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感染人数上升,中国居民和商业团体对日益严格的防疫管控日渐不满。

随着感染人数上升,中国居民和商业团体对日益严格的防疫管控日渐不满。 法国驻华使馆24日援引中国法国工商会的说法指,“二十条”政策宣布10日以来,实际的执行结果并未达到驻华法国企业的预期。呼吁中国政府真正落实政策,取消不必要和过度的限制。希望制定明确的战略,尽快走出“动态清零”政策。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称,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在华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工作,也一直在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但发言人并未就疫情防控措施作答,要求记者向主管部门了解。 此前,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与习近平会谈时亦转达了日本经济界希望中国放宽防疫措施的诉求。 在重庆,一名被网友称为“超人哥”的男子在一个小区门口慷慨演讲。他说:“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它叫不自由和穷,我们现在全占了。我们还在为一个小感冒而折腾。”他呼吁政府承认在疫情上的错误,并高喊“不自由毋宁死”。在北京,部分小区居民在微信上接龙支持轻症感染者居家隔离的建议,但尚不清楚这些建议是否会成功。网上还流传着防疫工作人员要求人们前往隔离点时需满足的条件以及人们应有的权利。但分析人士预计当局能够迅速作出反应,以遏制抗议活动升级的风险。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和严格的防疫政策迫使部分地方政府调减了年初的预算收入。与此同时,依赖大规模封锁、核酸和隔离的“动态清零”政策也导致地方政府的支出增加。31个省级行政区的债券余额占收入的比例接近财政部划定的120%的警戒线。突破这条线可能意味着地方举债将面临更多监管层面的限制,有损其推动经济成长的能力。此外,地方政府未来五年内将面临到期洪峰,近15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将到期,占其债券余额的40%。 (路透社,南华早报,彭博社,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外交部,视频:三立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全国多地于昨日爆发示威,抗议政府极为苛刻的防疫政策。其中,于上海的部分群众更将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及总书记习近平。

中国全国多地于昨日爆发示威,抗议政府极为苛刻的防疫政策。其中,于上海的部分群众更将矛头直指中国共产党及总书记习近平。 示威导火线为新疆乌鲁木齐星期四一场严重火灾。当地一座住宅大厦起火,官方公布事件最少十人死亡、九人受伤。但普遍认为,死伤者受制于政府的防疫政策令,故无法逃离家中。事件引起网上公愤,当地民众亦于星期五于乌鲁木齐发起示威。 乌鲁木齐的示威活动迅速激发起全国各地对无止境测试、封城及禁足等极端防疫政策的不满。中国一直以避免陷入美国、印度等国家大规模死亡的情况为由,继续执行该国的「清零政策」。但今年开始,全球各国得益于有效疫苗接种,即使传播数字仍然高企亦已日渐回复正常,已严重削弱民众对防疫政策的支持。 继星期五乌鲁木齐后,全国多地亦相继出现示威活动。于上海,数百人在乌鲁木齐路聚集,点起烛光及举起标语悼念火灾死难者。大部分人亦以象征丧服的白纸遮盖面部。示威者亦高叫不同口号,包括「不要核酸要自由」及「习近平下台」。武警及后驱散在场示威者,并拘捕多人。 除上海以外,网上片段亦显示示威于多个大城市及大学校舍蔓延。其中,一名男子于重庆向群众演讲,指「这个世界只有一种病,它叫不自由和穷。我们现在全占了。」并高呼「不自由,毋宁死」。纽约时报亦另外对照确认北京大学、南京传媒学院及武汉科技大学亦有小规模悼念活动。 习近平刚于上月打破传统第三次连任中共总书记,并任命忠诚派官员出任要职巩固权力,但全国性的示威正显示防疫政策已为其政权带来负担。 即使面对广泛不满,目前中国政府仍未显示将放弃「清零政策」。人民日报于今日发表头版社论,指以入院及死亡数字计算,中国受武汉肺炎的影响仍远低于其他国家,故应坚拒放弃防疫。中国政府于本月亦部分放宽针对入境的防疫政策,从而减轻对旅游及商界的影响。但地方政府仍受极大压力维持「清零」,而防疫政策朝令夕改亦进一步加深平民的不满。 详细报导: https://www.nytimes.com/2022/11/26/world/asia/china-protests-covid.html #NewYorkTimes 2052 #中国 #乌鲁木齐 #火灾 #武汉肺炎 #防疫政策 #示威 #国际要闻

