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宣布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做落地

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宣布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核酸、健康码、行程码、做落地检。 除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外,其他场所不查验健康码、不要求提供核酸证明。 不再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原第九版及“二十条”曾授权在传播链不清、风险点位多有扩散风险时实施大筛)。除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和高风险区外,其他人员再无强制核酸要求。 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如具备条件则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密接由“5+3”改为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 不再限制购买非处方的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药物。 高风险区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严禁以各种方式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社区医疗机构对基础病等重点人群及其疫苗接种情况进行摸底,以利分级分类管理。 当日发布会上,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长郑忠伟答问说,按照中国法律法规不能强制推出疫苗接种令。 (,)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通知指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执行本通知要求,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封面图片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 一,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划定高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到小区、社区和街道(乡镇)等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 二,进一步优化核酸检测。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 三,优化调整隔离方式。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四,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五,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各地药店要正常运营,不得随意关停。不得限制群众线上线下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治感冒等非处方药物。 六,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 七,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 八,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 九,强化涉疫安全保障。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渠道通畅。 十,进一步优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坚决落实科学精准防控要求,没有疫情的学校要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校园内超市、食堂、体育场馆、图书馆等要正常开放。有疫情的学校要精准划定风险区域,风险区域外仍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生活等秩序。 来源: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11月11日公布前日政治局常委会批准的20条防疫措施调整:

联防联控机制11月11日公布前日政治局常委会批准的20条防疫措施调整: 密接隔离、入境隔离都由7+3缩短为5天集中+3天居家。不再追踪次密接。 将“高中低”三类风险区缩并为“高低”两类。高风险区划定宜以楼栋为单位,5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 不再实施入境航班熔断;入境时,原登机前48小时内核酸2检要求减少为48小时内1检。 入境人员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40>Ct>35人员不视为阳性,24小时后再加检一次、如仍是Ct>35则正常进入3天居家。 涉外风险作业人员退出闭环时隔离期由7天集中或居家改为5天健康监测,期间赋黄码。 无疫情地区的常态化核酸只允许针对重点风险岗位人员;仅当疫情底数不清时才可对行政区域全员筛检。 企业园区须细化全环节全流程防疫台账,严格审查返岗人员、严管社会面人员出入。 教育部门专班排查高校师生家属管控要求不一致等问题,推动急难愁盼及时解决。 加快研发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通知要求,引导群众理解支持政策调整,决不能造成防疫放松放开等误读。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宗散装或离开启运口岸超24小时的非冷链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宗散装或离开启运口岸超24小时的非冷链货物均属低风险品,不再实施核酸检测或预防性消毒。 判定为高风险的非冷链进口品仅实施预防性消毒,不再进行核酸检测。 各地应严格按此抓紧调整非冷链进口品的静置规定,不得层层加码。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6月27日修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管理指南》《流调溯源指南》《密接判定与

国家卫健委6月27日修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附《核酸检测初筛阳性人员管理指南》《流调溯源指南》《密接判定与管理指南》《疫情风险区划定与管控方案》《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策略》《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标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等。 密接管控措施改为7天集中+3天居家,大规模疫情时如资源不足可改为5+5。次密接采取7天居家。入境人员管控措施同为7+3。 感染者居住地等划为高风险地区,连续7天无新增降中风险、再连续3天无新增降为低风险。感染者活动地等划为中风险地区,连续7天无新增降低风险。 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其他地方划为低风险区,待中高风险解除时低风险区同步摘帽。无本土疫情的县不划风险区。已在闭环管控中等无外部传播风险的感染者不计入风险区判定。 高风险区足不出户服务上门,中风险区足不出区错时取物。发现感染者应在2小时内转至医疗机构,定为密接者应在8小时内集中隔离。单管初筛阳性应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 低风险区人员凭48小时核酸离开所在城市;7天内有省外低风险区旅居史的来客实施3天2检。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3月10日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3月10日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诊5天内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的人员、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进行抗原检测;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等人员在隔离观察期前5天每天一次自测;有需求的社区居民可通过零售药店、网络销售平台等渠道购买试剂自测。 核酸检测仍然是是否感染的确定依据。如核酸检测阳性,不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感染者采取相应措施;如核酸检测阴性但抗原检测阳性,则视同感染者采取集中隔离等措施,密切观察,连续进行核酸检测。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说,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手段可以用于特定人群的筛查,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 同时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检测和民众自测的基本要求及流程。 (国家卫健委)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