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知情人士称,Meta正打算在未来几个月内削减至少10%的开支,办法之一是缩减人员。

#独家 知情人士称,Meta正打算在未来几个月内削减至少10%的开支,办法之一是缩减人员。 在Meta,过去通常只有那些被认为表现不理想的员工才会找不到新职位。而现在,受影响的员工和经理们称,口碑好、业绩好的员工也会定期被挤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消息称Meta将把副总裁职位从300个减至250个

消息称Meta将把副总裁职位从300个减至250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几位副总裁在去年的第二波大规模裁员前夕离开了公司,但扎克伯格仍希望将Meta的副总裁总数进一步缩减至接近250人,裁减约50人,以优化公司管理层结构。“我们的总体目标依然是减少中层和高层员工数量,同时增加底层员工比例,”该知情人士表示,“Meta目前的管理层结构显得过于臃肿,需要调整以维持健康的发展态势。”根据Statista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Meta的员工总数已降至67317人,相较于2022年底的86482人,出现了显著的下滑。这是Meta历史上首次出现员工人数同比下降的情况,也进一步印证了扎克伯格精简公司的决心。扎克伯格曾强调:“一个更精简的组织将更快速地执行其最高优先事项,员工的工作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他们的工作也将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这一理念正引导着Meta朝着更高效、更精简的方向发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Meta裁员超11000名

Meta裁员超11000名 Facebook母公司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今日宣布,将对公司裁员13%,超过11000人将因此而离职。 扎克伯格在信中说:“今天我要分享一些我们在Meta的历史上所做的最艰难的改变,我们已经决定将团队规模缩减约13%,并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我们将有11000名优秀的员工离职。我们还将采取了一些额外的措施,通过削减可自由支配的开支,从而成为一家更精简,更高效的公司。”

封面图片

Meta计划本周开始进行大裁员

Meta计划本周开始进行大裁员 据知情人士透露,Meta Platforms Inc. (META)计划本周开始进行大裁员。在此前的新冠疫情期间曾迅速增长的科技公司最近纷纷削减员工,Meta的裁员可能排在最大之列。 上述人士称,这一裁员计划最早于周三宣布,预计将影响数以千计的雇员。根据Meta此前公布的信息,截至9月底该公司有超过87,000名员工。这些知情人士表示,Meta已告诉员工,从本周开始取消非必要旅行。 上述计划中的人员削减将是该公司成立18年以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虽然Meta的裁员比例小于上周宣布裁减约一半员工的Twitter Inc. (TWTR),但在科技行业今年紧缩开支之际,Meta可能减少的员工人数预计将是大型科技公司中最多的。

封面图片

Meta和亚马逊市值狂增3360亿美元 大规模裁员等紧缩开支战略奏效

Meta和亚马逊市值狂增3360亿美元 大规模裁员等紧缩开支战略奏效 这令Meta得以宣布额外5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及首次派发季度股息的计划,给了投资者继续持有该股的理由。两家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计增加了3360亿美元。亚马逊上涨7.9%,Meta股价飙升20%至474.99美元的历史新高。Meta的上涨使其市值增加了1970亿美元,创股市最大纪录。得益于运输时长缩短,亚马逊在线销售创下疫情初期以来最强劲的增长。该公司从2022年开始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去年约35000人受到影响。亚马逊称将在其Prime Video、Twitch直播等业务裁减更多岗位。注:该图中Meta市值增长更新到美东时间2月2日盘前“这种新发现的成本控制正在为投资者带来回报,这些公司能够削减生产率较低的业务,且仍然能够将部分节省下来的钱投资于增长较快的业务,”DA Davidson & Co.董事总经理Gil Luria表示,“与此同时,这些公司实现了收入加速增长,因而利润率显著提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消息人士称Netflix正在寻求削减成本

消息人士称Netflix正在寻求削减成本 在用户增长放缓的情况下,Netflix Inc. (NFLX)希望节省开支,该公司正在审视其业务,寻找削减成本的机会。 消息人士说,这家流媒体巨头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支出,包括缩减房地产规模、限制公司礼品支出、控制云计算成本和雇佣更多初级员工。 据消息人士透露,Netflix正试图与长期的云计算合作伙伴Amazon Web Services一起更好地控制不断增长的云计算成本。这些消息人士说,Netflix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将全球订户扩大到5亿的同时防止成本猛增。 这些消息人士说,Netflix正在探索的变化之一是减少它在世界各地存储的数据和内容的拷贝数量。长期以来,Netflix一直在云计算和网络基础设施上投入重金,将服务的可靠性视为一个关键卖点...附: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退无可退!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 日产等被传在华削减产能

