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溯源 中国国新办今天下午记者会 介绍新冠溯源情况

#新冠溯源 中国国新办今天下午记者会 介绍新冠溯源情况 BBC中文此前报道,根据3月20日发表的一项分析,被活体出售的野生哺乳动物貉的DNA被发现的位置,与市场上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 CoV-2)检出的地点相同。这一分析是基于三年前从武汉华南野生动物市场收集到的证据。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新办于2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溯源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办于22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溯源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说,世卫组织公布的第二阶段溯源计划,“在一些方面可以说是既不尊重常识,也违背科学。我们是不可能接受这样一个溯源计划的。” 曾益新说,中方认为第二阶段病毒溯源应该在第一阶段病毒溯源的基础上来延伸,应该以WHA73.1号决议作为指引,经过成员国充分讨论磋商后开展。对第一阶段病毒溯源时已经开展过的,尤其是已经有了明确结论的,就不应该再重复开展。 曾益新还说,中方全力支持世卫专家组工作,完全满足世卫专家参访要求,让世卫专家去了所有他们想去的单位,会见了所有他们想见的人。 中科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武汉病毒所研究员袁志明同时表示,武汉P4实验室作为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自2018年投用以来没有发生任何泄漏事件。 (中国网,新华社1,2)

封面图片

谭德塞谴责中国隐瞒关于新冠起源的数据。中国疾控中心曾经上传过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取样的核酸系列数据,后来撤下。撤下前已被国外研究人

谭德塞谴责中国隐瞒关于新冠起源的数据。中国疾控中心曾经上传过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取样的核酸系列数据,后来撤下。撤下前已被国外研究人员下载,现在发现有一份样本同时含有新冠病毒序列和貉基因序列,表明在该市场非法销售的貉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中国一直否认那里销售野生动物。

封面图片

中疾控3月9日向GISAID上传了2020年1月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采检动物拭子和环境样本的原始数据,但很快又撤下。研究者取得该数据

中疾控3月9日向GISAID上传了2020年1月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采检动物拭子和环境样本的原始数据,但很快又撤下。研究者取得该数据作分析指,应考虑市场中有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中疾控曾在2022年2月发表对上述1380件样本的分析(预印本)指检出病毒阳性与检出人类基因组的统计关联高于与其他动物(如附图)故认为病毒是人患带入市场。 在数据上传至GISAID后,研究者Kristian Andersen、Edward Holmes、Michael Worobey分析指出,市场29号档口的推车、除羽机等阳性环境样本中有高载量的貉基因组,有些比人基因组还高;鉴于华南市场采检拭子的动物并不包括貉,因此虽然动物拭子全部未能检出病毒阳性,但仍应考虑貉感染病毒的可能。 研究者已在3月14日的世卫SAGO新冠溯源组会上汇报有关情况,去年中疾控预印本研究的作者也有出席。会后,中疾控方面已修订文章提交期刊评议。 在此之前,美国众议院3月10日决议要求DNI在90天内解密《华尔街日报》2月底披露的更新版新冠溯源情报评估报告,决议待总统拜登签署生效。 (The Atlantic,Axios)

封面图片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18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中国60岁以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18日在国新办记者会上应询介绍中国60岁以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他表示,截至3月17日,60至69岁接种一剂次的比例是88.8%,完成全程基础免疫的比例是86.6%,完成加强免疫的比例是56.4%。70至79岁,这三个数字分别是86.1%、81.7%和48.4%。80岁以上的,这三个数字分别是58.8%、50.7%和19.7%。 他说,下一步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回应老年人所关心关切的问题,并切实保障老年人的接种安全,以及为接种提供便利;相信在未来会很快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 截至3月17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32亿1377万剂次,接种总人数是12亿7347万,完成全程接种12亿3957万,占总人口的87.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6亿4468万人。 (中国网)

封面图片

中疾控4月5日公布2020年1月华南海鲜市场环境样本的宏基因组原始数据,并在Nature发表经评议的分析文章。中疾控曾在去年2月

中疾控4月5日公布2020年1月华南海鲜市场环境样本的宏基因组原始数据,并在Nature发表经评议的分析文章。中疾控曾在去年2月公布预印本,但当时未提供较细致的宏基因组分析结果,也未公布原始数据。 文章指出,多数新冠阳性的环境样本中,人属(Homo)的基因痕迹最重;部分样本中能检出其他哺乳动物痕迹,如貉(Nyctereutes)猬(Atelerix、Erinaceus),但阴性样本中这些动物更多见,不足以推定该处这些动物有感染新冠病毒,更无法证明传播方向是由动物到人。 文章对宏基因组的分析采取基因组(图中)和线粒体两种匹配方式,匹配出的丰度分布有时分歧巨大;阳性环境样本中甚至匹配出少量大熊猫属(Ailuropoda)的基因。 有学者受访说,市场的环境样本采集于2020年1月1日,“全部阴性”的动物拭子样本更是1月下旬以后,因此对于直接确定武汉疫情起点的价值有限。有学者受访说,对环境样本DNA可进一步研究,看其中是否有动物呈现免疫激活状态的迹象。 中国国新办4月8日就本文开发布会。中疾控主任沈洪兵介绍,早前GISAID撤下的数据原本是用于该文在Nature的审稿评议,但被平台方误操作公开,中方3月11日致电后随即撤下。文章发表后数据已恢复公开。他又“奉劝世卫有关人士回归科学和公正的立场,不要主动或被迫成为个别国家把溯源政治化的工具”。 (Nature,国新办)

封面图片

溯源的斗争11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共同发表了题为《新冠病毒的起源:关键科学研究的窗口正在关闭》的文章。中外媒体对文章都有不同

溯源的斗争 11名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共同发表了题为《新冠病毒的起源:关键科学研究的窗口正在关闭》的文章。中外媒体对文章都有不同的解读。中媒专注文中实验室泄漏论没有任何线索。外媒专注文中呼吁中国提供关键证据,并指无法获得武汉的血液样本。同时中国政府继续要求:要调查就调查德特里克堡基地。有世卫官员表示中方说法自相矛盾。你认为应该调查德特里克堡基地吗?欢迎评论。 #新冠病毒 原文链接 《观察者网》《自然》杂志 英-(Origins of SARS-CoV-2: window is closing for key scientific studies) 《纽约时报中文网》中国外交部- 《纽约时报中文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