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经济学家陆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解除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后仅短暂复苏,并且房地产行业重新开始下行,这些表明政府宽松政策的影响

野村经济学家陆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解除动态清零抗疫政策后仅短暂复苏,并且房地产行业重新开始下行,这些表明政府宽松政策的影响可能较弱。他预计中国政府将宣布进一步的救援计划,不过这些措施可能是渐进式的。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央行行长:解除负利率后也很可能继续宽松政策

日央行行长:解除负利率后也很可能继续宽松政策 日本中央银行行长植田和男星期五(2月9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回答国会议员的提问时表示,他认为解除作为大规模货币宽松措施核心的负利率政策之后,也很可能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 共同社报道,货币政策正常化是近期金融领域的一大热门课题。前一天,央行副行长内田真一在演讲中指出,就算解除负利率,也很难想象会出现强势加息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不少投资者预测,日本央行会在今年三月或四月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取消负利率政策。分析认为,央行正副行长的谈话既是阐明政府的政策方向,也是为了平息金融市场的各种猜测。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星期五说,日本央行现在应考虑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并在通胀持续回升的情况下逐步加息。 IMF表示,日本经济持续复苏,产出缺口缩小和劳动力短缺加剧,国内需求正在取代成本上涨,成为通胀的主要驱动力。它认为短期内,日本央行重点应该转向收紧财政政策和逐步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同时保持金融稳定。 2024年2月9日 6:17 PM

封面图片

随着中国放弃新冠“清零”政策并转向重新开放,中国也将政策重点放回经济增长。经济学家最近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数月可能仍然疲软。

随着中国放弃新冠“清零”政策并转向重新开放,中国也将政策重点放回经济增长。经济学家最近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数月可能仍然疲软。 那么,中国经济离复苏还有多远?BBC驻中国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北京报道。

封面图片

#本周热读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放宽部分严格的防疫政策,释放出中国的抗疫持久战可能发生转变的信号。而将近两周后,动态清零似乎还

#本周热读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放宽部分严格的防疫政策,释放出中国的抗疫持久战可能发生转变的信号。而将近两周后,动态清零似乎还像以前一样看不到尽头。 根据野村周二的报告,中国有48个城市正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封控,影响到4.08亿人。而这些城市的GDP占到中国的40%。

封面图片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放宽部分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释放出中国的抗疫持久战可能发生转变的信号。而将近两周后,动态清零似乎还像以

本月早些时候,中国政府放宽部分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释放出中国的抗疫持久战可能发生转变的信号。而将近两周后,动态清零似乎还像以前一样看不到尽头。 根据野村周二的一份报告,中国有48个城市正在实施不同程度的封控,影响到4.08亿人。而这些城市的GDP占到中国的40%。

封面图片

美研究报告:中国结束清零后两个月超额死亡或达187万人

美研究报告:中国结束清零后两个月超额死亡或达187万人 美国的一项研究报告估计,中国放宽防疫政策后两个月内,由不同原因导致的超额死亡数字可能达到187万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超额死亡指的是特定地点和特定时期估计的总死亡人数,与没有冠病疫情等危机情况下的预计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 中国政府去年12月大幅放宽防疫政策,允许冠病患者居家隔离,并取消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阴性证明。 据路透社星期五(8月25日)报道,获得美国联邦资助的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Center)依据中国一些大学公布的死亡数据采样,以及在网上搜集到的信息,做出上述估计。 研究人员依据已刊登的讣告信息和百度搜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人员写道:“这些发现在理解冠病突然在人群中传播时,如何影响到死亡率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报告估计,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在除了西藏以外的中国大陆地区,30岁以上由不同原因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达到187万。 中国官方曾公布,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冠病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万9938例。 世卫组织官网提供迄今的中国冠病死亡数字为12万1628例。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尚未就路透社的置评请求做出回应。

封面图片

野村证券将202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3%下调至3.9%,202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从3.4%下调至1.8%。如果这

野村证券将2022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从4.3%下调至3.9%,202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预测从3.4%下调至1.8%。如果这一预测成真,那么2022年将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最低的年份之一。GDP全年增速3.9%这一数字不仅低于IMF星期二给出的4.4%估计,还远低于彭博社早先调查到的经济学家给出的5%增速的共识,更低于中国政府在今年“两会”上给出的5.5%增速的目标。 野村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星期四发表的研报里作出了上述调整。野村预测的基准情景是:“动态清零”政策在2022年夏季后出现有限的调整,而防疫政策直到2023年才出现实质性调整。野村此次下调经济增速预期是基于近期快速恶化的高频数据、中国“清零”政策所导致的封城和半封城严重阻碍经济增长和货物流动,且中国政府丝毫没有流露出改变“清零”政策的想法,而政府能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施加的积极作用远远不及“清零”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野村还预测,2022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增速都将回升至4.5%,而在低基数和防疫政策调整的带动下,2023年GDP增速能够反弹至5.1%。野村此前对2023年增速的预测为4.7%。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GDP增速最低的年份分别是2020年(2.2%)、1990年(3.9%)和1989年(4.2%)。如果不计受第一波疫情冲击的2020年,那么3.9%的GDP增幅将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跟1990年并列。 “疫情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个供给冲击。”陆挺认为,考虑到疫情已进入第三年,许多人存款减少,不得不减少支出;在疫情结束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家庭和私营企业可能会减少对住房等消费及资本品的投资。随着其他国家转向疫后经济开放,中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大下滑压力。由于跨境旅行存在限制以及生产和物流中断等原因,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下降。 政策方面,在4月15日央行宣布降准25个基点后,陆挺预计,2022年年中之前还有可能再降准25个基点,主要政策利率可能下调10个基点。此后,2022年年内预计将没有更多降息。政策支持重点将放在信用宽松上,特别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和房地产行业这两大传统的增长动力。“这些政策可能会对经济提供一些帮助,但真正的增长瓶颈依然存在。”他认为,对动态清零政策的调整是未来几个月经济复苏的关键。 在前一交易日突破6.40之后,4月2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报6.45,为2021年10月来新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海外逐渐意识到中国经济放缓的风险。但陆挺认为,全球市场仍低估了中国经济的放缓,而是将很多注意力都放在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上。 除野村和IMF之外,瑞银在1-2月和3月经济数据发布后,两次下调了对中国2022年经济增速的预期,目前的预测为4.2%。 (彭博社,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