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与法国财长通话 称愿意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何立峰与法国财长通话 称愿意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应约与法方牵头人,经济、财政及工业和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举行视像通话,就双方关切和中法经济财金对话深入交换意见。何立峰表示,中方愿与法方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经济财金对话,深化拓展汽车、航空、电信等领域合作,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勒梅尔表示,法方愿与中方加强沟通,为法中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2024-03-08 23:55:26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何立峰与法财长通话: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何立峰与法财长通话: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通话时说,中方愿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据新华社报道,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星期五(3月8日)应约同对话法方牵头人,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和数字主权部部长勒梅尔举行视频通话,就双方关切和中法经济财金对话深入交换意见。 何立峰表示,中方愿与法方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经济财金对话,深化拓展汽车、航空、电信等领域合作,推动中法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根据中方新闻稿,勒梅尔表示,法方愿与中方加强沟通,为法中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何立峰当时说,希望法国能够“稳定中欧关系基调”。他还说,中国愿意深化与法国在金融和科技创新等传统领域的合作。 勒梅尔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说,法国希望有更好的中国市场准入条件,并强调中美欧不存在脱钩可能性。 2024年3月9日 8:47 AM

封面图片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迈上新的台阶 商务部副部长李飞 7 月 9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中国与南亚国家经贸关系迈上新的台阶。以双边经贸联委会为主渠道,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经贸政策的协调,凝聚更多合作共识。此外,不断完善贸易畅通、投资合作工作组等机制,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完善与南亚国家自贸协定安排,进一步释放贸易和投资合作潜力。加强产业政策交流和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破除贸易投资壁垒和不合理限制,打造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加强与南亚国家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框架下合作,推动开放型区域经济发展,共同维护国际经贸规则,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鼓励和支持云南等地更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继续通过展会、电商等平台,畅通贸易投资渠道,深化同南亚国家经贸合作和人文交往,促进贸易投资融合发展。(上证报)

封面图片

中美经贸关系出现拐点?中国副财长:前提是平等尊重

中美经贸关系出现拐点?中国副财长:前提是平等尊重 针对中美两国的经贸牵头人完成互访,是否意味着两国经贸关系出现拐点,中国副财长廖岷称,中美互利合作动力强劲,但“前提是平等和相互尊重”,双方正当关切得到妥善回应。 据中国财政部官网消息,廖岷于当地时间星期五(11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主持召开吹风会上,向中国媒体介绍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访美的情况。 廖岷说,何立峰访美期间,与美国财长耶伦举行多轮会谈并共进工作晚餐,会谈时间累计达10个小时。会谈的目的是在7月双方北京会谈基础上,持续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为两国元首旧金山会晤做好经济成果准备,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轨道。 廖岷介绍,会谈期间,双方就中美经济关系、中美及全球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双方关切等议题交换意见,会谈坦诚、务实、深入,富有建设性。 廖岷说,会谈中,中方重点向美国介绍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中方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回升势头不断巩固,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涌现,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国发展有强大内生动力,中国政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坚定。 中方也在会谈中明确表达了在美对华双向投资限制、制裁打压中国企业、对华出口管制、对华加征关税等方面的关切。廖岷称,这些措施干扰两国间正常经贸往来,影响了企业经营预期,也无益于美国企业的长远利益,美国应采取切实行动回应中方关切,中国也将坚定不移捍卫自身正当发展权益。 廖岷说,访美期间,何立峰还分别与中资、美资企业代表座谈,阐述了中国对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的政策立场,宣介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态势及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回应了企业代表对两国经济关系的意见关切。 媒体提问时,针对新华社提问何立峰与耶伦完成互访,双方经济领域、商务领域工作组走上正轨,是否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出现拐点?廖岷回应说,中美经济关系根植于中美经济领域的共同利益,中美之间的互利合作动力强劲、基础雄厚、空间广阔,但“前提是平等和相互尊重”。双方的正当关切得到妥善回应,中美经贸关系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 2023年11月11日 2:15 PM

封面图片

王毅晤阿根廷外长 称两国携手推动中阿关系迈上新台阶

王毅晤阿根廷外长 称两国携手推动中阿关系迈上新台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在德国慕尼会见阿根廷外长蒙迪诺。双方出席在当地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王毅说,中方尊重阿根廷人民的选择,相信阿根廷有能力克服当前暂时困难,尽快走上发展振兴的道路。中阿之间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不存在现实冲突,中方愿同阿方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定位,继续将中阿关系放在双方外交重要位置,携手推动中阿关系迈上新台阶。王毅又说,中阿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为互利合作开辟更广阔前景。中方愿同阿方深化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支持阿方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蒙迪诺表示,阿中关系过去、现在、未来都很重要。很高兴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同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中国不仅是阿根廷第二大经贸伙伴,双方发展高度互补,合作潜力巨大。 2024-02-18 00:18:19 (1)

封面图片

习近平:推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推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 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并对哈萨克进行国事访问。他在哈萨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将与哈萨克总统托卡耶夫一道,深化全方位合作,就中哈关系未来作出新部署新规划,推动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习近平在文章表示,这是他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五次到访当地。期待通过这次访问,亲身感受哈萨克的新发展新变化,与托卡耶夫总统共商两国合作大计,携手擘画中哈关系和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蓝图。习近平说,11年前,他在哈萨克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得到哈萨克社会各界积极回应。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画卷就此展开,中哈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去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410亿美元。中国成为哈萨克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展望未来,中哈合作大有可为,而且必将大有作为。习近平指出,中哈经济产业各具特色,互补优势明显,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愿加快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公正的哈萨克」经济政策深度对接,进一步向哈方开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共用中国发展机遇。习近平又说,世界局势变乱交织,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既面临新威胁新挑战,也迎来新机遇新空间。中方愿意同哈方携手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坚决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阵营对抗,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2024-07-02 15:07:17 (1)

封面图片

习近平与马克龙通话 盼法方助力推动中欧关系积极发展

习近平与马克龙通话 盼法方助力推动中欧关系积极发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时表明,期盼法方助力推动中欧关系积极发展。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星期一(11月20日)下午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时指出,中法将在2024年迎来两国建交60周年。双方要传好历史的接力棒,坚守建交初心、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法关系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说,中方愿同法方保持高层交往,开好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新一次会议,推动教育、文化、科研等合作取得新进展,促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 他提到,中方赞赏法方积极参与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乐见更多法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欢迎更多法国企业来华投资,希望法方为中国企业赴法投资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方愿同法方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合作。 习近平也提及,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世界,中欧应该坚持做互利合作的伙伴。希望法方为推动中欧关系积极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法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良好。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对外发出中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力信号,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取得成功。 他说,即将在迪拜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将对《巴黎协定》进行首次盘点,总结评估实施进展,引导未来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应该维护《巴黎协定》制度框架,特别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国家贡献的自主性。 中法两国元首也就巴以冲突交换了意见。两国元首都认为,当务之急是避免巴以局势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不能出现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双方同意就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继续保持沟通,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作出贡献。 2023年11月20日 7:45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