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热读 库克表示:“我一直认为人们了解某样事物是什么很重要。我真的不确定普通人能明白什么是元宇宙,”他指出,苹果公司在很大程

#本周热读 库克表示:“我一直认为人们了解某样事物是什么很重要。我真的不确定普通人能明白什么是元宇宙,”他指出,苹果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使用元宇宙这个词。 库克还称,他认为VR虽然更有沉浸感,但有限制性。库克说:“我不认为你想以那种方式生活一辈子。”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库克表示:“我一直认为人们了解某样事物是什么很重要。我真的不确定普通人能明白什么是元宇宙,”他指出,苹果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使用

库克表示:“我一直认为人们了解某样事物是什么很重要。我真的不确定普通人能明白什么是元宇宙,”他指出,苹果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使用元宇宙这个词。 库克还称,他认为VR虽然更有沉浸感,但有限制性。库克说:“我不认为你想以那种方式生活一辈子。”

封面图片

苹果 CEO 库克:普通人可能都搞不清楚元宇宙是什么

苹果 CEO 库克:普通人可能都搞不清楚元宇宙是什么 北京时间 10 月 1 日消息,苹果公司 CEO 蒂姆・库克 (Tim Cook) 目前正在欧洲访问,他在最新接受荷兰媒体采访时重点谈到了增强现实 (AR)、学习编程的重要性以及气候变化。对于目前正在热炒的元宇宙概念,他认为普通人可能还搞不清楚元宇宙是什么。 对于 AR,库克解释称,虽然 App Store 上已经有很多不同的 AR 应用,但这项技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库克还重申了他最常见的一个想法,那就是 VR 可能是好的,但它不是一种“度过一生”的方式。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普通人如何解?

