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怀进鹏称国家处「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关键时期

全国两会|怀进鹏称国家处「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关键时期 在北京,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去年年底已超过60%,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国家正处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关键时期,建成教育强国、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在拔尖创新人才、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发力。怀进鹏说,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建构学段衔接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和培育体系,并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大学「分类特色发展」,建立分类评估机制。他又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拔尖创新人才是促进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最重要战略资源,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他又说,目前全国共有中小学幼儿园近49万所,在校学生2.3亿人,教师1610万人,中国基础教育花了大约20多年时间,就走完了已开发国家上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在世界9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第一个实现9年义务教育普及的国家。 2024-03-09 16:31:36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 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中国要求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 允许试错宽容失败 中国教育部要求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原创颠覆性成果。 中国教育部长怀进鹏星期六(3月9日)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的记者会上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要求教育系统加强构建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他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牵引源头创新的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人才,也需要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工程技术人才;既需要科学家,还需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及大批青年科技人才。 怀进鹏称,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时要从发现、守护、保护、培养、评价全过程理解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在基础教育推进探究实践的科学教育,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科学习惯,更好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他说,要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以科技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优化设置学科专业,更好地深化培养机制的改革和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化。 怀进鹏提出,要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他的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颠覆性成果。在人才培养上不断下“硬功夫、笨功夫,不走捷径、不取巧,愿意啃硬骨头”,坚持人才长期培养的目标。 2024年3月9日 4:04 PM

封面图片

中国统计局: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中国统计局:人口红利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中国出生率不断下滑,中国国家统计局称,中国人才资源量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星期四(2月29日)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发表对《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评读时,作出上述表述。 盛来运称,中国2023年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3.97万亿新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 但他也坦言,当前大国博弈竞争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关键期,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握紧高质量发展这把“总钥匙”。 盛来运说,中国要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从供给能力看,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突出;从需求潜力看,中国消费规模庞大,消费结构在迭代升级;从要素禀赋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11.05年,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人口红利”正在加快向“人才红利”转化。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个月公布,2023年末全国人口为14.0967亿人,较前一年减少208万人。中国人口在2022年末同比减少85万人,为1961年大饥荒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院长兼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科与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左学金去年11月出席研讨会时指出,中国人口负增长趋势可能延续到下世纪,应加速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需求结构转型。 2024年2月29日 9:01 PM

封面图片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发布会介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

【#我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发布会介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4年,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5亿,#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创新主体和人才的活力进一步释放,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解读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的微博视频 via 人民日报的微博 Invalid media: video

封面图片

全国两会|王晓萍称人才培养需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需求

全国两会|王晓萍称人才培养需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需求 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举行民生主题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现时全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但适应新产业、新模式、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认为人才培养需要更好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的需求。她又说,将会延续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更好释放政策红利。住房及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说,去年个别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稳定市场的任务依然艰巨,当局已指导地方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提出项目白名单,现时项目达到6000多个,截至二月底,已经通过商业银行审批的贷款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他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该破产的破产、该重组的重组」。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表示,国家基础教育正迈入全面提升品质的新阶段,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让整个教育发展成果和人才培养更公平地惠及适龄儿童和青少年,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学位供给要扩优提质,将进一步持续改善中西部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2024-03-09 18:51:18

封面图片

王晓萍称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 形成近悦远来引才用才格局

王晓萍称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 形成近悦远来引才用才格局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本港出席首届「香港·全球人才高峰会」。她致辞时指,近年来中国政府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格局进一步形成。王晓萍表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才资源,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技能人才超过两亿,人力资源素质不断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人才国际竞争优势稳步增强,研发人员总量和国际专利申请居世界首位。中国正在成为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度整合、创新活动高度活跃的全球人才高地,为支持香港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提供坚实基础。她指出,中央政府十分重视香港在人才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开展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港施展抱负。特别是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的战略定位,支持建设粤港澳高水平人才高地,吸引全球高层次创新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带动湾区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她又说,希望内地特别是大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紧密对接香港引才需求,在工作便利、职业发展、服务保障、优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完善政策举措,为香港建设国际人才枢纽提供良好助力,支持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更大发展。 2024-05-07 10:42:01

封面图片

【#我国将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明确,加快建设高质

【#我国将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明确,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成果转化效能。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鼓励国外高水平理工类大学来华合作办学。网页链接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