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萎缩,非制造业疲软,就业岗位短缺正在恶化,这些经济增长乏力的新迹象令人质疑政府行动力度是否足够。

中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萎缩,非制造业疲软,就业岗位短缺正在恶化,这些经济增长乏力的新迹象令人质疑政府行动力度是否足够。 凯投宏观称,除非很快推出具体的支持措施,否则最近的需求低迷有可能陷入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亚洲制造业依然承压 主要地区PMI萎缩

亚洲制造业依然承压 主要地区PMI萎缩 亚洲制造业活动主要指标11月未能扭转悲观情绪,全球商品需求依然疲软,中国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抑制了乐观情绪。 根据标普全球(S&P Global)和日本商业银行au Jibun Bank星期五(12月1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虽然韩国和台湾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企稳迹象,日本则表现有些逊色。不过,财新中国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意外增长。 彭博社报道,越南PMI指数下降,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不愿支付更高价格,使工厂生产活动压缩。马来西亚和泰国的PMI指数有所改善,不过仍低于50荣枯线。 作为贸易行业的晴雨表,韩国制造业PMI终于结束连续16个月下滑局面,正好位于荣枯线50。由于需求出现改善迹象,工厂增加人手也加强了采购。韩国11月出口复苏加快回升,同比增长7.8%,得益于半导体出口好转。 台湾PMI升至48.3,为3月份以来最佳表现,而日本由于产出和新订单大幅下降表现变差。 与此同时,菲律宾和印尼的订单增加,推动其PMI,分别升至52.7和51.7。 标普经济师Maryam Baluch在谈到东南亚时指出:“如果客户需求继续减弱,将不利于未来几个月亚细安制造业的表现。此外整个地区对未来一年的商业信心依然低迷。” 亚洲制造业表现是衡量全球贸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最新的PMI数据表明各地情况不一。 2023年12月1日 3:35 PM

封面图片

财新中国1月制造业PMI连续第三个月扩张

财新中国1月制造业PMI连续第三个月扩张 最新财新PMI数据显示,制造业在持续改善,1月制造业PMI录得50.8,连续第三个月扩张,与疲软的官方数据形成对比。 财新网星期四(2月1日)公布,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0.8,与12月的数据相同,连续三个月高于荣枯线。这也是自2021年6月以来,该指数首次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彭博社报道称,上述数据符合经济学家的预期。 这一数据高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三(1月31日)公布的1月制造业PMI,后者录得49.2,较上个月微升0.2个百分,连续第四个月低于50的荣枯线,但结束了此前三个月的持续下滑。 与官方PMI相比,财新数据主要涵盖出口导向的企业,以及中国沿海地区的中小型企业。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官方调查可能描绘出更现实的经济图景,而差异可能源自于出口导向企业相对较强的表现。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称,市场景气度持续改善,制造业生产指数六个月内第五次高于荣枯线,新订单指数则连续六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海外需求有微弱增长,这也是新出口订单指数七个月来首次站上荣枯线。另外,制造业企业供给增加,采购量随之增加,不过供应商产能有所恢复,物流通畅度提升,供应商供应时间指数回归扩张区间。 不过,他也指出制造业就业仍然下降,以及价格水平疲弱。 2024年2月1日 11:57 AM

封面图片

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两个月处在萎缩状态

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两个月处在萎缩状态 最新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活动连续两个月处在萎缩状态。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天(6月30日)在官网公布,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与上月持平。指数在4月为50.4,之后在5月跌至49.5。 路透社早前展开调查后得出的预测中值也是49.5。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微降0.1,制造业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新订单指数均低位运行,企业反映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赵庆河也说,受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7和47.9,比上月下降5.2和2.5。从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较大。 中国非制造业活动在6月则持续扩张,但扩张步伐放缓。6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6。 赵庆河指出,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0.3,服务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低位运行,景气水平偏低。 赵庆河也说,建筑业扩张有所放缓。南方多地出现持续强降雨,建筑业施工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下降2.1。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4.7,表明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未来行业发展保持乐观。 6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5,但高于临界点。 2024年6月30日 10:24 AM

封面图片

“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下跌。一开始消费者会举双手欢迎,但各个公司会陷入价格的消耗战中,把制造业也拖下水,导致日本企业逐渐疲软,最终

#大公司负面消息 “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下跌。一开始消费者会举双手欢迎,但各个公司会陷入价格的消耗战中,把制造业也拖下水,导致日本企业逐渐疲软,最终引起全体国民收入的下降与企业雇佣率的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月刊《文艺春秋》在2009年10月号刊登文章,题为《优衣库荣而国灭》。

封面图片

美制造业萎缩幅度为近一年来最低 或已度过最糟时期

美制造业萎缩幅度为近一年来最低 或已度过最糟时期 一项衡量美国制造业活动的指数9月份萎缩幅度为至少近一年来最低,这为美国生产商带来希望最糟糕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彭博社报道,星期一(10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供应管理学会(ISM)制造业指数从8月份的47.6升至49,为去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虽然ISM指数低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萎缩,但最新数据超出大多数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继于6月触及多年低点后,ISM指数已上涨3点,创下2021年3月以来的最大三个月涨幅。 9月指数受到自2022年7月以来最强劲的产出增长以及工厂就业扩张的提振。新订单指标虽然仍显示萎缩,但也升至一年多来的高位。 制造业就业指标四个月来首次扩张,这令生产商在处理积压订单方面能更进一步。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也令生产商松了一口气。9月原材料支付价格指标下降4.6点至43.8,跌幅为四个月来最大。 尽管近一年来制造业一直处于萎缩状态,但恶化的速度正在放缓。面对高企的借贷成本和挥之不去的通胀,消费者支出仍具有一定韧性。此外,近来的政府数据显示企业对设备的需求8月反弹。 企业在削减库存方面取得进展,产量增长可能持续。ISM报告显示,一项衡量客户库存的指标以三个月来最快速度下降。工厂库存也出现萎缩。 与此同时,尽管供应链和价格持续企稳,但针对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罢工有可能导致汽车行业进展放缓。

封面图片

新加坡制造业产值扭转跌势 5月增长2.9%

新加坡制造业产值扭转跌势 5月增长2.9% 在电子业推动下,新加坡制造业产值扭转跌势,5月同比增长2.9%,扭转4月的1.2%跌幅。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星期三(6月26日)发布的预估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5月制造业产值环比上扬1.1%。若不包括生物医药领域,5月产值同比上涨10.1%,经季节性调整则环比增加7.7%。 该表现比市场预期好,彭博社较早前的调查显示,市场中位数预测制造业产值同比上扬1.4%。 从个别领域来看,占制造业产值权重最大的电子业产值,同比增加20.1%,当中所有领域都取得增长。化学业和交通工程业的产值也在5月份增加,同比涨幅分别为7.9%和7.8%。 表现最差的是生物医药制造业,5月产值同比萎缩42.6%。其中,药剂业产值大跌67.2%,主要因为生产的活性药物成分组合与去年同期不同。精密工程业和一般制造业的产值也在5月减少,同比跌幅分别为8.3%和4.4%。 2024年6月26日 1:0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