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18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中国60岁以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18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中国60岁以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他表示,截至3月17日,60至69岁接种一剂次的比例是88.8%,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的比例是86.6%,完成加强免疫的比例是56.4%。70至79岁,这三个数字分别是86.1%、81.7%和48.4%。80岁以上的,这三个数字分别是58.8%、50.7%和19.7%。 他说,下一步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回应老年人所关心关切的问题,并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接种安全,以及为接种提供便利;相信在未来会很快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截至3月17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32亿1377万剂次,接种总人数是12亿7347万,完成全程接种12亿3957万,占总人口的87.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6亿4468万人。 (中国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4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通报,截至4月11日中国大陆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71932.4万人,其中序贯加强

4月1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通报,截至4月11日中国大陆完成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71932.4万人,其中序贯加强免疫接种2241.4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全程接种21329.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5076.1万人。 近日全国老龄办发文要求各地充分认识老年人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周密做好组织实施,努力推进尚未完成全程接种的老年人尽早完成接种,符合加强免疫接种条件的老年人及时完成加强免疫。 截至4月11日,内蒙、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四川、广西、云南、宁夏已累计向上海供应蔬菜1.8万吨,米面850吨,肉蛋500吨,另外无偿支援蔬菜水果牛奶面包罐头等5400多吨。已经建成江苏昆山、浙江平湖、上海西郊国际三个物资运输零接触中转站,浙江嘉善站在建中。 广西政府近日无偿捐助上海280吨果蔬,按要求提前分装为4万份蔬菜包冷链直达,以减少市内分拣配送人力和损耗。 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新型冠状病毒通常以飞沫作为载体;过去研究没有发现飞絮可以吸附病毒,也没有关于飞絮造成感染的报道。 (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相关问答》和《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答》。

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相关问答》和《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相关问答》。 目前中国批准3-17岁人群紧急使用的疫苗仅有科兴和国药北京/武汉三种灭活疫苗。前期已为12岁以上人员接种疫苗;将按照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3-11岁适龄无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力争12月底前完成全程接种。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人民日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十分迫切

人民日报: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十分迫切 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称,中国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重点人群接种工作。 《人民日报》星期天(12月4日)发表署名“仲音”的评论文章,题为《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 文章称,国内外研究和防控实践证明,接种疫苗是保护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关键手段,是在疫情广泛传播情况下降低人群重症和死亡的最有效手段,是直接决定一个社会能否抵御疫情冲击的关键变量。 文章写道,中国还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尚未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接种,老年人现有疫苗接种率尚未形成足以抵抗重症和死亡的屏障,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 文章称,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优化接种服务、细化各项措施是一个关键。各地要延续前期行之有效的各项便民措施,继续通过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等措施,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便利。要充分调动老年人家属的积极性,通过家庭成员动员老年人接种。把工作做细、把服务做实,才能进一步提高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加快筑牢“免疫长城”。 文章最后写道,接种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利器,既能保护自身健康,也能保护家人和周围人的健康,有效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继续做好6079岁,特别是80岁以上人群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努力实现合适接种人群的全覆盖,中国一定能够筑牢疫情防控屏障,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这场硬仗。

封面图片

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经批准国家卫健委已经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即全程接种国产灭活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

1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经批准国家卫健委已经开始部署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即全程接种国产灭活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可选择智飞龙科马的重组蛋白疫苗或康希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加强免疫。对于目标人群来说,同源加强免疫接种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选择其中一种就可以。 同时还批准了深圳康泰公司和医科院生物所的灭活疫苗的同源加强免疫接种。 发布会介绍,奥密克戎株灭活疫苗正进行临床试验审批;奥密克戎毒株的广谱或多价蛋白疫苗研究,与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的研发也已部署。 截至2月18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30亿7575.2万剂次,全程接种12亿3254.3万人。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广西百色疫情处于收尾清零阶段。辽宁葫芦岛疫情近日新增病例主要通过集中隔离筛查发现,社会传播风险基本得到控制。黑龙江黑河疫情目前主要集中在黑河市,存在多条传播链。广东深圳、珠海、东莞近期发生境外输入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深圳奥密克戎关联疫情已基本控制。 云南文山、红河、瑞丽疫情感染来源还不清楚;江苏苏州疫情测序结果为一起新的奥密克戎境外输入引起,目前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内蒙呼和浩特疫情,测序结果为新的德尔塔境外输入来源引起,处于病例数快速增长的早期阶段,出现人群密集场所的聚集性疫情,存在较高的社区传播和外溢风险。 (健康中国)

封面图片

29日,在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破亿不久,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分外及时。

29日,在全国新冠疫苗接种破亿不久,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分外及时。 早在今年1月7日,国家卫健委、中国疾控中心就曾联合发布《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之“30问”。此次再发技术指南,增补了最新研究实践总结,特别是明确了迟种如何补种、能否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不同疫苗产品能否替换、有哪些接种禁忌等问题,并专门对60岁及以上人群、18岁以下人群、慢性病人群、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和既往新冠患者或感染者给出接种建议。 目前,我国已有5个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3个是灭活疫苗,需要接种2剂。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根据《指南》要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大于等于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接种。 但如果未能按时接种,或者第2剂所用疫苗的生产企业与第1剂不同,怎么办? 对此,《指南》建议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遇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疫苗产品完成接种时,可采用相同种类的其他生产企业的疫苗产品完成接种;如果未能按照程序完成接种,建议尽早补种,免疫程序无需重新开始,补种完成相应剂次即可。 《指南》还提出,对于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要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至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希望大家把特殊情况向接种点说明,及时接种第二针疫苗。”王华庆说。 《指南》明确,新冠病毒疫苗的适用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介绍,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充分评估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和被感染风险的前提下,已经为一些有接种意愿,而且身体基础状况比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疫苗在大规模人群中的使用效果,积极稳妥地推进60岁及以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疫苗接种工作。”吴良有说。 “按我们国家的免疫策略,现阶段主要是18至59岁人群和有需要且身体健康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关于18岁以下的人群,现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Ⅲ期临床数据。”王华庆表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续会得到相关数据,“国家整体是有考虑的,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和临床数据,会不断完善接种策略,也包括新生儿人群。” 王华庆表示,接种疫苗的作用是预防发病、预防重症、阻断疾病流行,让大多数人的健康得到保证。“绝大多数人都是易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要形成免疫屏障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所以大家都应该去接种疫苗。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越牢固;接种得越快,越早一天形成免疫屏障。”王华庆说。 “社会中有一部分人群存在各类过敏症状,或是体弱、基础性疾病多,他们不能接种。只有其他大多数人承担起责任,把免疫屏障建立起来,才可以保证这些不接种的人群也安全。”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说。 王华庆表示,目前国家要求有序、分步接种,只要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都应该接种,这样既保护了自己身体健康,也保护了家人和周围的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早一天把免疫屏障建立起来。 (新华社,《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说,全国有9.7亿人已完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国家卫健委说,全国有9.7亿人已完全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11308.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96972万人。 (央视新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