封面图片

据《南华早报》19日报道,因为中国政府防疫措施所费不赀,许多地方政府已面临财政吃紧的压力。

据《南华早报》19日报道,因为中国政府防疫措施所费不赀,许多地方政府已面临财政吃紧的压力。 中国向来采取严格封城、普筛与政府指定设施执行隔离等措施,以执行抗疫零容忍。但抗疫所来带的费用不菲。报道说,在中国,执行核酸检测每人的花费介于24至48元之间,根据中国2020年的统计数据,对于许多人口破百万,而当地民众每人每年医疗支出不超过200元的地方政府而言,确实难以负担。在2020年中央曾补助地方政府抗疫经费,但去年起,地方政府必须凭借各自的财政收入支应。苏州上月通报,自2月13日起,因抗疫已花掉人民币1.2亿元,其中大部分是用于增添防护设备、核酸检测与医疗照护等。许多城市的情况如同宁夏银川,当地居民每人每年在公共卫生的花费不到30元。 报道引述穆迪分析公司16日指出:“中国执行普筛要求需使用由实验室化验样本的核酸检测,但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意味著以核酸检测执行的普筛力有未逮。预估若是奥密克戎的疫情持续蔓延,将在第一季浮现更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因素,假使封城持续,经济的阵痛可能会延续到第2季度。” 此外,中央政府正在加紧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调控,以防止金融崩溃,此举已影响到若干地区的融资筹措,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也因房地产市场放缓而受到影响。虽然中央表示今年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增至9.8万亿元,以支撑地方政府的财政,不过也要求地方政府加速基础建设的支出,并设定今年经济成长率的目标是5.5%。 许多分析人士表示,维持经济成长及撙节赤字对于许多地方政府而言构成挑战,意味着北京当局可能会再度放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中央社)

封面图片

在地方政府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大背景下,不仅没有帮它们改善资产负债表,反而推出房地产刺激政策,本质上是想让已经负债累累居民和地

在地方政府和居民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大背景下,不仅没有帮它们改善资产负债表,反而推出房地产刺激政策,本质上是想让已经负债累累居民和地方政府继续加杠杆,增加负债,把房地产商和银行的杠杆接过来,降低房企和银行的违约风险。换句话说,决策者在“改善居民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与“为房企和银行纾困”之间,选择了后者。我猜可能是因为前者更遥远,而后者更紧迫。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长期看,这会导致居民和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恶化,居民消费能力更加萎缩;地方政府负担将进一步加重,更加无力进行基建投资和民生建设。最终会给未来经济带来需求不足的隐患,导致资产负债表衰退更加严重。甚至可以说,房地产刺激效果越好,成交量越大,对未来经济的拖累会越严重。 via

封面图片

中国放宽部分防疫措施,但强调不是放开、躺平

中国放宽部分防疫措施,但强调不是放开、躺平 昨日(周五)中国国务院发布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 这些措施被认为是现有防疫措施在不同程度上的放宽,包括了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措施由“7+3”调整为“5+3”、取消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等措施。另外还要求加大对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强调「科学精准防控」。但官方发言人还是强调这些措施不是放开、躺平,依然需要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外媒引用分析人士认为,动态清零造成的经济影响已迫使习近平作出调整,以减轻企业和民众的负担。而强调「科学精准防控」说明地方层层加码导致民怨很大。 #疫情 原文链接 《财新网》 《人民网》 《华尔街日报》 《BBC中文网》 《Reuters》

封面图片

#网民提供片段严苛防疫政策下居民陷困境

#网民提供片段 严苛防疫政策下居民陷困境 天津爆街头示威 #自由亚洲粤语 报道: 北京冬奥还有不到三周就开幕,距离北京只有137公里的天津市爆发Omicron变异株疫情。当局实施强制清零政策,许多小区居民被拉走集中隔离。周一(17日)晚上,天津市西青区有外地人因封锁回不了家、吃不上饭,跟政府要说法,随后带头抗议的人被抓捕。 1月17日,官方通报天津市出现本土确诊病例,除了疫情重灾区津南区外,西青区和河西区也出现病例。当晚,西青区大寺镇澜园小区有外地人抗议没饭吃,大批警察到场 ,站在车顶上带头的人疑似被抓,现场民众高喊放人。 #暴力清零 #铁腕清零 #天津 #西青区 #抗议 #群体性事件 #苛政猛于疫情 #武汉肺炎 #支那病毒 #支共祸患 #CCPvirus #NeverTrustCCP #全党死清光 #chinaliedpeopledied

封面图片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央行于5月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停止购买在上海自贸区没有实际业务的发行人发行的自贸区债券,意在限制在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央行于5月对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停止购买在上海自贸区没有实际业务的发行人发行的自贸区债券,意在限制在自贸区无序发债的情况。#灰犀牛 今年上半年自贸区债券发行规模逾850亿元,创历年同期纪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正是该债券主要发行主体。(彭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