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22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应约同奥地利总理内哈默通电话。他指当前国际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中国和欧盟是全面战略伙

李克强22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应约同奥地利总理内哈默通电话。他指当前国际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中国和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更应当坚持双向开放合作,加强沟通对话,共同发出中欧关系稳定发展、合作积极推进的信号,确保中欧物流畅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障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 李克强强调,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持对外开放,深化双多边国际合作。一个开放的中国大市场,将始终是包括奥地利在内的各国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 内哈默表示,奥中关系长期良好,两国在多领域开展了成功合作。中国是国际事务至关重要的参与者。奥方珍视奥中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奥中友好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奥方支持欧中加强对话沟通,推动欧中关系不断提升。 双方还就乌克兰局势交换了意见,李克强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 王毅、何立峰出席上述活动。 (新华社,中国外交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7日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4月7日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去年我们多次沟通,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中德、中欧加强合作,能够办成有意义的大事。希望德方、欧方同中方一道作出积极努力,维护和推动中德、中欧合作健康稳定发展,为这个多变的世界增添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习近平指出,中德务实合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其他因素干扰,稳中有进,中国连续5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体现了中德合作的韧性和潜力。希望双方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精神,统筹推进中德各领域合作,这有助于为中欧合作和重振世界经济增添信心和动力。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中方愿同包括德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共享中国新一轮开放发展带来的机遇。希望德方保持开放,为两国企业扩大互利合作创造更多便利。双方应以明年中德建交50周年和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进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 习近平强调,当前,中欧关系面临新的发展契机,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关键是要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大方向和主基调,相互尊重,排除干扰。中国发展对欧盟是机遇,希望欧盟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努力,协商办好下阶段一系列重要政治议程,深化和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加强沟通,共同践行多边主义。习近平指出,疫苗是用来防病救人的,中方反对将疫苗政治化或搞“疫苗民族主义”,愿同德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获取疫苗,为人类共同早日战胜疫情作出贡献。 默克尔表示,欧方在对外关系方面坚持自主。当今世界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更加需要德中、欧中合作应对。欧中加强对话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对世界有利,德方愿为此发挥积极作用。德方重视中国“十四五”规划,期待这将为德中、欧中合作带来新的重要机遇。德方愿同中方一道筹备好新一轮德中政府磋商,尽快恢复人员往来,加强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交流合作,希望就疫苗公平分配、相互认证等问题同中方保持沟通。德方愿为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取得成功作出贡献。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3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出席同美国工商界领袖视频对话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20余家美国知名跨国公司董事长和首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3日在中南海紫光阁出席同美国工商界领袖视频对话会。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20余家美国知名跨国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参加。李克强同他们互动交流,并回答提问。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鲍尔森主持。 李克强表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要按照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加强对话沟通,扩大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向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迈进。 李克强指出,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的,有利于两国人民福祉,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去年在多重冲击背景下,两国贸易额逆势增长,表明双方合作的条件和机遇是客观存在的,开展经贸合作是互有需要的。对于在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在合作中去解决。“脱钩”对谁都没有好处,也会伤害世界。希望双方相向而行,通过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来促进合作,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李克强表示,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是要把国内市场的潜力不断释放,形成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支撑,另一方面是让中国14亿人口的大市场更加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我们将进一步主动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欢迎美国和世界各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更好实现互利双赢共赢。 李克强还回答了与会企业家提出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王毅、何立峰等出席上述活动。 (中国政府网)

封面图片

10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同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举行视频会晤。

10月1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同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举行视频会晤。 李克强表示,中蒙是山水相连的邻邦。两国关系发展良好,务实合作持续推进。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同呼日勒苏赫总统通话,就深化中蒙关系发展达成重要共识。当前两国都面临抗击疫情、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任务。双方加强合作对两国、对地区都有利。 李克强指出,中方愿同蒙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拓展重点领域合作,扩大双边贸易,在有效防控疫情前提下便利口岸通关、增加口岸过货量。希望双方进一步落实防沙治沙合作,共创清洁美丽的生态环境。中方将一如既往支持蒙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抗击疫情,愿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李克强强调,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中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我们仍然希望开展多元化的能源合作,乐见两国扩大煤炭贸易规模,实现互利共赢。中方鼓励和支持两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积极开展合作,以长期合理稳定的价格保证能源供应链通畅安全。 奥云额尔登表示,蒙中是命运共同体,蒙方赞赏中方奉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感谢中方向蒙方提供疫苗,两国合作抗疫为国际社会树立了典范。希双方加强矿产、基础设施建设、沙漠化防治等领域合作,提高边境口岸过货量,推动蒙中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新华社)

