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康乐、鹭江等城中村早前爆疫,当局疏散逾3.4万人送往外地集中隔离,多为租住在此的制衣工人。近日隔离期满,但村内尚有阳性

广州海珠区康乐、鹭江等城中村早前爆疫,当局疏散逾3.4万人送往外地集中隔离,多为租住在此的制衣工人。近日隔离期满,但村内尚有阳性感染者待转运、垃圾也未清运,因此原住客无法返村,至14日晚爆发警民冲突。 当局曾预案征用区内50所中小学作为解隔人员临时安置点,但12日消息传出后遭到家长反对,误以为学校是作为集中隔离点、或担忧征用影响复课进度,方案遂搁浅。 13日晚又流传宝岗体育场拟用作临时安置点,但实为用于安置方舱医院的建筑工人,且因设施不足工人拒绝入住、改至白云区安置。截至14日凌晨宝岗体育场并无人员入住。 凤阳街道凤和经济联合社13日发《告知书》称,康鹭片区将进行一个月的综合治理,期间居民需返乡或投靠亲友,待综治和防疫结束后方可返回。该地区有逾5万名湖北籍纺织工人,这是2020年春以来工人首度大规模离村。 海珠区14日0时恢复对外交通,但包括康、鹭在内的该区中部大片地区仍维持原管制措施至16日。 (财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广州市11月30日通告,全市所有临时管控区域均改按低风险区管理,包括原海珠区中部的封控区域同步解封,天河、番禺的五天交通管制亦在

广州市11月30日通告,全市所有临时管控区域均改按低风险区管理,包括原海珠区中部的封控区域同步解封,天河、番禺的五天交通管制亦在今天按期解封。 全市所有地铁站即时起逐步恢复正常对外运营,仅8号线琶洲站因临近会展中心方舱而封闭一侧的车站。 当日市府发布会还宣布:虽然密接原则上须集中隔离,但广州对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接实施居家隔离。 海珠区大塘、康鹭片区已按此前通告启动人员疏解返乡。 (中国广州发布、广州地铁,广州海珠发布)

封面图片

#广州疫情 11月18日海珠区,出动无人机维稳秩序

#广州疫情 11月18日海珠区,出动无人机维稳秩序 11月20日广州鹭江,这些都是排了2天2夜的,不知道是返乡还是隔离 #广州疫情 11月20日广州康乐,继续抢物资,有人拉小推车来装 ,饿怕了 #广州疫情 11月20日广州桥南新街,没人管了,晚上拉12网格的人去隔离 #广州疫情

封面图片

10月23日海珠区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管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经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海珠区自2022年10

10月23日海珠区部分区域实施临时管控管理,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经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海珠区自2022年10月23日16时30分起对广州大道南以东、新港中路以南、艺苑南路以西、敦和路以北区域(除丽影广场、珠影大院外)实行临时管控,实行“人不出区、错峰取物”防控措施。 请大家注意安全! #疫情 深圳罗湖区,盘山公路,电子巡逻又来了 10月24日凌晨4点,听说明天菜市场关门,都在抢菜 #广州疫情 10月23日,福州到南昌,一下高铁就喜提7天自费隔离 广州敦和,只进不出,没有24小时核酸不能进,支持中国抗疫! #广州疫情 10月23广州鹭江封控,很多人当场提桶跑路回老家

封面图片

12月6日起优化由内地入境本澳人士的防疫措施 由内地低风险区和常态化管理区来澳返澳人士均毋须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12月6日起优化由内地入境本澳人士的防疫措施 由内地低风险区和常态化管理区来澳返澳人士均毋须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表示,为平衡疫情防控和人员往来需要,12月6日起优化由内地入境本澳人士的防疫措施,由内地低风险区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区来澳返澳人士均毋须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但加强了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要求。由内地高风险区来澳人士,仍需要接受医学观察。同时,应变协调中心不再公布内地风险区域,改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或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式之公布为准...

封面图片

内蒙古满洲里纪监委4日通报称,4日凌晨0时40分至1时30分,扎赉诺尔区开会安排部署百余名密接人员集中隔离转运工作,但具体负责的

内蒙古满洲里纪监委4日通报称,4日凌晨0时40分至1时30分,扎赉诺尔区开会安排部署百余名密接人员集中隔离转运工作,但具体负责的区公安局副局长赵辉于早7时才开始安排落实,极大影响了转运和“清零”工作。市委研究决定将其免职。 执纪督查组3日对满洲里市套娃酒店隔离点开展督查时发现,市总工会副主席宿卫东(该隔离点点长)工作责任心不强,对隔离点内隔离人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到位。市委研究决定将其免职。 (满洲里日报)