现如今的经济形势普通人如何解? 漫读的回答 情绪是下一个赛道。至少有三个已经被市场认证过的方向可以尝试:疗愈价值、陪伴价值和优越价值。大环境越是内卷、同质化的时候,越要记住,除了功能价值,你还可以从情绪价值的维度在竞争中突围。现在,人们的压力普遍有点大。 最常听到最多的一类感叹,就是「太卷了」。 前几年,一个老板曾在饭桌上向我感叹:「我们做鲜奶的,太『卷』了。」 以前只要是正经牛奶,哪怕你包装都不设计,都能卖出去不少。 后来产能上去了,人们到处都能买到盒装奶,这个行业就开始「卷」起来了:你的是奶牛,我的是娟姗牛;你的是有机奶,我的是草饲奶……纯牛奶行业硬是从牛种、饲养到加工一路「卷」到底,「卷」到黑,「卷」到大家都不知道还能「卷」什么了。 可是,大家能停手不「卷」吗?不能。 概念还得接着想,品类还得接着细分。 否则,就只能被同质化困死。 那么,在产品上「卷」出了头,做出了一点差异化,就能活下来了吗? 也很难。 竞争是没有尽头的,产品「卷」完,只能「卷」价格。 你说,「卷」到这一步,接下来还能往哪儿「卷」?能「卷」的地方都「卷」了,以前的很多红利也都见顶了,剩下的只有一群前所未有的冷静的消费者。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一个问题,不如说是一种情绪。 然而,这种焦虑又茫然的情绪有了转机。 也许你听说过多巴胺营销。 万物皆可多巴胺,到处都是多巴胺。 「多巴胺」已经成为一个火遍全网的关键词,微信指数超过 1 亿,小红书上的相关笔记超过 400 万篇,抖音上的相关话题更是播放量超过了 100 亿次。 而伴随这个词的,通常是一系列高饱和度、明亮鲜艳的「多巴胺色」,让人一看就心情愉悦。 高级的莫兰迪灰、等烟雨的天青色这些颜色也很好看,但是,欣赏它们需要消耗心理能量。 人们需要更明亮、更温暖的颜色,从中汲取能量,多巴胺色就是能让人快乐的颜色。 颜色的这种作用不但你能直接感受到,心理学学者们也对其进行过深入的论证。 他们发现,明亮的颜色能引起人们积极的情绪联想,深沉的颜色则能引起人们消极的情绪联想。 然而,对这件事理解更深的,可能是另一拨人消费行业的从业者。 麦当劳、汉堡王、肯德基的 Logo 和店面都使用了大量刺激性强的红色,你觉得这会只是一个巧合吗?当然不是。 同样,多巴胺色在营销里的应用也不是巧合。 最初,「多巴胺色」被很多人关注是因为「多巴胺穿搭」。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时尚心理学家道恩·卡伦所著的《穿出最好的人生》中,有着很明确的情绪功能:通过在服装中使用明亮的颜色,来激发人们大脑中产生释放多巴胺时的愉悦、积极和治愈的感觉。 而这正精准符合很多正默默承受压力、焦虑和内耗的人们的情绪需求,为他们带来了迫切需要的情绪价值。 多巴胺营销的本质在于提供情绪价值。 什么叫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就是用户为了获得某种情绪和感受而愿意支付的价值。 提供情绪价值,正在成为企业重要的机遇。 这是因为,人们面对的挑战越大,对情绪价值的需求也就越大。 下半场要「卷」情绪价值了 情绪价值是一个好东西。 很多人都在说「卷」得很辛苦,既要为了对抗同质化「卷」产品,又要为了降本增效「卷」价格。 而情绪价值刚好可以帮我们在「卷」产品、「卷」价格的过程中缓一口气,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什么意思?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在「卷产品」中缓一口气。 一个产品通常有资产价值、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三种价值。 资产价值基本靠产品的先天属性,比如,一个人买黄金,图的是它明天可能还会升值,这就是资产价值。 功能价值,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产品具备的功能。 比如,一个人买奶茶,图的是它解渴、好喝,这些都是功能价值。 而情绪价值跟这两种价值都不一样,比如,一个人买泡泡玛特的盲盒,图的是打开它前的好奇、打开它时的紧张、打开它后的惊喜,这些就是情绪价值。 