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稿介绍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果。

央行发稿介绍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果。 针对“明天系”“安邦系”“华信系”、海航集团等风险程度高、资产负债规模大,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稳定的企业集团,党中央果断决策、有关部门“精准拆弹”。 稳妥处置锦州银行、恒丰银行等一批对金融体系有较大风险外溢性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地方中小法人机构改革化险取得突破,辽沈银行、山西银行、四川银行顺利开业。 P2P网贷平台全部退出经营,未兑付借贷余额从最初的1.2万亿元下降至4900亿元。 有效遏制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气,中国境内比特币交易量全球占比从90%以上迅速下降至10%。 将互联网平台企业的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规范持牌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公司业务合作,强化金融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 从2017年到2021年,五年拆解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规模25万亿元。 资管产品净值化比例显著提升,截至2021年末,净值型产品募集余额占全部资管产品募集余额的84.4%,较2018年末提高37.9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经济日报》: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日报》: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日报》发文表示,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一系列“大招”“重拳”频频出击,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从果断处置高风险企业集团和高风险金融机构、出台资管新规及配套实施细则、专项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打击境内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再到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支持防范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完善系统重要性银行和保险公司评估和监管制度等,这场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近日,国务院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金融机构总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金融机构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中共政治局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共政治局会议: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要求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信号,推动金融监管做到“长牙带刺”,让严的氛围在金融领域树立起来并坚持下去。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政治局星期一(5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始终紧扣中部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战略定位,着力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会议说,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会议续说,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凝聚强大工作合力,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会议也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就是要进一步推动在金融领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切实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压实金融领域相关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督促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 会议说,要切实抓好《规定》的贯彻落实,坚持严字当头,敢于较真碰硬,敢管敢严、真管真严,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推动金融监管真正做到“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将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在金融领域树立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 此前,中国总理李强上星期二(5月21日)在全国地方党委金融办主任会议上要求,快形成央地工作合力,强化地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2024年5月27日 4:14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称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中国央行称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发文,提出要推进化解金融风险的工作,并强调当前中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星期二(11月14日)在官网发表专栏文章,谈到了中国央行近年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及当前工作重点。 文章称,中国央行近年通过包商银行破产清算、海航集团、华信集团、方正集团破产重整等案例警示,让各类经营主体切实感受到“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等市场原则的硬约束。 在银行体系方面,中国央行持续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动村镇银行改革重组和风险化解。积极探索在部分省份开展硬约束早期纠正试点,对新增高风险银行提出“限期整改”的硬约束要求。 文章也提到,中国央行出台资管新规等系列监管制度,统一监管标准,强化风险隔离,推进资管业务整改转型,层层嵌套、资金空转等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规模大幅压降;平稳完成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突出问题整改,P2P网贷机构全部停业,互联网资产管理、股权众筹、虚拟货币交易、互联网外汇交易等领域整治工作基本完成。 在地方债方面,文章称,中国央行“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引导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与融资平台平等协商,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方式,化解既有债务风险、严控新增债务,并完善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 文章还说,加快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基础架构已经初步建立,已有一定资金积累。 文章称,当前中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今年第二季末,中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49.21兆元(人民币,下同,约83.81兆新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06.25兆元,资产占比超过九成;今年第二季度近4000家商业银行中,绝大部分银行处在安全边界内,高风险银行数量仅300余家,资产占全部银行的不到2%,“银行稳则金融稳”。 ... 2023年11月14日 1:09 PM

封面图片

【国际清算银行敦促各国央行采用人工智能来缓解经济和金融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敦促各国央行采用人工智能来缓解经济和金融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BIS)呼吁各国央行接受人工智能(AI),因预计该技术会对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在即将发布的《2024 年年度经济报告》的预发布章节中强调,人工智能的广泛采用可能会影响通胀趋势,并敦促政策制定者将人工智能纳入其业务中,以增强金融和价格稳定。 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负责人 Cecilia Skingsley 表示,监管机构正在与央行合作伙伴合作,积极测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能力。例如,探索如何从支付数据中检测洗钱的“极光计划”(Project Aurora),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网络弹性的“乌鸦计划”(Project Raven)。 完整的国际清算银行《2024 年年度经济报告》和《2023/24 年年度报告》将于 6 月 30 日发布。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 2023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会议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主要金融机构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国有大行要继续发挥支柱作用。要注重保持好贷款平稳增长的节奏,适当引导平缓信贷波动,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 来源:

封面图片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强化数字化监管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贾宇:强化数字化监管方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6月9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金融开放的提速通常伴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剧。进入数字金融时代,金融风险和金融交易瞬息万变,需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来支持金融监督,防范化解风险,推进金融发展。当前,上海金融法院正在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防范预警风险,促进协同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