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伊始,曾在疫情期间成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推动力的出口引擎显露疲态,加大了政府振兴经济的难度。

今年伊始,曾在疫情期间成为中国经济复苏主要推动力的出口引擎显露疲态,加大了政府振兴经济的难度。 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下滑6.8%,延续了始于去年10月的连续同比下降之势。经济学家称,由于海外需求依然低迷,中国的出口前景可能再次恶化。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彭博: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 或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彭博: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 或永远无法超越美国 彭博经济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增长疲软,中国很可能永远不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据彭博社报道,彭博经济学家星期二(9月5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正以比我们预期更快的速度转向更慢的增长道路。”他们认为,中国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已失去动力,房地产市场日益低迷、外界对中国政府管理经济的信心逐渐转弱。 他们认为:“(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低迷可能变得根深蒂固,从而对增长潜力造成长久拖累。” 受到冠病疫情管控措施和房地产危机的拖累,中国去年全年经济增长率为3%,是数十年来最慢的增速之一。中国解除严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后,少子化、出口下滑、需求疲弱、房地产市场进一步衰退等问题,让中国经济复苏失去动力。 相比之下,美国的经济状况似乎好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期。强劲的就业市场、消费者支出和持续放缓的通胀,增强了外界对美国当前有能力躲过经济衰退的信心。 彭博经济学家预计,203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3.5%,到了2050年进一步跌至近1%,低于此前预测的4.3%和1.6%;美国方面,经济学家预计,美国2022年至2023年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为1.7%,而更长期的预测显示,美国经济增长率在2050年将逐渐降至1.5%。 彭博此前预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要到本世纪40年代中期才会超越美国。即便超越了美国,领先的差距也会很小。 报道称,上述预测公开之际,世界其他国家也正重新考虑如何与中国合作,即便中国没有陷入衰弱,也很可能已接近实力顶峰。美国和七国集团近期越来越关注中国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他们看到了有利于西方国家与这个地缘政治对手竞争的机会,同时也在关注中国经济放缓给他们带来的连锁反应。

封面图片

日本经济滞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日本经济滞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日本内阁府星期四(5月16日)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为2.0%,降幅之大超过媒体和机构预期。日本国内多位专家指出,日本经济面临的滞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新华社报道,今年第一季度内需、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为负值。占日本经济比重二分之一以上的个人消费环比下降0.7%,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企业设备投资环比下降0.8%,民间住宅投资环比下降2.5%。受汽车出货量减少等因素影响,当季日本出口环比下降5.0%,为四个季度以来首次下降;进口环比下降3.4%。 日本政府此前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虽然日本政府此次将去年四季度数据由负增长上调为零增长,但经济不景气局面仍然持续。 专家认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出口降幅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导致部分汽车制造商停产,另一方面也与此前一个季度基数较高有关。随着汽车业恢复生产,外需在今年第二季度或将有所回升。 专家指出,由于工资涨幅长期追不上物价涨幅,个人消费持续下滑,成为拖累日本经济的主要因素。日本生命基础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部长斋藤太郎指出,经济停滞、物价上涨,“日本经济可以说是陷入了滞胀”。他认为,经济不景气的最大原因在于家庭实际收入下降,导致消费停滞。 [Media]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3月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2.5%,连续24个月同比减少,创下1991年有可比统计以来工资持续下降的最长时间纪录。 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1个月同比上升,去除物价变动因素的日本两人以上家庭实际消费支出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 ... 2024年5月16日 11:17 PM

封面图片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

中国经济复苏速度超预期 中国的经济活动连续第二个月大幅扩张。初步显示出中国可能比预期更早地摆脱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目前IMF和中外经济学家都预测,23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超过5%。 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报复性反弹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今年中国经济整体判断比较积极, 目前处于疫后复苏向上的势头。同时,他们也提到需要注意的风险,例如今年面临外需走弱的挑战,另有专家建议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保护。 另一方面,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体真正关键的是民营企业的兴衰。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民营企业遇到的困难,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府对民营企业压制造成的。此外,有消息人士指政府没有计划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或发放现金。 #经济 原文链接 《华尔街日报》《证券时报》《中新网》《美国之音》

封面图片

中国农村疫情严重 很多人无征兆死亡;中国经济复苏乏力 3月中国出口再收缩;美日菲开启国防合作 中共更加孤立;中国电商钻贸易漏洞

中国农村疫情严重 很多人无征兆死亡;中国经济复苏乏力 3月中国出口再收缩;美日菲开启国防合作 中共更加孤立;中国电商钻贸易漏洞 美国将出招打击;购房补贴是骗局? 各地政府拖欠不付。#中国禁闻 欢迎您加入 『』

封面图片

中国11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7%,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同比降幅。这份出口数据对全球经济而言可能也不是个好兆头。

中国11月份出口同比下降8.7%,创下2020年2月以来的最大单月同比降幅。这份出口数据对全球经济而言可能也不是个好兆头。 经济学家警告说,中国转向重新开放并不意味着经济会大幅反弹。有人预测,退出动态清零政策的过程可能是混乱的,短期内病例激增会给经济带来更多痛苦。

封面图片

中国10月出口总额同比降6.4% 降幅扩大

中国10月出口总额同比降6.4% 降幅扩大 中国今年10月份的进口总额同比意外取得增长,但出口降幅增大。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星期二(11月7日)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按美元计算的10月份出口总额为2748.3亿美元(约3718亿新元),同比下降6.4%,高于9月份的6.2%降幅和预期的3.3%降幅;进口2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快于9月份6.2%的降幅和4.8%的预期降幅;贸易顺差565.3亿美元,同比收窄30.8%。 数据也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4.9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2.79万亿美元,同比下降5.6%;进口2.11万亿美元,同比下降6.5%;贸易顺差6840.4亿美元,同比收窄2.7%。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分析,进口的显著改善可能来自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尤其是补充库存的需求。但糟糕的出口数据与市场预期相反,可能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路透社报道称,今年6月以来,中国政府推出一揽子的提振经济政策措施正帮助推动经济初步复苏,但旷日持久的房地产危机和全球需求疲软仍是主要阻力。 由于北美和欧洲港口拥堵,作为全球贸易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10月份跌至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3年11月7日 12:05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