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11月13日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拟在15城推广60万辆电车、70万台充电桩、0.7

工信部等11月13日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拟在15城推广60万辆电车、70万台充电桩、0.78万座换电站。 “公共领域”指:城市公交、环卫、出租车、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以上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新能源占比力争≥80%)公务、机场、特定场景重型货车;试点时限为2025年;推广数指标是与纯电乘用车折算,如一辆10米以上纯电客车可折抵6辆。 试点城市是年初由各地自主申报:北京、深圳、重庆、成都、郑州;宁波、厦门、济南、石家庄、唐山;柳州、海口、长春、银川、鄂尔多斯。 (工信部,视频:新闻联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七部门:今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2700万辆

中国七部门:今年力争实现汽车销量2700万辆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星期五(9月1日)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方案,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并提出多项措施,支持扩大新能源车消费,稳定燃油汽车消费等。 据中国工信部网站,中国工信部等七部门星期五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简称《方案》)。其中提出,2023年汽车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0%;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左右。2024年,汽车行业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产业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2700万辆左右的全年销量目标,与中汽协此前的销量预测较为一致。去年12月,中汽协曾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其中,乘用车销量为2380万辆,商用车销量为38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为900万辆。 《方案》也提出多项措施推动汽车行业稳增长,涵盖汽车消费、出口、二手车消费等多个领域。 在汽车消费方面,《方案》共有七项举措,包括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好现有新能源汽车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优惠政策,抓好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清算审核工作,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 针对稳定燃油汽车消费,《方案》强调,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鼓励实施汽车限购地区在2022年购车指标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购车指标,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 在推动汽车出口方面,《方案》鼓励汽车企业加快研发和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产品,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加强与航运企业、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巩固扩大重点国家和地区市场汽车出口,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开拓力度。 方案强调,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发挥着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作用。至2024年,中国将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汽车行业稳定增长。 ...

封面图片

