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们表示,对经济增长的真正考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到来,届时中国政府去年12月突然决定解除防疫限制措施给支出带来的即刻提振作用

经济学家们表示,对经济增长的真正考验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到来,届时中国政府去年12月突然决定解除防疫限制措施给支出带来的即刻提振作用将逐渐消失。 不过,与西方经济体相比,通胀率回落意味着中国央行应该有更多空间,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经济复苏。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经济学家:中国外储减少反映市场重估美联储紧缩预期

经济学家:中国外储减少反映市场重估美联储紧缩预期 中国经济学家称,中国外汇储备减少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的重估。 据中新社星期二(5月7日)报道,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万2008亿美元(约4万3369亿新元),较3月末下降448亿美元,降幅为1.38%。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当天对记者说,中国外汇储备减少,主要反映了当月市场对美联储紧缩预期重估,美元指数上涨,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再现股债汇“三杀”导致的负估值效应。 管涛说,刚结束的议息会议显示,美联储尽管因抗通胀缺乏进展对降息信心不足,但也排除了下次会议加息的可能性。加之4月份新增非农就业数据大幅回落,市场降息预期再度升温。 管涛指出,受上述影响,截至5月6日,美元指数较上月底回落了1.2%,标普500指数反弹了2.9%;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则分别从上月底的5%和4.7%附近,回落至4.8%和4.5%附近。国际金融市场回暖将对外汇储备产生正估值效应,有助于中国外汇储备稳中向好。 2024年5月8日 7:52 AM

封面图片

#更新 经济学家们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似乎对经济失去信心,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

#更新 经济学家们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似乎对经济失去信心,中国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 一些分析人士说,如果信心恢复不了,中国经济可能会陷入螺旋式下行,那样的话,货币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以及其他刺激措施恐难奏效。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国内几位知名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 据中国央行星期三(1月10日)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央行副行长陆磊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包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原央行顾问李稻葵、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等。 新闻稿称,与会专家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好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中国央行没有提及此次研讨会举行的具体日期。 陆磊在会上说,央行历来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诚恳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就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等有关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彭博社报道,中国实际借贷成本飙升,而且由于通缩压力持续,预计实际利率今年将保持高位,这对经济增长构成另一重大威胁。 同时,信贷需求依然疲软,尽管央行努力宽松货币政策。长达数年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抑制了与楼市相关许多行业的投资。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在握紧钱包。这使得流动性只能在金融体系内循环,而不是投资于更有利经济增长的活动。 2024年1月11日 6:28 PM

封面图片

高盛经济学家:股市大跌可能加剧悲观情绪恶性循环

高盛经济学家:股市大跌可能加剧悲观情绪恶性循环 高盛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表示,中国股市大跌可能加剧悲观情绪的恶性循环,进而对经济增长构成压力。 闪辉星期二(1月23日)对彭博电视表示,中国股市乏力、全面下挫的表现令人沮丧,而且真正令人担心的,是情绪和信心的低迷会让市场继续下跌、继而加剧看跌情绪。 中国沪深300指数本周跌至五年低点,在此之前,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市值已自2021年峰值蒸发逾6万亿美元(8万亿新元)。据彭博社星期二报道,中国据悉考虑多项方案支持市场,包括设立约(约3772.6亿新元)。 虽然信心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挑战,但闪辉同时也认为,与其他经济体不太一样的是,股市大跌不一定会对中国的消费产生直接影响。她以“财富效应”举例,这是指人们变得不那么愿意花钱是因为感觉自己变穷,而并不是因为收入实际发生了变化。 闪辉说,在中国财富效应并没有那么大,对消费的主要影响是收入,人们需要有收入才能消费。 闪辉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去年实现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但她警告称2024年要想再次达到这个水平可能非常有难度。高盛估计去年5.2%的经济增速中有大约两个百分点得益于疫后重开带来的一次性提振。高盛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4.8%。 她认为今年财政政策将比货币政策更加重要,因为前者可以增加需求。她表示,虽然降息和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是有帮助的,但它们对经济增长来说并非必要。 2024年1月23日 2:20 PM

封面图片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计划采取重大措施提振国内经济,包括可能新增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基建支出,以及放宽楼市限购规定。但一些经济学家担

知情人士透露,中国政府计划采取重大措施提振国内经济,包括可能新增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基建支出,以及放宽楼市限购规定。但一些经济学家担心这些计划可能收效甚微。 一家投行的董事说,除了自己居住,人们几乎没有其他动力买房,他们对房价只会越来越高的信念已经动摇。

封面图片

经济学家表示,现有借款人不会立即感受到降息的效果,而且人们对持续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失去信心以及中国政府的动态清零抗疫策略也正打击贷

经济学家表示,现有借款人不会立即感受到降息的效果,而且人们对持续下滑的房地产市场失去信心以及中国政府的动态清零抗疫策略也正打击贷款需求。动态清零策略寻求通过严格的出行限制来遏制疫情。 “这些都是无法用货币政策轻易化解的拖累因素。”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