现在,想要获得增长,这三种价值该「卷」哪个? 「卷」资产价值?很多时候靠「卷」是卷不来资产价值的,尤其是消费品。 「卷」功能价值?其实,你已经在「卷」功能价值了。 做牛奶「卷」牛种、做奶茶「卷」供应链,「卷」的就是功能价值,「卷」的就是把它做得更好,比你的竞争对手都好。 可是,只在功能价值方面「卷」,空间很有限,「卷」到后来,往往不过是再次陷入「大家都很累、大家都还差不多」的同质化窘境。 怎么打破这样的窘境呢? 开启「卷」的下半场「卷」情绪价值。 去挖掘消费者的情绪需求,用不同方式为你的产品注入更多情绪价值,就是突破同质化、走出「卷」产品僵局的新的机会点。 第二,在「卷价格」中缓一口气。 很多人都在「卷」价格,在上一条新闻里,大家还清一色地卖 30 多元,再一次看新闻,大家已经在推 9 元的产品系列了。 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对自己的降本增效措施也越来越狠。 怎么打破这样的死循环? 这是一个好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没人解过,比如,你还记得 2022 年的两条新闻吗?定价 198 元的冰墩墩毛绒玩具被炒到 2000 元,溢价超 9 倍;定价 219 元的圣诞款玲娜贝儿玩偶被卖到约 3000 元一只,溢价近 13 倍。 为什么都是卖产品,有的只能越「卷」价格越低,有的却能溢价 10 倍左右还被排着队预约抢购? 资产价值方面,大家都是消费品,长期来看不会相差太多。 功能价值方面,也没看到什么办法,明明已经没有什么可「卷」的空间了。 今天,你卖奶茶,对手也卖奶茶;你主打榴莲,对手也主打榴莲;你降价,对手也降价。 然后,你和对手的财报里利润率都越来越低,门店都越关越少。 但竞争还在继续,消费者还在做选择,你还得咬牙撑住,接着「卷」。 可是接下来,还能往哪里「卷」?答案是情绪价值。 冰墩墩和玲娜贝儿之所以能溢价 10 倍左右,肯定不是因为它的功能比其他竞品强 10 倍,而是因为它能让人更开心,甚至更有优越感。 部分消费者是愿意为了一份良好感受付出真金白银的。 而且,因为对良好感受的需求没有上限,人们不但愿意支付,而且还愿意重复购买。 这就是为什么说情绪价值可以给产品带来更高的溢价和复购率。 为你的产品注入情绪价值,你才能跳出「卷」产品、「卷」价格的困局,获得更多溢价空间和可能性。 万物皆可疗愈,增长由此而生 具体来说,如何抓住情绪价值带来的增长机遇呢? 至少有三个方向你可以尝试:提供疗愈价值、提供陪伴价值和提供优越价值。 我们先来说说疗愈价值。 2023 年 4 月,我陪同 20 多位企业家参访泡泡玛特总部,这次调研给了我和所有同行企业家很深的触动。 带着满腹的好奇,我问创始人王宁:「用户到底为什么会一直买你们的玩偶?」王宁说,因为情绪价值。 泡泡玛特有一种玩偶叫 Molly,王宁形容 Molly 的表情是「面无表情」。 当你涨工资了,兴高采烈地回到家时,打开门看到 Molly,你会把自己的开心投射到 Molly 身上,你会觉得她也会为你高兴。 当你被客户骂了,心情沮丧时,打开门看到 Molly,你会觉得她也会陪着你一起难过。 这在心理学上叫「投射效应」。 因为面无表情,Molly 能够永远与你共情,使你得到疗愈。 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劫后余生。 走出家门,勇敢战斗,回到家中,疗愈伤口。 王宁说:「很多人买 Molly 就是因为她的情绪价值。」 我问:「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让 Molly 有点功能价值?比如说,做成一个 U 盘呢?」 王宁看着无可救药的我,说:「用户会买几个 U 盘?一个。 因为你只需要一个 U 盘。 功能价值一旦被满足,用户就会停止购买。 而我们的用户可能会买很多各种各样的 Molly,这恰恰是因为 Molly 没有任何功能。 她们只是单纯地喜欢和享受与 Molly 在一起的情绪。」 有用,是功能;喜欢,是情绪。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漫读)

