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12月27日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12月27日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 2027年全国PM2.5平均值低于28μg/m³,2035年低于25μg/m³。 2027年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近岸海域达到83%。 2027年“无废城市”建设比例达60%,2035年达100%、并实现东部省份全域建成。 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40%,2035年基本建成。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到2025年: 地级以上城市PM2.5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重污染天数在1%以内。 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量分别下降10%、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费量实现负增长。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燃煤机组,支持鼓励自备电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或转为公用电厂。 地表水Ⅰ-Ⅲ类水体达到85%,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达到79%。黄河干流上中游(花园口以上)水质达到Ⅱ类。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0%,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到43%,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下降5%。 全国声环境功能区夜间达标率达到85%。 推进100个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 (新华社)

封面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纲要部署了“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建设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纲要指,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版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亿元,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到2035年,我国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知识产权促进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要求,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主动融入区域重大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省际协作和交界地区协同发展。共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支持政策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指导。 意见指,统筹规划引导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基地)发展,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武汉)光谷、中国(合肥)声谷,在京广沿线建设郑州电子信息、长株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京九沿线建设南昌、吉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大湛沿线建设太原新材料、洛阳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选择武汉等有条件城市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武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长沙、合肥、南昌、太原等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洛阳、襄阳、阜阳、赣州、衡阳、大同等区域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提升郑州、武汉区域航空枢纽功能,积极推动长沙、合肥、南昌、太原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枢纽,提高支线机场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在中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外著名高校在中部地区开展合作办学。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投入产出效益大幅提高,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22日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22日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原则。 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GDP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到203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项目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出台煤电、石化、煤化工等产能控制政策。未纳入国家有关领域产业规划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扩建炼油和新建乙烯、对二甲苯、煤制烯烃项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气产能规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能耗准入标准。加强产能过剩分析预警和窗口指导。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石油消费十五五进入峰值平台期。统筹煤电发展和保供调峰,严控煤电装机规模,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逐步减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烧。加快推进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规模化开发。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完善电力等能源品种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从有利于节能的角度深化电价改革,理顺输配电价结构,全面放开竞争性环节电价。推进煤炭、油气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统一市场。 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统筹工作。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 意见要求加强网站平台社区规则、用户协议建设,引导网络平台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意见要求进一步规范网上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和传播流程,深入推进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构建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为依托的全国网络辟谣联动机制。 意见要求加快制定修订并实施文化产业促进法、广播电视法、网络犯罪防治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意见要求推动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国有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化,提高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 意见认为,浙江省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具有广阔的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在浙江进行试点,有利于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探索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