官方发文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官方发文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 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有序推广新能源中重型货车,发展零排放货运车队。推进老旧运输船舶报废更新,推动开展沿海内河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到 2025 年底,交通运输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 2020 年降低 5%。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时,国家多部门发布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细则明确,2024年12月31日之前,个人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车龄6年及以上),并购买符合节能要求乘用车新车的个人消费者,可享受一次性定额补贴。报废上述两类车型,购买符合条件的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1万元。对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7000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的纯电卡车 100万有人买吗?

特斯拉的纯电卡车 100万有人买吗? 说实话,之前没怎么关注过纯电重卡这个领域,就算听到了相关的消息,也都是一些唱衰的语调。说什么纯电重卡续航差,拉不了重物等等,甚至还有人称,百事可乐买来的 Semi 都被拉去运输薯片了( 实际上运的就是可乐 )。这次,一连出来好几个算是 “ 正面 ” 的消息,倒真有点引起我的注意,于是去翻了点资料,结果发现这纯电重卡身上,还是有点东西在的。而且要真严格论起来,纯电可能还比传统的油车更适合做重卡。重卡的用途也就那么几个,基本上都是用来拉货赚钱的,而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大伙最看重的就是它的性价比。这不巧了,要单论在路上跑,纯电重卡可是性价比之王。在重卡领域,有个衡量性价比的指标生命周期总支出( TCO )。《 中国新能源重卡概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里有个数据,从 TCO 的角度看,同样规格的车子跑 60 万公里,油车的使用成本要 211 万,而纯电重卡只要 177 万元,能省下来将近34 万块。当然,重卡最关键的载重和续航问题,咱也不用太操心。这两年已经有不少厂商陆续跟大伙证明,这些都不算啥大事儿。就比如特斯拉的 Semi ,在 2022 年刚交付的时候,就做过载重距离测试,能在装满 36 吨货物的状态下,跑将近 800 来公里。还有去年年底,咱们工信部官网公布的第 378 批《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 》里,还出现了个能载重 49 吨、续航 960 公里的纯电重卡。不仅如此,把传统燃油重卡替换成纯电重卡,可比咱日常的燃油车替换成电动车环保多了。据环境部的数据,汽车里面有85% 的氮氧化物和65% 的颗粒物,都是重卡排放的。虽然保有量不多,但它一直是废气排放的大头,而换成纯电的,根本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纯电卡车没啥噪音,也更方便加上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总之是非常利好车主。但话说回来,纯电重卡这所有的优点,都是建立在两个前提上的,一个是造它的成本完全降下来,另一个是有完善的充电换电系统。这两个前提,在我看来,还在写八字那一撇的阶段。先是成本这块儿,因为要保证纯电重卡的续航能力,厂商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狂堆电池,另外一个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无论是哪个选择,都需要大把大把的票子。这也导致同样运载、续航能力的重卡,纯电的价格要比燃油的贵一倍不止。咱就拿特斯拉的 Semi 来说,买这么一辆得花将近 100 万块,而这个价格就算打个对折,都能买到燃油重卡里相当强悍的车子了。要花这么多钱也就算了,更关键的是,堆这么多电池它也占地儿、占载重呀。之前就有人估算过特斯拉 Semi 的电池重量,照 4860 电池 180wh/kg 的能量密度来算, 800 千米续航版本,电池能有将近 6 吨重。开重卡的司机们,靠的就是重量赚钱,所以都贼在意卡车的自重。你纯电重卡一上来二话不说,电池先占了几吨的重量,自然就会劝退不少司机。就算这些司机们都能忍,但纯电重卡充电换电的问题,可不是说忍忍就能过去了,一不小心就是连人带车给扔大马路上。就咱们国内的充换电生态来看,只能说还算不上完善。目前,咱们纯电重卡的充换电站都还是跟着需求跑的。敢用上纯电重卡的,就两个场景,一个是像港口、钢厂、矿山这样的封闭场景,另一个是短途运输,比如城市渣土车,跑煤矿到电厂的车等等。这样一来二去,长途重卡沿线基本就没啥充换电生态可言了。更尴尬的是,近几年来,在纯电重卡市场,换电方案还越来越受欢迎。去年,中科院院士欧阳明高就曾预测,在所有新能源重卡里面,换电重卡的占比能有七成,未来换电重卡的销量还会不断提升。偏偏建换电站,成本是异常的高,据汽车总站网消息,光是建一个重卡车换电站( 车电分离 ),得花两千多万,这还没算土地租金、日常维护等等的费用。相比之下, 6.5 万元的不占地的充电桩就是白菜价了,搞定充电效率之后,还能利用司机们的吃饭休息时间,给卡车充电,不过这些暂时都只是咱们的设想。就目前来看的话,要想大规模铺开充电换电站,普及纯电重卡,几率还是挺渺茫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电动车低迷推动赫兹火热销售 二手特斯拉价格降至2.5万美元