封面图片

#私密 #树洞 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你们都严厉抵制三次元骨科,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啊,只要不生小孩,拥有血缘关系的爱不是才最持久

#私密 #树洞 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你们都严厉抵制三次元骨科,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啊,只要不生小孩,拥有血缘关系的爱不是才最持久吗,人这一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自己开心,如果连明明有想爱的人,明明就在眼前,都不能去拥抱靠近坦白,那到底有什么意思? 你们的思维其实被固定住了,法律不允许近亲结婚就是怕你生畸形小孩吧,我认为三次元骨科没毛病!有的人就会说了“那父母知道了得有多崩溃”,这就是我另一个理解也不理解的点了,不理解是因为我不懂你们这些人觉得会崩溃的点在哪,是因为大众觉得这不符合常理所以崩溃吗,是因为法律禁止近亲结婚吗?理解是因为我知道人都是从众的,随波逐流的,觉得如果家里的小孩在一起了会被别人瞧不起对吧,但排除这些外在的,从众的因素呢? 你们有好好想过,骨科到底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吗?你们是在长期以往的社交生活众被禁锢了自己的思想吗?我也不是追求什么小众心理,也不是被小说带偏了,我是真真正正,认认真真的思考过了,我不认为这和普通的恋爱有什么区别,就像LGBT一样,一样很正常,我也不是说提倡,推崇你们都去和兄弟姐妹们谈恋爱,我只想说尊重理解祝福,是不是又会有人说“正常人哪能喜欢上家人啊”我的回答是,没有说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会爱上对方,我只是为那些少部分相爱的家人正名而已,谢谢大家看完,欢迎积极友好讨论

