亿新元)。 其中,立案侦办“水客”走私犯罪案件697起,案值60.1亿元;侦办成品油走私犯罪案件118起,案值182.4亿元;侦办涉税农产品走私犯罪案件866起,案值110.2亿元;侦办骗取出口退税刑事案件52起,案值142.5亿元。 2024年2月12日 5:16 PM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总署谈红海危机:当前水域通行受到影响

中国海关总署谈红海危机:当前水域通行受到影响 也门胡塞武装频频袭击红海商业航道,致红海局势持续升温。中国海关总署对此表示,当前水域的正常通行受到了一些影响,海关一直以来也在跟踪关注相关情况。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星期四(1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全年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说,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运航道,水域的安全和稳定对全球的货物贸易和供应链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攸关全世界众多企业的利益。 吕大良指出,海关是进出口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也在跟踪关注相关的情况。当前,水域的正常通行受到了一些影响,给航路通畅、国际贸易、企业利益都增加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目前海关对此持续保持关注,如有重要情况愿及时分享。 以哈冲突爆发后,胡塞武装频频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并攻击航经红海的商船,以声援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人。 胡塞武装攻击红海商船,扰乱欧洲和亚洲之间这条主要航线的国际贸易。红海航运量约占全球航运量的15%。 美国和英国部队星期二(1月9日)在红海击落胡塞武装发射的18架无人机和三枚导弹。这是迄今为止胡塞武装针对红海航运的最大规模袭击,也是自去年11月19日以来,胡塞武装对红海商业航道的第26次袭击。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和英国星期四(1月11日)对胡塞武装在也门的相关目标进行打击。这是自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以来,西方首次联合袭击这个武装组织。胡塞武装官员说,也门首都萨那遭“敌人”袭击。另据新华社报道,萨那发生爆炸。 针对船只在红海不断遭袭击和威胁,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星期三通过决议,要求也门胡塞武装组织立即停止在红海的攻击行动。中国在这项决议中投下弃权票。 2024年1月12日 2:32 PM

封面图片

中国海关总署:9月从日本进口水产品“归零”

中国海关总署:9月从日本进口水产品“归零” 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三(10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9月从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已“归零”。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中国进出口统计月报中,9月份中国自部分国家(地区)进口商品类章金额表中,中国从日本进口的“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没有任何记录。而8月份,中国从日本进口的这一类章商品中的金额还有1.49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800万新元)。 数据还显示,前8个月,中国总计从日本进口了20.85亿元,与星期三发布的前9个月的累计数据完全相同,这意味着整个9月份中国没有从日本进口任何水产品。 在海关总署发布的统计快报中,9月份,中国从日本进口的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也没有任何数据记录。 日本政府8月24日启动福岛核废水排海。中国海关总署同天发布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有关规定,决定对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采取紧急措施,即日起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根据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统计,中国8月自日本进口的水海产品及制品0.29亿美元(约0.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3%,占自日农产品进口总额26.2%。其中,贝类0.15亿美元,同比下降67.1%。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