电动车低迷推动赫兹火热销售 二手特斯拉价格降至2.5万美元 虽然从2020年到2023年,美国的电动车销量增长了四倍多,目前占轻型汽车总销量的9%以上,但增速已放缓,汽车制造商正将更多精力放在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上。不过,最终向电动车的过渡似乎仍不可避免,汽车公司正着力于推动电动车的发展:电池技术提高行驶里程,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扩大,这些因素都促进了电车价格快速下行,电动车标价与燃油车相对一致。此外,减少碳排放量也是当务之急。基于此,现在也许是通过赫兹历史悠久的汽车销售部门购买一辆二手特斯拉的好时机,该业务自1977年开始运行,在美国约有70个地点。与制造商、独立经销商、在线市场或私人车主等二手车购买渠道一样,通过赫兹购买二手车也有利有弊。好的一面在于,赫兹拥有大量电动车,以“无讨价还价”价格出售。赫兹公司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我们的电动车在全美大多数主要城市都能买到,平均价格在25,000美元左右。”赫兹认证的所有车辆都经过115点检查,并提供12个月/12,000英里(以先到者为准)的有限动力总成保修。赫兹还提供超过保修期的车辆保护计划,以及七天或250英里的回购保证。与大多数二手车零售商一样,赫兹提供以旧换新和融资服务,此外,一些二手电动车还可享受最高40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一些州还提供税收抵免或退税。不利的一面在于,虽然赫兹电动车车队的车龄只有几年,但这些车经常被租用,因此里程数相对其他二手车可能较高,同时因无法得知租车者对车辆的使用状况,或许也意味着更多磨损。感兴趣的汽车消费者在购买赫兹和特斯拉电动车的过程中,可通过在线渠道咨询,并进行虚拟试驾。实际试驾之前,仍有多种信息可供了解。赫兹汽车销售网站的“选购电动车”板块近期列出的1638辆二手电动车中,有1475辆获得了“赫兹认证”,其中包括1186辆特斯拉、157辆沃尔沃、104辆奔驰、125辆雪佛兰Bolts,而纯电动的Kias和Suburus则少得多。这些数字将实时变化,但也呈现出特定变化趋势:几周前,在总计2242辆待售电动车中,有1860辆“赫兹认证”电动车,其中包括1341辆特斯拉和500辆雪佛兰Bolt。值得一提的是,二手电动车价格一直在大幅下跌。汽车研究公司iSeeCars3月的一项研究发现,二手车平均价格同比下降了3.6%,但二手电动车价格却暴跌了31.8%,相当于价值14418美元。iSeeCars执行分析师卡尔·布劳尔(Karl Brauer)在报告中说:“特斯拉二手车价格下降了28.9%,在所有品牌中降幅最大,主要受到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对新特斯拉大力降价的影响。”今年4月,iSeeCars发布报告称,特斯拉的所有四款车型在二手电动车中皆是销售最快的,其中有三款汽车位居前四位。Brauer说:“平均售价为37,644美元,销售最快的二手电动车比销售最快的新电动车便宜2万美元。这是制造商需要弥合的价格鸿沟,以吸引主流新车消费者。”约西·列维(YossiLevi)认为,三年是二手电动车(包括二手特斯拉)的“甜蜜点”,并作为汽车经销商对购买新车和二手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消费者来说,目前市场上性价比最高的是二手电动车,而最物有所值的很可能是三年车龄的电动车。”赫兹特斯拉Model3二手车库存及细则赫兹的二手特斯拉大多是2022年和2023年的Model3轿车,新车的基础版行驶里程为270英里,长续航版约为350英里。赫兹特斯拉的售价在2.1万美元至3.6万美元之间。该网站还列出了163辆赫兹Rent2Buy电动车,包括部分特斯拉。这是指在部分州提供的一项计划,可以让消费者租用一辆现役汽车长达三天,或进行两小时的免费试驾。赫兹发言人说:“如果你购买了这辆车,所有租车费用都将免除。保修和回购保证同样适用。”赫兹出售的每辆特斯拉汽车都包含该车型的一般性及具体详细信息。AutoCheck(CarFax的替代品)的图标提供了汽车的历史报告,包括事故、召回和保养/维修。一项值得注意的问题在于,并非所有与损坏有关的事件都会报告给AutoCheck,因此建议在购买前由第三方对二手车进行检查。虽然试驾和第三方检查是明智之举,但也可以在赫兹网上完成整个交易并交付汽车,不过需要付费:75英里以内的送车费用为225美元,200英里以内的送车费用为350美元,更远距离的送车费用另议,比如若买主住在马萨诸塞州,却在科罗拉多州找到了理想的汽车。特斯拉直销、网上汽车市场与此同时,特斯拉的官方网站上有所有新车和二手车的信息,所有车辆都经过制造商认证、检验和保修。