封面图片

如果有什么东西会完全失控,那就是个问题,我们不能允许这样。我们说这个会失控,那就是对我们自身责任的放弃。我们可以处理强大的技术。

如果有什么东西会完全失控,那就是个问题,我们不能允许这样。我们说这个会失控,那就是对我们自身责任的放弃。我们可以处理强大的技术。顺便说一句,电力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我们确保电网是安全的,我们制定了标准,我们有安全措施。显然,对于核能,我们处理了扩散问题。这两者之间有关如何处理强大技术的好例子。 LLM的一个巨大问题是它们的“幻觉”,在此,Sydney和其他模型只是凭空创造出事物。这能有效地被解决吗? 有很实际的东西可以减少“幻觉”。并且这项技术肯定在变得更好。会有解决方案的。但有时“幻觉”也是“创造力”。人们应该能选择何时使用哪种模式。 那将是一种改进,因为现在我们没有选择。但让我问一个关于另一种技术的问题。不久前,你对元宇宙大加赞扬。在2021年,你说你无法过分强调混合现实是多大的突破。但现在我们只谈论AI。这个热潮是否把元宇宙推向了某个其他维度? 我仍然是[虚拟]存在的信仰者。2016年我写了我对三件事感到兴奋:混合现实,量子,和AI。我对同样的三件事仍然感到兴奋。今天我们谈论的是AI,但我认为存在是最终的杀手级应用。当然,量子加速了所有事情。 AI不仅仅是一个讨论的主题。现在,你已经让微软围绕这种变革性技术展开。你如何管理这个? 我内部喜欢使用的一个比喻是,当我们从蒸汽机转向电力时,你必须重新布线工厂。你不能只是把电动机放在蒸汽机的位置,然后让其他所有东西保持不变。这就是斯坦利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的区别,福特能够改造整个工作流。所以在微软内部,软件的生产方式正在改变。这是微软内部核心工作流程的一次激进转变,以及我们如何推广我们的产出以及它如何改变每个学校、每个组织、每个家庭。 那个工具如何改变了你的工作? 很多知识工作是苦差事,比如电子邮件处理。现在,如果你看我的Outlook,你会发现Bard(AI助手)正在进行很多工作,让我专注于那些需要我专业技能的地方。以及我还得要提醒自己,这还是第一版。考虑到我们今天讨论的Sydney,想象一下,Bard在两年内将会如何帮助我做出决策。 最后一个问题。这个月你50岁了。你有什么特殊的反思吗? 我经常思考的是,“如何花时间?”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加入微软的时候,我在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看到的一个有趣的事情。那是一个盖茨的早期电子邮件,他在那封邮件里说,“为什么我们的计算机不能像那些大型机一样快?”我想,“这个家伙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去写这么多电子邮件?”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时间。我现在理解了,他是如何选择花费他的时间,那对他来说是重要的。这就是领导力。你需要在自己的日历中投资,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对我来说,我的50岁生日是一个时刻,我可以思考,“我应该在哪里投资我的时间?” 后记: 以下是我和 GPT 深度交流文章读后感的一些 Prompts,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也许部分代表着打开新世界的一种方式吧,供启发。 - 纳德拉是什么时候成为微软 CEO 的?请列举他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微软这些年一起发展的关键里程碑。Azure 平台是他进行微软战略转移的重点吗? - 在这篇商业报道中,我感受到第一个的关键词是,开源。纳德拉是如何在一个巨型公司内展开这样的文化?为何如此大刀阔斧? - 我感受到的第二个关键词是,云计算。 这也是在苹果引领移动互联网浪潮下,微软跟上时代(持续挫败但没有掉队)的关键策略吗? - 对纳德拉第三个强烈感受是,他极度拥抱变革。典型故事,是有关 GPT2.5 过渡到 3,那时纳德拉的一系列反应和决策。在我看来,这是巨型公司面临「创新者的窘境」难以想象的困难。毕竟他们手上可以打的牌可不少,且大多是自己自行研发投入的,普通意义的企业家很难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外来的」的创新,这业务是微软能够拿下 Open AI 这个前所未有的新革命技术的重要前提? - 第四个重要感受的关键词是Copilot。纳德拉说,那是他的顿悟时刻,他还重点提到了 GPT-4 的机器翻译和编程能力的核心意义。他还引用了个人化的童年故事~似乎体现出其雄厚计算机行业背景、经济学素养以及与人类学的交叉视角? - 第五个重要感受是,创新是唯一的护城河。很少见到这个年龄的企业家,几乎不使用旧世界的话语体系,壁垒、赛道、抢占高低啊。纳德拉,全篇都是最普世的语言,而且充满学习和开放性的姿态,这一点极为令人敬佩。 - 读后感的第六个关键点,「开启新世界,而不是重现辉煌。」纳德拉显然对微软的历史辉煌并不在意,他关注如何在新世界促进新的「工业革命」,这种展望未来的雄心和野望,有时远大于那些盯着过去的企业家,令人深受启发。 原文地址:

封面图片

这位砸人饭碗的开发者,为什么会被网友吹爆?

