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代表欧盟27个成员国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所有可用信息都表明,(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是蓄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代表欧盟27个成员国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所有可用信息都表明,(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是蓄意行为的结果。任何蓄意破坏欧洲能源基础设施的行为都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并将得到强有力和一致的回应。” 波兰外长兹比格涅夫·拉乌周二称,泄漏可能是俄罗斯对北约发动的混合战争的一部分。他分析称,爆炸发生在非常接近丹麦领海的地方,但又不在其中。因为丹麦领海意味着北约领土。爆炸意味着有人试图恐吓波罗的海国家,而除俄罗斯外,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或有意加入北约。 克林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称,俄罗斯是破坏者的指控是“可以预见的,但也是愚蠢的”,破坏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扎巴罗夫则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确认美国参与管道爆炸,那么“情况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皇家丹麦国防学院研究员尼尔森表示,很难确定谁应该对此负责,而且要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也同样困难。丹麦防长莫滕·博德斯科夫警告称,有理由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安全局势感到担忧。俄罗斯在该地区有强大的军事存在,预计他们将继续炫耀武力。 (美联社,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均出现不明原因的泄漏,引发蓄意破坏担忧。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均出现不明原因的泄漏,引发蓄意破坏担忧。 周一,“北溪-2”天然气管道被发现泄漏。丹麦随即限制航运并设立小型禁飞区。丹麦能源机构负责人称,“北溪-2”的天然气可能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停止排出。如果船只进入该区域可能会失去浮力。海面充斥的甲烷气体也会增加该区域爆炸的风险。 周二,“北溪-1”天然气管道被发现两处泄漏。瑞典海事局称,两处分别发生在瑞典经济区和丹麦经济区,并表示已保持额外的警戒,以确保没有船只靠近现场。丹麦当局要求电力和天然气部门提高相关设施的安全程序。挪威石油安全局周一敦促石油公司警惕在近海油气平台附近飞行的不明身份无人机。 瑞典、挪威和芬兰的地震监测站周一在泄漏附近区域记录到了两次爆炸。瑞典国家地震台网的专家表示,大的一次相当于2.3级地震。该专家还称,这两次爆炸并不是地震。 泄漏引发了人们对蓄意破坏的担忧。泄漏事件发生在挪威向波兰输送天然气的波罗的海管道启动仪式之前。波兰总理在没有举证的情况下指责这是与乌克兰局势升级有关的蓄意破坏。丹麦首相表示不排除蓄意破坏的可能,称很难想象三次泄漏是一个巧合。一名乌克兰官员称这是俄罗斯的袭击,目的是破坏欧洲稳定,但没有给出证据。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称,泄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消息”,并称这是“一些不明性质的损坏”。一位欧洲安全消息人士也称,有迹象表明是蓄意破坏,但下结论仍为时尚早。 消息传出后,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但价格仍低于今年的最高水平。 (路透社,美联社)

封面图片

瑞典放弃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瑞典放弃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瑞典检察官星期三(2月7日)表示,他们将放弃对北溪1号和2号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并将调查中发现的证据移交给德国调查人员。 路透社报道,瑞典检察机关在一份声明中说:“调查的结论是,瑞典管辖权不适用,因此调查应该结束。” 2022年9月,在波罗的海下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北溪管道因瑞典和丹麦经济区的一系列爆炸而破裂。 丹麦警方表示,管道遭到强烈爆炸袭击。瑞典调查人员也证实,现场发现的爆炸物痕迹确实表明发生了破坏活动。 瑞典、丹麦和德国对北溪爆炸事件分别展开调查,丹麦和德国的调查仍在进行中。 瑞典检察机关说:“在这一法律合作的框架内,我们已经能够移交可用作德国调查证据的材料。” 经过广泛调查后,瑞典检察官得出结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瑞典或瑞典公民参与了“国际水域”发生的袭击事件。 检察官永奎斯特在一份声明中说:“根据现在的情况,我们可以声明瑞典管辖权不适用。”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星期三回应称,在瑞典放弃调查后,俄罗斯将关注德国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情况。 佩斯科夫表示:“当然,现在我们需要看看德国本身对此有何反应。德国在这次恐怖袭击中损失惨重。” 他补充道:“看看德国当局的调查有多彻底将会很有趣。” 俄罗斯指责美国、英国和乌克兰制造了爆炸事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切断了俄罗斯与利润丰厚的欧洲市场的联系。这些国家否认参与其中。 如果剩下的两项调查都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现代历史上最重大的基础设施破坏行为之一背后的谜团可能仍然无法解开。 2024年2月7日 7:46 PM