封面图片

财新3月31日联系采访了上海部分临时征用的隔离点情况,发现有一些隔离点亟需医护,还有居家检测呈阳性者长时间等待转运。

财新3月31日联系采访了上海部分临时征用的隔离点情况,发现有一些隔离点亟需医护,还有居家检测呈阳性者长时间等待转运。 浦东济明路518弄 “耀华滨江人才公寓”作为新近开放的隔离点,于3月28日开始陆续收治病例,一辆辆大巴将感染者和密接人员运至此地。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安排四名隔离人员,两人一间房,房间内放置了单人床。这里的隔离人员以老年人居多,也有部分6岁以下儿童,由一名家长陪同入住。相比定点医院,耀华隔离点条件已有改善。一位隔离人员3月24日入住惠南镇浦东医院,当时只能安置在集装箱改的方舱内,10多人一间,打地铺,昼热夜冷。其中还有学龄儿童,甚至是抱在手上的婴儿。“当时所有人挤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下雨天就更难熬。” 然而耀华隔离点运行初期,也因人手、供给不足面临诸多困难,最初入住的患者也感到“兵荒马乱”。到达隔离点的患者需等待很长时间分配房间,三餐供应不定时,一些晚上入住的患者,次日下午1点领到早饭,11点领到晚饭。有小朋友以面包饼干果腹。最初房内只有生活用水(冷水),没有饮用水,也没有烧水壶。昼夜温差大,分发的棉被不够御寒。 因人手不足,患者需要到统一指定点领取三餐,未能实现分配到户。且领餐队伍长,排队间隔近,有交叉感染风险。“那里除了阳性患者,还有密接,本身是阴性,但大家凑在一起领饭,密接也容易感染。”有患者家属表示。 公寓新建不久,部分楼栋电梯不能使用,老年患者需要上下20多层楼取一日三餐。一些老年人体力弱,干脆放弃下楼领饭。 在各方努力下,近两日耀华方舱情况在改善。患者分批领到各种物资,包括热水壶、矿泉水,以及热水器,可以洗上热水澡。怕冷的患者也可以从仓库领棉被御寒。三餐质量在提高。3月31日,工作人员向患者分批送餐入户。 但由于上海医护人手紧张,类似耀华隔离点更突出的矛盾是缺乏医护人员管理,这是让患者和家属最忧心的。患者也无法得到足够的缓解新型肺炎症状的药品。一些老年患者有基础疾病,身边备药不够。“我们想快递药和生活用品去隔离点,但那个地址快递无法定位,显示道路封闭,我们只能干着急。”一位患者家人表示急切。患者和家属迫切希望隔离点能有医护支援,并且定期组织核酸,让转阴康复的病人早日回家。 其他隔离点也面临类似情况。朱女士5岁的女儿在耀华人才公寓隔离,自己在周浦人才公寓隔离。这一处临时征用的人才公寓位于周祝公路周秀路,目前一个单元住6人(两室一厅,卧室客厅各两个床位)。 朱女士3月26日抗原阳性,当晚做了核酸,第二天中午疾控告知核酸异常,朱女士的女儿也在这天开始发烧,她拜托居委带她女儿去医院看病(因为抗原是阴),到医院做核酸发现是阳性。 朱女士表示,周浦隔离点大多数患者都有咳嗽症状。和耀华方舱一样,周浦方舱也缺乏医护,没人给患者测体温、做核酸,一些有高血压、高血糖的老年患者也缺乏医疗服务。 朱女士告诉财新,小朋友咳嗽越来越严重,希望女儿所在的隔离点情况能够得到改善。“毕竟还只有五岁,我很担心。” 隔离点条件正在逐步改善,而仍在居家状态的新冠感染者也在期待早日转运隔离;但随着本地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数字不断攀升,调配转运救治资源难度提升。 一位住在黄浦区方浜西路的居民告诉财新,自己已经发热6天,高烧近40度,从3月27日复核核酸确诊后至今未得到救治,父亲的核酸结果也出现了异常,求助居委会后得到部分药物的补给,卫健委工作人员也对其登记在案,但目前仍然未转运,被告知还需“等待消息”。 她目前和父母、弟弟以及4岁的侄女挤在一个10多平米的住所中。由于居住条件狭小无法满足一家五口隔离的需求,母亲带着弟弟的孩子已经楼梯口睡了3天,父亲有高血压和肺部慢性病,母亲癌症手术后需常年用药且还没打过疫苗。“主要是担心老人小孩,他们要是能有个隔离房间就好了。”该居民说。 与感染者同住在一个楼栋的邻居也难免担忧。一位住在徐汇区凌云街道的居民对财新表示,他所在楼栋有一名儿童3月28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但目前还未被转运出去,与家人一起待在原来的住所。“我们是高层,130多户人家,老人小孩病人都有,这种情况还被要求下楼做核酸检测,大家都很担心引发更大规模的群体性感染。” 吴女士家住浦东新区芳华路,怀孕7个月,抗原自测阳性。3月28日开始发烧干咳,目前已烧3天,婆婆也出现了干咳症状,两人3月30日的核酸报告未出,老公30日确诊阳性,截至4月1日上午财新发稿仍没有被转运。吴女士希望能尽快得知核酸结果和后续安排。 由于不少药店关闭,防疫药品很难买到。吴女士说,同事众筹了一些连花清瘟给她,大概可以吃一周。 吴女士已经是孕晚期,离宝宝足月只有1个月,行动不便。她听说有孕妇的绿色通道,希望了解具体情况。“我想知道确诊孕妇有没有专门的产科医院安排,方舱隔离期发生早产怎么安排医院,怎么安排助产和护理等。” 有不少患者的困难在各方努力下得到解决。在“上海抗疫互助”平台上,一位妈妈发布求助信息,她和9个月大的宝宝在3月30日因发烧前往浦东医院就诊,二人均核酸阳性,因转运能力不足,一直滞留医院。另一户求助的洋泾家庭,外婆3月27日核酸阳性,外公和孩子先后发烧,孩子高烧三天,滞留家中。周园路的一位女性患者,老公在3月27日核酸阳性,3月29日被集中隔离,30日两个女儿抗原自测均为阳性,一个5岁,一个1岁,孩子出现高烧、咳嗽等症状。3月31日,财新与上述患者取得联系,他们均已获得妥善安排。 有热心网友告诉财新,他将一个三个月婴儿抗原阳性的病例发至微博求助,政务微信“今日闵行”迅速响应,将情况转至相关部门,卫健委工作人员也向其要了联系方式。隔日凌晨该婴儿被收入浦东医院治疗。上海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也为网友提供了6月龄内宝宝如果感染新冠的应对方法。 “这些环节都在做实事。疫情突然集中多点爆发,速度超过预期,一时混乱无序可以理解。基层各个环节都在和病毒赛跑,让人有安全感。”该网友表示。 (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