封面图片

:清明时节,在李克强故居和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又出现自发献花的人潮,虽然官方极力阻挠民间借清明节悼念李克强,依然无法从民众心中抹

: 清明时节,在李克强故居和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又出现自发献花的人潮,虽然官方极力阻挠民间借清明节悼念李克强,依然无法从民众心中抹去李克强,对于中共政治人物来说,这是 罕见的现象,即使是主政中国更久的江泽民死了,也无法赢得如此之多来自民间的花朵。 李克强作为共青团系标志性人物,本身就具有某种悲剧色彩,十年总理当得极为窝囊,政治上毫无建树,经济上狼狈不堪,即便如此,民间依旧出现自发的纪念浪潮,这位看上去 如同街坊大哥或邻家兄弟一样的总理刚卸任,就莫名其妙猝死,这种令人窒息的政治环境,每个人都有一种无力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临类似的遭遇。 眼泪不廉价,人们纪念李克强,是在纪念一个失去的时代,也借此表达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从李克强身上还能感知到人性的余温,这很重要,大凡有党性的人早就泯灭了人性,无能是他发自内心还是出于表演,李克强不多的纯朴言论,还是给人留下 深刻印象。 如"国家是人民组成的,人民好国家才能好"、"全国还有六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农民遇到大病靠自己扛是很难的,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等, 这些纯朴的话语远胜过那些假大空的说教。 李克强干了十年总理,真正拥有总理权力的时间不过八个月。2013年3月,李克强上任,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习近平亲自兼任组长,这意味著国务院的权力被高度分化,李克强被边缘化。 上任之初,李克强很想撸起袖子加油干,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不仅无权,连身边的人都保不住,而且还一次又一次被伤害被羞辱,他不得不陷入自嘲之中。 李克强在党内并没有背景,是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佼佼者,这一切源自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因而李克强毕生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心心念念。2015年1月,他来到深圳,向邓小平铜像献花。 说不改革开放,中国祇有死路一条。2022年8月,他又来到深圳向邓小平铜像献花。 饱含深情的说,黄河长江不会倒流,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不管有什么样的复杂情况,中国改革开放还是要继续往前推进。 卸任前几天,李克强来到国务院发改委,寄予发改委的同仁,希望大家牢牢记住,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 接著李克强跟国办的所有工作人员告别,对在场的人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在干、天在看,苍天有眼啊」!

封面图片

王毅13日应约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王毅13日应约同美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王毅说,习近平同拜登将于11月16日举行视频会晤,这不仅是中美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关系的一件大事。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都希望会晤取得对两国和世界都有利的结果。两国元首对中美关系发挥着把舵引航的关键作用。双方要相向而行,为会晤做好准备,确保这次重要会晤顺利、成功,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布林肯表示,世界高度关注此次美中元首视频会晤,双方已为此进行充分准备,取得积极进展。美方期待在会晤中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与中方分享对双边关系的看法,共同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号。 针对美方近日在台湾问题上采取的错误言行,王毅进一步表明中方严正立场。王毅表示,历史和现实已充分证明,“台独”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任何对“台独”势力的纵容和支持,都是对台海和平的破坏,最终都将自食其果。王毅说,如果美方真想维护台海和平,就应当明确、坚定地反对任何“台独”行径,就应当信守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作出的郑重承诺,就应当把一个中国政策落实到行动上,不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双方还就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伊朗核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同意就应对各类全球挑战保持对话。 (外交部)

封面图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三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会晤通过视频方式举行。 李克强表示,中国和欧盟分别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联合体。一个稳定的中欧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中方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重视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将同两主席举行会见。中国始终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中欧双方增进理解和互信,加强对话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妥处矛盾分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欧共同的努力和贡献。希望通过此次会晤发出中欧关系稳定发展、双方合作积极推进的信号。 李克强强调,中欧互为最大贸易伙伴,都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当前形势下,对话合作仍然是中欧关系的主导面,互利共赢仍然是中欧合作的主基调。中方建议双方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在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政策协调,打造合作新亮点。共同维护能源、粮食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应对风险挑战,助力世界经济可持续复苏。 李克强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将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希望中欧坚持双向开放,不断扩大市场准入,维护公平竞争,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也希望欧方为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和中国都是多边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是重要的利益攸关方,双方应加强对话,深化合作,坚持多边主义,确保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欧方愿同中方在抗疫、经贸、投资、地理标志保护等领域密切合作,拓展数字经济、能源转型、网络安全、人道主义、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欧方期待《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取得成功。 欧方介绍了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 李克强阐述了中方原则立场,强调中方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包括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大小国家一律平等,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和冲突。中方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同包括欧方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尽快缓和局势,停火止战,防止出现更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让和平早日回归。 双方还就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肖捷、何立峰出席。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