不出所料,该网站列出的二手车数量多于赫兹,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Model3的价格从2.4万美元到3.88万美元不等。通过不同在线市场也可以购买特斯拉二手车。例如,CarMax列出了38辆2021年款的Model3,大部分是长续航版本,价格从2.6万美元到3.7万美元不等,主要取决于里程数。Carvana有133辆相同的车型,价格从2.6万美元到3.8万美元不等。人工智能协助完成购车2024年,购车体验还有一个重大变化:人工智能作为销售助手加入其中。去年年底,汽车研究和购物网站Edmunds和CarGurus推出了ChatGPT工具,访问聊天机器人需要订阅每月20美元的ChatGPTPlus。如向Edmunds机器人提出以下问题:“我想从赫兹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一辆二手TelsaModel3。您能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吗?”可得到这样的回复:ChatGPT说,这可能是个不错的决定,随后列出了Model3的特点,并重申了赫兹的认证和无讨价还价定价政策。它建议检查电池状况、软件更新以及特斯拉的原始保修是否仍然有效。与赫兹一样,ChatGPT也建议进行试驾和独立检查。向CarGurusGenAI工具提出同样的问题后,CarGurus网站上出现了6个二手Model3和经销商列表链接,但没有提到赫兹。被问及后续问题,“你能告诉我赫兹汽车销售公司正在销售的2022辆特斯拉Model3吗?”后,结果显示为同样的列表,还有一些关于通过赫兹购买的敷衍之词。当被要求比较从赫兹、特斯拉经销商、二手车经销商和私人车主处购买二手特斯拉的优劣时,机器人简明扼要地列出了各自优缺点,并给出建议:“在做决定时,需考虑哪些因素对你最重要,比如价格、保修和更为安心。”聊天机器人不会替购车者做决定,但上述两者都帮助提问者浓缩了大量信息,这些信息需要从在线搜索花费大量时间从包括Edmunds和CarGurus网站在内的多个不同来源整理而出,此外,回答还列出了该地区私人经销商的特斯拉,以及赫兹汽车销售公司的地点。一旦消费者亲自前往赫兹汽车销售处、特斯拉或私人经销商处,也能获得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信息。Edmunds首席产品官尤金·帕克(Eugene Park)说:“这些工具有能力帮助购物者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了解更多信息。”对于抗拒陈词滥调的二手车购物体验的人来说,也许很快就会有这么一天,他们可以翻转剧本,反问销售人员:“今天要让我坐上那辆车,你必须这么做”。相关文章:买得起养不起 美国最大租车公司赫兹开始挂牌甩卖近千辆特斯拉美国租车巨头赫兹对特斯拉的赌注是如何彻底失败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MWC“圣地”巴塞罗那 新能源车不见踪影

MWC“圣地”巴塞罗那 新能源车不见踪影 MWC24虽然和汽车没有太多直接关联,但如今的汽车逐渐向“智能终端”靠拢。加入造车大队的科技公司,又或者是为智能汽车提供解决方案的,未来都将是MWC展会的主角之一。显然,新时代的智能汽车,已经具备了向MWC渗透的条件。不久的将来,智能汽车也能够作为大件的数码产品,站上MWC展台。那么,作为MWC24的举办地点,巴塞罗那当地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同样丰富多样?除了MWC24会场中的新技术、新品,我们的小伙伴还在会场周边,对当地汽车的现状进行了观察。“电比油少”,巴塞罗那不是新能源车“主会场”比起日渐沸腾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MWC24举办地巴塞罗那就显得冷清。巴塞罗那街道的新能源车含量很低,说是“稀客”也不为过。前去参加MWC的同事表示,这几天看见的新能源车不多,有奔驰的纯电旗舰EQS、特斯拉Model Y,以及一辆疑似宜家的SAICMOTOR纯电货运车,车上还印有类似“100%纯电”之类的标语,简直不要太环保。他说,想要在路上看到一辆新能源车,难度还挺高。SAICMOTOR就是上汽集团的英译,这辆纯电宜家货运车出自中国之手。小通查了一下,这款车型在国内有对应的版本,是上汽大通旗下的“EV30”,动力总成有100kW,CLTC综合续航为261公里,算是很常见的纯电拉货车。宜家家居曾宣布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碳中和目标,其中就包括用纯电动的车辆或船舶,代替现有的运输工具。这辆来自上汽集团的纯电轻货车,大概是宜家节能减排的一种体现,也是国产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的缩影。除此之外,MWC会场附近几乎没有出现更多的国产自主品牌的电车了。他们还带来一些新的发现,比如这辆造型独特的SUV。它也是一辆电动车,只不过品牌在大家看来可能有些陌生。据小通了解,这是CUPRA旗下的纯电紧凑SUV“Cupra Born”,和大众的ID.3是“同门姊妹”。CUPRA源自西班牙汽车制造商西雅特,同属大众集团旗下,算得上是本土品牌。不过该车企的车型并非在西班牙本土生产,而是在中国安徽的大众合资工厂下线,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第三家MEB工厂,生产的都是纯电平台的新能源汽车。