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中国财政部表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经济恢复发展

#快讯 中国财政部表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对经济恢复发展的必要支持力度;要健全适应新型举国体制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详细报道稍后请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3年中国两会 中国财政部表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赤字率按3%安

#2023年中国两会 中国财政部表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注重精准、更可持续,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赤字率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今年适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

封面图片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信可期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信可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发挥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可通过货币信贷、利率等政策作用于经济,二者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创造宏观政策空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需要协同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通过二者的 “协奏”,更好地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华彩乐章贡献更多力量。(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中国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 健全过紧日子制度 中国官方召开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要狠抓财政管理改革,“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 据中国财政部官网消息,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于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3年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财政工作。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作工作报告。 会议说,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各级财政部门扎实推进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强化税费政策供给,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有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提出,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适度加力,主要是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政府投资规模,发挥好带动放大效应;提质增效,主要是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肃财经纪律,“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 会议要求,狠抓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效能,要“厉行节约树牢过紧日子理念,健全过紧日子制度,严格过紧日子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监督”;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坚决防止新增隐性债务,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2023年12月23日 6:04 PM

封面图片

中国称将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中国称将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在经济复苏面临压力之际,中国官方称将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新华社报道,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星期一(8月28日)向中国全国人大做报告时说,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有力保障了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同时,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高度重视,将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刘昆称,下一步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刘昆还说,将加力提效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财政经济运行监测和形势分析,密切跟踪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推动各项财税政策尽早落地见效。 另据新华社,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星期一也向全国人大做报告。 郑栅洁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强化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同时,积极扩大中国国内需求,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出台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民间投资政策。 郑栅洁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经济运行持续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从国际看,外部环境更为复杂严峻。从中国国内看,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部分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有所积聚,民生保障和改善难度加大。 据彭博社报道,两人相关表态适逢中共政治局会议马上召开之际。政治局通常会在8月会议上确定重要党代会的日期,但考虑到对经济增长的担忧加剧,也不排除会上可能讨论对经济的更多政策支持。 该报道称,下一次关键会议可能是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该全体会议每五年举行一次,并将制定重大的长期经济改革计划。 在最近一系列报告显示出口下滑、消费支出疲软以及房地产危机恶化后,经济学家们一直在下调对中国今年增长率的预期。

封面图片

华泰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或仍需进一步宽松

华泰宏观:财政和货币政策或仍需进一步宽松 华泰宏观报告称,往前看,虽然 “挤水分” 对金融数据仍有扰动,但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偏弱,由此财政和货币政策或仍需进一步宽松来支撑经济的持续回升。我们继续建议关注财政的高频数据以及价格的边际变化来观察经济动能走势。6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尤其是反映企业融资需求的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可能显示实体经济动能仍待提速。同时,6 月政府债净发行同比多增 3,116 亿元,同比增幅较 5 月的 6,695 亿元有所收窄,叠加 6 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减,反映财政资金拨付、财政同比扩张力度仍需加强,由此基建相关融资需求可能仍待提速。另一方面,6 月地产成交同比改善,尤其是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放量,但持续性有待观察。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或仍需进一步宽松来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在金融数据仍存在噪音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建议跟踪财政的高频指标以及价格的边际变化来观察经济动能走势,尤其是跟踪地方专项债和国债的发行进度。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