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随着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大举抛售股票,美国大公司纷纷宣布回购计划,据统计,各公司今年的整体回购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华尔街

#视频 随着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大举抛售股票,美国大公司纷纷宣布回购计划,据统计,各公司今年的整体回购规模将超过1万亿美元。《华尔街日报》的Dion Rabouin解释了促使公司回购自家股票的因素,股票回购的利弊,以及这种操作在当下变得普遍的原因。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提议向其投资者回购股票,在搁置IPO计划后,此举将让他们有机会套现。

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提议向其投资者回购股票,在搁置IPO计划后,此举将让他们有机会套现。 根据一份发给投资者的通知,字节跳动将拿出高达30亿美元现金向现有股东回购股份,每股回购价高达176.9美元。

封面图片

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这些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工具。该计划在华尔街被称为逆回购,金融公司和

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这些资金中的很大一部分流向了美联储的隔夜逆回购工具。该计划在华尔街被称为逆回购,金融公司和其他机构通过逆回购得以从大量现金余额中赚取利息。但分析人士认为,这实际上也在从银行系统中抽走资金,这些资金本可以用于投资或放贷。

封面图片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外国投资者抛售中国科技公司的股票,并撤回启动资金

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外国投资者抛售中国科技公司的股票,并撤回启动资金 中国的在线娱乐平台哔哩哔哩两年前市值达到了540亿美元,当时华尔街的投资者争相押注这个崛起的科技巨头。 如今,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的市值已经跌至约65亿美元,这种崩溃迫使其提前偿还债务,威胁到其剩余资金,导致公司采取了严格的削减成本措施。 哔哩哔哩的困境体现了中国科技行业更广泛问题。海外投资者甚至开始抛售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盈利互联网巨头的股票,而对于中国最有前景的初创企业变得不愿投资。 外资撤离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经济复苏不稳定,这导致了中国科技股票的下跌,这些股票曾在中国疫情后的复苏希望上涨时短暂飙升。这一下行趋势让员工和投资者担心,中国科技集团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低估值可能是持久的。 这种趋势甚至伤害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现金充裕的集团,它们已经勒紧裤腰带,将积蓄用于股票回购。这些公司的员工表示,无休止的削减成本和降低工资的循环打击了员工的士气。 互联网巨头最近发布的积极财务报告对提振股价几乎没有作用,腾讯股价较 1 月份的高点下跌 19%,阿里巴巴股价下跌 29%。 根据 S&P Capital IQ 的数据,自 Covid-19 大流行开始以来,中国 10 大科技集团的市值总共损失了 3000 亿美元,而其最大的美国同行则增加了近 5 万亿美元。 更复杂的是,华盛顿考虑限制美国在中国的投资,这将增加旨在限制北京获得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等重要技术的出口管制。 因此,大型外国投资者正在退出,包括西方养老基金,这些基金历来在私人和公共市场上都是中国科技的主要支持者。 节选

封面图片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积累了大量现金,规模之大在最近的历史上鲜有先例。对于企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华尔街有一些想法,而开展新的钻探活动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已积累了大量现金,规模之大在最近的历史上鲜有先例。对于企业如何使用这些资金,华尔街有一些想法,而开展新的钻探活动并非首选。 “它们一直在派发股息。这是一个标志性特征,”投资人士说。“但现在除了派息之外,它们还有多余的现金来回购股票。”

封面图片

散户投资者正在努力推升一家新浮现的表现落后的公司Avaya,他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将这家软件公司的低迷股票拉升了约200%,这令华尔

散户投资者正在努力推升一家新浮现的表现落后的公司Avaya,他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将这家软件公司的低迷股票拉升了约200%,这令华尔街的专业人士感到困惑。 Avaya的追捧者包括聚集在Reddit和Twitter论坛上的短线交易员,以及一位35岁的软件企业家,其已经购入15%的Avaya股份。

封面图片

印度散户惨遭“割韭菜”:过去3年IPO热潮中 已有1/4股票破发

印度散户惨遭“割韭菜”:过去3年IPO热潮中 已有1/4股票破发 印度IPO热潮中大量企业破发自2021年以来,印度基准的Sensex指数已经累计上涨了55%。在这一上涨热潮下,在2021年到2023年之间,印度企业在印度两家主要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和国家证券交易所的IPO中,共发行了价值8142.4亿卢比(约合98亿美元)的股票。根据公共市场数据提供商Prime Database的数据,这是2018年至2020年印度股市IPO数量的2.4倍。咨询公司安永估计,2023年印度上市的股票数量甚至超过了中国A股和港股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快速的经济增长、政府基础设施支出的激增等支撑了印度股市的上涨。同时,世界各国央行为刺激消费而采取的降息措施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促使外国机构排队购买印度股票。但自2021年以来上市的183家公司中,目前已经有44家的股价低于发行价,给支持IPO的投资者们带来了损失。不少分析师们质疑,一些上市企业是否急于利用印度股市反弹的机会套现牟利。投资公司Intelsense的创始人阿比舍克·巴苏马利克(Abhishek Basumallick)表示:“在牛市中,你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即便企业并不真的需要资金,他们也会推出IPO,并尽可能地抬高IPO的价格……每个人都想这么做吗?我不这么想。但真的有这样的人吗?那肯定是的。”大量散户入场被“割韭菜”?印度股市近年的反弹,再加上印度本土的Zerodha和Groww等交易应用程序激增,鼓励成千上万的印度散户涌入股市。截至今年3月的2024财年,印度的交易账户数量超过1.5亿,是三年前5500万的近三倍。这些疯狂涌入的印度散户们大举托起了印度股市的IPO估值,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公司,获得了大量的超额认购。例如,建造输电系统的印度凯赛能源与基础设施公司(Kay Cee Energy & Infra)发行了1.59亿卢比的IPO,获得了1052倍的超额认购,而另一家媒体公司Maxposure发行了2亿卢比的股票,获得了987倍的超额认购。但这一领域空前的繁荣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今年3月,印度股市监管机构表示,怀疑一些中小企业的IPO存在股市操纵行为。“其中许多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有问题,”Intelsense的巴苏马利克表示,“中小企业IPO领域发生了很多事情,在这些领域,投资者并没有使用资金的特别意图,但他们的心态是‘既然我能拿到资金,我就会把这些钱取走’。”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上市的印度公司中,其高管已经减持了47.1亿卢比的股票,约为2018年至2020年期间的1.5倍。同时,自2021年以来,多达117家上市的中小企业股价下跌,跌幅最大的十家公司的已经较发行价下跌了67%至90%之间。九成期权和期货交易员亏损但这并不是令监管机构担忧的唯一问题。去年11月,印度监管机构指出,印度的期货和期权交易员遭受了重大损失。根据监管机构估计,从2019财年到2022财年,印度的期货和期权交易员数量激增了六倍,达到450万,但在2022财年,约有90%的此类交易员亏损。印度监管机构估计,该国期权和期货交易员在2022年的年平均损失定为11万卢比(1320美元)。据世界银行估计,印度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也不过才2390美元,因此这一损失对于印度人来说恐怕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