CUPRA在去年慕尼黑车展上还展出了一款名为“Tavascan”的纯电中型SUV,同样是基于MEB平台打造,今年有机会上市。从产地来看,CUPRA也算是“国产车”吧。这两天同事们外出基本靠打车,小通得知,他们打到的多数是丰田卡罗拉、普锐斯等油电混合车型。打车App上虽然有电动车这一特殊分类,但他们表示经常打不到车,为数不多的就是有一次打到了特斯拉Model S。总的来说,巴塞罗那的新能源车就像春节期间的广州,没什么生气,路上大多数都是类似MINI一样的紧凑两厢车,还有装载能力强的轻客车,而且部分车的年龄比我们都要大,整个汽车市场处于待激活的状态。国产电车成MWC“大明星”来到MWC会场当中,虽说是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但汽车的“戏份”越来越多。在未来,汽车是“可移动的智能终端”,汇聚AI、智能、通讯三个领域的高新技术,某种程度上也符合MWC大会的“精神”。智能汽车不再是单纯的出行工具,它还承载了我们对信息娱乐等更多的需求。AI的加入极大增强了汽车的智能化属性,以现阶段的AI水平,汽车可以实现接近0接管的智能辅助驾驶,在智能座舱中,又赋予了用户更具有“呼吸感”的智能交互。用理想的话来说,就是把车变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会场中,参展商们展示了各种新奇的概念车,比如雷诺展望纯电未来的概念车H1stVISION。此外,宝马也展示了最新款的纯电车型i5 M60。在新车当中,宝马不仅给了“彩电大沙发”,给用上了最新的车载信息系统,确实要在MWC上继续秀肌肉。与此同时,小米也在MWC展会上秀出了万众瞩目的首款纯电车型SU7。现场围观小米SU7的人不在少数,许多人对这辆外形炫酷,出自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电动汽车投来好奇的眼光。不过,小米SU7当前只能看个外形,车内的智能座舱还无法对外开放体验。好奇归好奇,小米汽车站在展区“C位”,首要目的还是获得更多的曝光,刷新海外对中国汽车的印象。小通相信,国产新能源车不断“刷脸”海外,冲出海外之后,外地市场有了更多新能源选择。随着充电配套跟进,新能源车普及也只是时间问题。补能难,是电车在海外的“症结”小通认为,巴塞罗那新能源车稀缺不是偶然,正是充电网络缺失引发的结果。据了解,巴塞罗那当地的公共充电桩数量仅有1000个左右,先不说分布如何,充电桩基数实在是太少。按照其城市发展目标,2023年底建成1000个公共充电桩,2024年再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和需求量进行充电桩后续建设。我们的同事在当地发现,公共快充桩普遍只有50kW的功率,还没什么人在用。当地充电的费用也不便宜,费用大概在0.24欧元/千瓦时-0.36欧元/千瓦时之间,并且有严格的充电时间限制,最长的在120分钟内,超出部分则按照分钟计算额外费用,类似于国内充电站的超时占位费。换算下来,当地的超快充收费大概是2.8元/千瓦时,比加油便宜,但相比我们国内的充电费用更高,而且功率也只有50kW,不太够看。西班牙是欧洲电动汽车购买率最低的国家,充电难的现实摆在眼前。想要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良好的充电基础设施必不可少。很显然,电动车在当地“水土不服”,补能效率低下,充电费用高是主要原因。再加上纯电车型价格普遍偏高,促进当地居民换车的说服力不大,所以燃油车仍然占据大头。不过,混合动力车型的在当地或许比较吃香,补能不受充电网络限制,成本更低,也带有节油的“功效”。电车的未来,是更快、更多的充电桩创造的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必定是伴随着补能设施网络的完善的。比亚迪早期推广新能源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适合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网络还未开始建设,连充电标准也没落地,完全是一片荒芜。据了解,今年西班牙计划将在超过50000居民的市镇推行低排放区,限制高污染车辆通行。但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又或者是让消费者自发置换/购买新能源车,光靠划出限行/禁行区域这样的方式恐怕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大力推动补能设施建设,增加充电桩的覆盖率,提高充电功率,将充电费用压低,凸显新能源汽车低排放、低成本的优势,再推出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吸引消费者置换或购买,新能源车的普及也就水到渠成。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加入,毫无疑问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选择,甚至是促进当地汽车市场的竞争。只不过,电车充电的问题无法靠车企解决。就算强如电车巨头特斯拉,没有足够的充电设施支撑,路上特斯拉的数量一样很少。