退无可退!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 日产等被传在华削减产能 “由于燃油车目前的促销已经达到一定的底线,因此形成了新能源车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车掀起的价格战正传导并直接影响燃油车的市场表现。近日还有消息传出,广州南沙有一家东风日产4S店要退网终止营业。记者拨通了该店的服务电话,该店的汽车销售人员对此表示否认:“我们的店并没有退网,但换了投资人。店内还可以正常提供试驾等业务。等待售后服务交接和转移之后,店内业务就会完全恢复。”尽管该店撤店一事不属实,但日系车式微却是不争的事实。两家日本车企计划削减在华的生产规模,日产汽车考虑将在中国的产能削减30%,本田则计划削减20%。对此,记者分别向本田与日产方面求证。本田方面回应称:“我们没有确定,也没有对外公布过关于产能调整的措施。”日产方面给出了相似的回答称:“目前没有事实支持这一报道。”对于日系车的困境,业内均聚焦于新能源车的特点让日系车优势不再。与此同时,日系车在电动车转型之上踟蹰不前。“失速”之下,日系车该如何拯救自己?降价潮下 日系车已“退无可退”今年春节刚过,比亚迪把价格战打到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腹地。作为A级家轿的实力选手,轩逸可以说是市场的“常青树”。在2020年~2022年,轩逸连续3年问鼎燃油轿车销量王。但在2023年,比亚迪秦PLUS以43.4万辆的销量成为当年的轿车销冠。比亚迪的价格攻势下,日系车不是没有反击。据记者了解,部分地区的经销商已经将轩逸经典版的价格调整至6.98万元起。上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轩逸经典版低配最后落地价约在8万元,新轩逸也有2万元左右的现金优惠。“这么调整是为了应对市场的价格战,真的已经退无可退。”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表示。但消费者似乎没有买账。今年2月,比亚迪秦PLUS以月销2.1万辆的成绩登上了销量榜单第一,轩逸同期销量近2万辆。“走量的轩逸经典版确实有些‘毛坯’,开起来代步没有问题的,这些基础性能完全不输。但是可能在一些配置上,确实比不上国产车,且国产车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上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说。“轩逸驾乘舒适、CVT无级变速箱平顺省油等特点是家庭用户的首选。整个日系车好开又省油,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不过,在新能源时代,日系车省油的优势被插混车型、纯电车型的优势碾压了,选择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上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认为,比亚迪秦PLUS确实从轩逸手中抢走了一部分的客户。事实上,不仅是轩逸受到了国产车降价的冲击。朗逸、卡罗拉同样也不例外。2023年,两者的销量分别下滑了6%和31%。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曾经,日系车有着“买发动机送车”的称呼,但是现在它们正在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人”。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日系车销量约为15.9万辆,同比下滑35.7%,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为14.4%。图片来源:乘联会而在3年前的2020年,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24.1%。图片来源:乘联会从销量排名来看,2024年2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上,已经没有一家日系品牌进入前十名。但在3年之前,前10名中日系车可以占据3个席位。前15名中,日系车更是能够占据5个席位。图片来源:乘联会落在具体的车企身上,“下滑”也成为了主旋律。2023年,日产8年来在华销量首次跌破百万辆大关,为79.3万辆,其在2018年的巅峰时期销量达到了156万辆。本田2023年累计销量约123.42万辆,与2022年的137.31万辆相比下滑10.12%。销量下滑,使得日系车在合资车企的角色从“利润奶牛”变为业绩“拖油瓶”。3月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在港股披露业绩预亏情况,并给出两点理由:“一是合资非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二是新能源业务还处于战略投入期,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投入加大。”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也让日产和本田开始重新规划产能。报道称,日产在华的年产能可能会从目前的160万辆削减至110万辆,而本田从原本的160万辆减少到120万辆左右。日产和本田方面都予以否认。但是,日产与本田都已经开始通过出海来消化国内的产能。根据公开资料,东风本田的CR-V和e:NS1车型已经出海。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山昌史表示,日产考虑将在华生产和开发的燃油车,以及即将推出的混动与纯电动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电动车成冷门车”电动化转型缓慢是日系车的重要症结之一。直到近两年,日产汽车在国内推出了艾睿雅,本田汽车推出了e:NP品牌,丰田则有bZ4X车型。记者在走访终端渠道时发现,艾睿雅被摆在该家东风日产4S店最靠后的角落里,进店的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看到它。“这是一款冷门车。从这款车上市至今,我们店还没有卖出过一台。而且到店的消费者也很少是来看新能源车的。”上述东风日产店的汽车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店仅有一台艾睿雅展车,没有试驾车,也没有其他现车。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广汽本田4S店。这家广汽本田4S店将店里的“C位”给了销量担当雅阁,其纯电车型没有摆放在店内。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不过,日系车企也没有放弃,如今正在尝试在雅阁、卡罗拉、奇骏等热销车型上推出强电智混、智能电混、超混电驱等多种混动版本,期望以这种方式来让消费者为其技术和产品买单,弥补新能源战略上的迟缓。目前为止,东风本田、广汽丰田还采取了推新能源子品牌的做法来证明自己电动化的决心。此外,本田和日产还在考虑通过合作应对挑战。3月15日,日产和本田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就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全面合作,包含联合采购、共同开发动力平台、零配件通用化等。日产与本田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提升对电动车产品竞争力。不过,双方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仅签署谅解备忘录,是否会达成最终合作以及具体合作方向仍有待确认。眼下,日系车已经加速电动化转型。但在比亚迪等本土制造商的进攻下,日系车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将不会容易,这也将是一场实力与智慧的考验。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