封面图片

丹麦称“北溪”管道遭蓄意破坏 但放弃继续调查

丹麦称“北溪”管道遭蓄意破坏 但放弃继续调查 丹麦警方宣布,由于没有充足理由在丹麦提起刑事诉讼,丹麦决定结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 新华社引述瑞典电视台报道,丹麦警方星期一(2月2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尽管调查发现“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是蓄意破坏所致,但没有充足理由向丹麦法庭提起诉讼。在此之前,瑞典也在本月初宣布结束对此案的调查,称调查结论是瑞典缺乏管辖权。 “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管道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天然气泄漏。经调查,共有三条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有四个,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 丹麦、瑞典和德国随后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一年多来,调查进展缓慢,瑞典和丹麦相继宣布停止调查后,德国称仍将继续调查。 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星期一说,丹麦的做法近乎荒谬;丹麦承认管道遭到蓄意破坏,却不继续调查。 丹麦和瑞典迄今为止都没有公开指认任何关联这起爆炸事件的嫌疑人。瑞典检方此前称,调查确认管道遭到人为破坏,但尚不清楚由谁所为。 2024年2月26日 10:10 PM

封面图片

丹麦宣布停止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

丹麦宣布停止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 “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26日,管道发生爆炸,泄漏大量天然气。调查发现,4条管道中的3条发生泄漏,共有4个泄漏点,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爆炸事件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进展也十分缓慢。美国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曾爆料说,“北溪”管道系遭美国情报部门和美军秘密破坏。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瑞典检方曾在本月7日以“瑞典缺乏管辖权”为由,宣布结束持续16个多月的“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调查,并表示已将相关调查材料移交德国,但未就事件的责任认定给出结论。截至目前,仅有德国仍在继续进行相关调查。(总台记者 郝晓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丹麦警方26日宣布,结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警方称,尽管调查发现爆炸是蓄意破坏的结果,但没有充足理由将此事提交丹

丹麦警方26日宣布,结束对“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警方称,尽管调查发现爆炸是蓄意破坏的结果,但没有充足理由将此事提交丹麦法庭。 德国检方当天表示,调查仍在继续,不会提供更多信息。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指责丹麦的做法“近乎荒谬”,“一方面,他们承认发生了蓄意破坏,但另一方面他们却没有继续调查”。 (美联社,新华社)

封面图片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无结论 中国质疑反对国际调查另有隐情

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无结论 中国质疑反对国际调查另有隐情 将俄罗斯天然气输送到德国的北溪管道2022年9月爆炸后,至今仍无明确结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质疑反对国际调查可能另有隐情,并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还事情以真相。 根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消息,耿爽星期五(4月26日)在安理会审议北溪管道问题发言时说,北溪管道爆炸至今已经超过18个月,但围绕此事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令人深感遗憾。 耿爽指出,瑞典、丹麦作为事件重要当事方,在开展国别调查一年多后,于今年2月相继宣布终止调查。两国的国别调查没有透露实质信息,没有公布具体进展,没有得出明确结论,引发国际社会更多猜测和疑虑。 他说,“北溪”管道爆炸是破坏跨国能源基础设施的严重事件,但一年多过去了,瑞典、丹麦、德国展开的国别调查依然没有查明真相,公布的信息语焉不详。 耿爽认为,事态发展到今天,不得不让人怀疑,反对国际调查可能另有隐情;不得不让人慨叹,多少有力证据可能已被掩盖流失。他呼吁尽早启动联合国牵头的国际调查,还事情以真相,给世人以交待。 他说,在“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上,国际社会,包括安理会应避免采取双重标准。俄罗斯近日散发了“北溪”管道爆炸问题主席声明草案,草案客观陈述有关情况,呼吁有关方面为调查提供合作。 耿爽呼吁有关国家积极同俄罗斯沟通合作,共同开展调查,并希望各方尽快就上述草案达成一致,安理会尽快就此问题对外发声。 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北溪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发,经波罗的海海底抵达德国。2022年9月,管道发生爆炸,导致大量天然气泄漏。经调查,共有三条管道发生泄漏,泄漏点有四个,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 丹麦警方表示,管道遭到强烈爆炸袭击。瑞典调查人员也证实,现场发现的爆炸物痕迹确实表明发生了破坏活动。 爆炸发生后,瑞典、丹麦和德国分别就此展开调查。瑞典和丹麦今年2月相继宣布终止调查。瑞典检察官表示,已将调查中发现的证据移交给德国调查人员。 2024年4月27日 8:02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