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同事只见过一辆Model Y,以及打车打到一辆Model S。不难猜测,这些开电车的车主,要么是具备了充电的便利条件,要么就是喜欢尝鲜,有充足预算的人,这些群体客观存在,却没有办法代表大部分消费群体。这也意味着,西班牙是一个有潜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品牌还有很多机会,而这些机会是充电网络创造的。在此之前,我们中国品牌的插电混合产品,凭借“可油可电”的优势,能在西班牙的汽车市场发光发热。燃油车已经处在发展瓶颈,新能源汽车打开了汽车行业的新赛道。随着燃油车禁令一天天靠近,不同国家地区也着手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只是速度上有所差别。假以时日,我们或许也能看到那个充满新能源活力的西班牙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优先Robotaxi暂缓Model 2 马斯克可能押错宝了

优先Robotaxi暂缓Model 2 马斯克可能押错宝了 马斯克在公开场合中多次表示,特斯拉目前的产品价格偏高,特斯拉必须更便宜,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买得起。消息一出,特斯拉股价便快速下跌3.63%,显然Model 2停止研发的消息与这理念相违背。不过,这一消息很快得到马斯克本人直接反驳,在社交媒体上痛斥“路透社(再次)撒谎”。Model 2停止研发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但小通认为更有可能是特斯拉员工的误解。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将会在2024年开始生产自动驾驶出租车。今年还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便结束,小通预计马斯克的想法是不想食言,优先专注于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Model 2只是“暂时”退出,而不是完全停止研发。所以,如果你想要买到更便宜的特斯拉并不是没有机会,只是还需要再等等。但话说回来,入局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真的比趁早抢占入门级纯电动车市场更重要吗?可以自己赚钱的网约车,要被研发出来了?嘲讽完路透社之后,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透露了重磅消息,特斯拉将在8月8日发布Robotaxi,即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可能不少朋友并不了解特斯拉的Robotaxi,其实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已经提及Robotaxi,当初马斯克对该项目的设想其实就是“无司机版网约车”,打车用户的体验和出租车无异,而特斯拉车主则可以让自己的座驾去干活。马斯克认为,网约车司机就是在能耗、日常能源费用和营收之间赚差价。作为一款具备运营属性的产品,Robotaxi被期望在生命周期中尽可能降低能源费用,从而使得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在能耗方面,马斯克希望Robotaxi的能源利用率至少达到5英里/kW·h,而现款Model 3的能源利用率不过是4.5英里/kW·h。在2019年的自动驾驶日活动期间,马斯克再次提到了Robotaxi:该项目有望在2024年量产,并且会扔掉方向盘或踏板。别说8年前,即便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取消方向盘或踏板的特斯拉Robotaxi还是有些“天方夜谭”。就小通观察到的无人出租车驾驶领域,针对国内市场,虽然自动驾驶出租车投放使用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但依然做不到“无人驾驶”,要有一名安全员为整车的安全性做最后的兜底。再看海外市场,通用汽车旗下的Cruise和前Google旗下的Waymo在旧金山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但从2022年至今,两家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发生了70余起阻碍交通的事故,这种出租车不断遭到居民和市政官员的投诉。两家自动驾驶公司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而且舆论压力的持续增大,并不利于特斯拉Robotaxi的推广,但马斯克最大的底气是全自动驾驶FSD的快速进展。2019年,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FSD功能如此可靠,以至于驾驶员可以睡觉。实际上,当时马斯克的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争议,诚然,特斯拉的Autopilot和FSD始终处于高阶辅助驾驶的第一梯队,但涉及使用FSD和Autopilot的特斯拉车辆,发生了数百起交通事故。