这位砸人饭碗的开发者,为什么会被网友吹爆? 为什么要让普通用户多花 30 块钱?于是他熬了一周夜,写了款录屏工具 QuickRecorder。和他的初衷一样,QuickRecorder 完全免费且开源。一个月内,软件不仅在 GitHub 上收藏数超过了 1900 ,还帮到了众多国内外网友,其中也包括我。时间回到几天前,我学妹发来信息问 Mac 录屏怎么没声音。原因我也知道,Mac 自带的录屏就是没法录进系统音频,除非借助第三方工具。由于我自用的是款付费 App ,安装也有点复杂,不太适合学妹。一顿搜索后,我在小众软件论坛里看到了艾洛开发的 QuickRecorder ,同时也被他 “ 暴躁 ” 的开发契机给吸引了,决定试一试。简单体验后觉得挺不错的,于是在 520 那天推荐给了学妹。( 兄弟萌,我做得对吗? )咳咳,言归正传。首先 QuickRecorder 支持录制系统和麦克风声音。录屏范围支持全屏、选定区域、特定应用程序,甚至是手机屏幕。一些扩展功能它也有,比如录屏时高亮鼠标,录屏结束后修剪。这样一款软件,体积才不到 5 MB 。如果你是一个普通 Mac 用户,只想要一款简约且免费的录屏工具,那么 QuickRecorder 非常合适你。值得一提的是,我发现艾洛还开发了多款软件。它们不光实用,而且全部都免费开源。比如这款叫 AirBattery 的软件,可以让 Mac 菜单栏、 Dock 栏实时显示所有设备电量( 包括 iPad 、 iPhone 、手表、耳机 ),简直是苹果全家桶用户秀装备的福音。如果你经常被一些没有深色模式的 App 闪瞎眼,还可以试试艾洛的 AppDimmer ,它可以强制任何 App 适配深色模式。要是你经常误触? Q/ ? W 而不小心关闭应用窗口,可以试试 QDelayer ,它通过 “ 延时确认 ” 确保你不是误触快捷键。另外还有一些主打美观的工具比如 Pixboard,它能在桌面放置一些模拟 LED 像素屏 / 老式 CRT/VFD 显像管的小挂件。具体的我不多介绍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 GitHub 搜搜。其实在互联网上类似艾洛这样的开发者并不少,他们也都写出了各种好用工具,并免费分享给所有人。倒是一直以来,我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驱动着他们选择了开源,坚持用爱发电呢?抱着好奇心,我联系上了艾洛。本以为艾洛是个程序员,只是在业余时间开发点小工具。可让人惊讶的是,艾洛从未系统性的学习过任何一门编程语言,也没听过编程教学课程,连主业也与编程没有任何关系艾洛只是一名在学校信息处上班,偶尔负责监考的老师,编程是他的业余爱好。艾洛的工位  ▼纯靠自学,就能到这水平吗?艾洛表示,自己是一个兴趣驱动的学习者。就是他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会去学习对应的编程技术。往往在解决一个需求时,会发现更多新需求,就会学习更多技术。当年 QQ ( Mac 端 )没适配深色模式,夜晚使用时 be like :由于在网上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艾洛寻思自己写一个。于是一款叫 QQDimmer 的软件出现了,它能强行让 QQ 显示深色模式。迭代几个版本后,艾洛发现既然能做 QQ 深色模式,同样也可以做其他 App 的。没过多久,可以让所有 App 适配深色模式的 AppDimmer ,出现在大家面前。在开发这款工具之前,艾洛对苹果的 CoreImage 和 CoreGraphics 框架几乎一无所知,但凭着一股莽劲,他就扎进去了,边学边开发。当然他也遇过研究不明白的时候,这时他都会自行搜索,参考别人的代码,还不行再去找人问。艾洛说君子报仇 10 年不晚, bug 解决不了是自己技术不过关,等修炼好了再回来弄死这些 bug 。就这样,他的编程技术一天天成熟。反正我听完了,只剩两字:佩服。要知道,学习编程是一个累积到爆发的过程。你在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学的知识,几乎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无法获得及时反馈,那么在爆发之前,很多人就会觉得困难、枯燥而选择放弃。除非你有着强烈的兴趣爱好,来平衡这般痛苦,才能继续学下去。艾洛,正是这样的人。小时候的艾洛最期待的事,是每周两次的信息课。在他看来,显示屏那头,就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新世界。不过,艾洛家里为了防止他沉迷网络,没有购入电脑,也不安装宽带。直到初中的某一天,艾洛攒了一些零花钱跑到旧货市场,用 50 元买了一台 2000 年的古董 ThinkPad 。那是 2012 年, Intel 推出了第三代酷睿处理器, NVIDIA 的 GTX 670 也刚面世, 8GB 内存正成为主流。而艾洛的配置是:单核奔腾 M+128M 内存 +10G 硬盘。“ 这玩植物大战僵尸都卡的配置,装 Windows 也白费了。 ” 于是艾洛选择了 Linux 系统。可一玩不了游戏,二也上不了网,空有一台设备咋办呢?小艾洛只能捣鼓起了系统。由于 Linux 系统里,很多操作都要靠命令行实现,于是在各种机缘巧合下,刚上初中的小艾洛 “ 被迫 ” 触到了编程。一开始他学的是 Bash 脚本,后来为了解决更大的需求,他开始一点点学习 Python ,再之后就到 Swift 。初中毕业后,经过艾洛软磨硬泡,家里给他买来一台 09 年 MacBook Pro ,之后便渐渐走上了开发之路。除了文章前面提到的 Mac 工具,艾洛还在 16-20 年做过几个黑苹果圈爆款的小工具比如 CPU-S , VGTab ,江湖人送外号 “ 帽子哥 ” 。到现在,你在搜索引擎里还能看到一些帽子哥的痕迹。艾洛曾套 Macintosh 外壳做了黑苹果一体机  ▼至于开发一款录屏软件,要砸别人家饭碗这事。艾洛说,其实他并不是原教旨主义的自由软件支持者,不认为所有软件都应免费开放,自己也做过写爆款 App 后一夜暴富的白日梦。“ 开发者吃饱了饭, 才有力气写出更多好代码。 ”当然这个收费,它必须得合理。这点我也认同。所有的东西背后总有成本,不是你出,就是别人出。适当付费,是对开发者劳动成果的尊重,是对创新的支持。艾洛选择把自己的 App 免费,是因为这些没带来经济压力,也没影响他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帮到更多人,何乐不为呢?在和艾洛对话里我也发现,他更看重的是情绪价值。放在 GitHub 上收藏数破千,放在 App Store 售卖变现破万,他会选择前者,这是对自己技术最好的证明。艾洛游大明湖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开源,艾洛回答很简单承载了开源太多的恩情。这么多年来,艾洛一身的编程技术都是从开源代码里一点点学来的。没有前辈们的开源,他就不可能学到这些,更别提会有这些 App 。所以艾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这种人,能够帮到想钻进编程世界的年轻人,帮到更多的 “ 小艾洛 ” 。这些话让我想起之前和大家介绍的一个天才程序员 Sindre Sorhus。他是 GitHub 上星星( 收藏 )最多的男人,开发了 40 多款软件, 30 多款免费开源。现在看来,艾洛和 Sindre Sorhus 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兴趣驱动,为自身需求写工具,软件轻量化。但 Sindre 毕竟是个天才,也对钱不感兴趣,曾经还拒绝别人的打赏。我觉得,与其希望世上能多几个 Sindre 这样的赛博菩萨,倒不如更实际一点,期待艾洛这样的人能多一点。因为我们身边本就有很多艾洛。这些人平日里也许并不起眼,可能只是你小时候邻居家的大哥哥,长大后仅有一面之缘的同事。他们也做着寻常的工作,每天在为生活奔波,偶尔还帮人修修电脑,内心同样渴望一夜暴富。看起来,他们和我们没啥不一样。但在另一个宇宙里,他们默默地传承着互联网精神,让技术共享,让知识传播,确保每一个 “ 曾经的自己 ” 在踏入这个世界时不受阻碍,稳步前行,也帮无数陌生人享受到了便利。时代车轮滚滚向前,互联网浪潮也一浪接一浪。潮水褪去,留下淡淡痕迹,既为后浪...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