马斯克曾多次表示,FSD的安全性会在今年超过人类驾驶水平,现如今的FSD已经可以处理更多的极端用车场景。除此之外,特斯拉FSD的行驶里程已经超过了10亿英里,为系统提供了庞大的数据,而且就在几天前,特斯拉将FSD从仍处于测试状态的“FSD Beta”更名为“FSD Supervised”,这或许是特斯拉FSD正式商用前的信号。海外不少用户在体验FSD时发现,确实在部分路程实现了“零接管”,但按照规定车上仍需要一名安全员,既然Robotaxi的前提条件是“无人驾驶”,在政策不支持、舆论压力大的情况下,马斯克会向公众展示的Robotaxi,可能还是偏“技术流”多一些,丢掉方向盘和踏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话说回来,马斯克真能推出可以“自己外出打工”的自动驾驶车,无疑是一款极佳的“理财产品”:谁不想在付出极少劳动力(甚至不付出)的同时,还能赚取可观的服务费用呢?Model 2要错过“窗口期”当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和低成本轿车项目的工期出现冲突,马斯克选择了将前者设置为更高优先级。然而,在小通看来,无论把哪个项目设置为优先级,可能让另一个项目错过最佳的时机,因为两个项目都处于亟需增长的关键拐点。一方面,自动驾驶出租车远远未成气候,但特斯拉或许可以凭借FSD和AP等技术快速挖掘这一领域的潜在实力;另一方面,Model 2这一项目早在多年前曝光,越来越多车企也会相继布局,时机再晚可能很难带动特斯拉的销量走向下一个高潮。Roadster、Model S、Model X让世界认识了特斯拉这个品牌,然而把特斯拉品牌推向世界的是更廉价的Model 3和Model Y。但是,Model 3上市至今已有7年,Model Y也在车市竞争了四年时间。在没有推出新车的这几年时间,特斯拉主要依靠升级改款和调整价格等方式来促进销量。不过,市场迟早会对这样的促销方式“脱敏”,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内新能源市场,随着小米、极越、极氪等品牌推出对标Model 3和Model Y的产品之后,特斯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在逐步下降。根据特斯拉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产量和交付报告,特斯拉仅交付38.6万辆车,是2020年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远低于预期的44.9万辆,销量增长已经出现了疲态。无须讳言,当下的特斯拉确实需要全新产品的刺激,而且唯有更廉价的产品才能起到明显作用,几乎可以肯定Model 2项目不会被取消。更何况在今年年初,马斯克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生产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8万元)的Model 2。可能在业内看来,18万元的Model 2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也不过比亚迪的“798秦”。然而小通认为,虽然Model 2定位的是入门级产品,与比亚迪秦相似,但Model 2与比亚迪秦的属性完全不同。Model 2的亮点可能只有智能驾驶和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而比亚迪秦讲究经济家用,是将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的家用车,按照比亚迪20万元以上才能选装高阶智驾的规划,比亚迪秦注定与高阶智驾无缘。如果要在国内市场找到与Model 2定位相似的产品,小通认为会是小鹏全新子品牌MONA旗下的产品。官方表示,MONA将定位10万-15万级别市场,而且何小鹏早已表示过,“15万内车型完全可以做到纯电动+智能化的目标”,而且“年销量目标最少在10万辆”。显然,Model 2涉及的领域已经被何小鹏抢先一步,而且小鹏汽车也已经实现了多城市的“无图智驾”能力,这也将大大限制了Model 2的发展潜力。不过,特斯拉对Model 2很有信心。根据投资者文件,Model 2或让品牌的年销量从2023年的180万辆提升至2028年的420万辆。但小通想说的是,2025年的新能源车市,可能对特斯拉并不友好,即便有了定位偏入门级的Model 2。确实,特斯拉Model 2保留了品牌的智能驾驶技术亮点,但在硬件方面则不敢有奢望。要知道,即便是定位更高的特斯拉Model 3,其内饰表现早已被网友调侃成“毛坯房”,与同价位的主流国产纯电动车形成鲜明对比。很难想象,18万元左右的Model 2,将会在成本上削减多少。再加上,电动化是未来趋势已成行业共识,国内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尤为激烈,出口声势逐步浩大,而且海外不少老牌车企也加入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当中。特斯拉虽然依然是新能源品牌的代表,但多家车企的强势干预,可能让特斯拉逐步失去原有的地位。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