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于浸大举行 展品包括隋唐石经等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于浸大举行 展品包括隋唐石经等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明日起在浸大举行,展出的43件珍藏,包括隋、唐和近代不同时期的石经、木经和纸经文物。在北京的云居寺有「北京的敦煌」之称,由隋代高僧静琬大师所建,静琬大师鉴于不少纸本和木刻的佛经都被销毁,但石刻佛经可以保存下来,于是开创刻经活动,云居寺由隋代至明代刻制逾1.4万块石经。今次由浸大、福慧国际慈善基金及中西文化艺术发展协会合办的展览,展品包括17件全球首次展出的石经拓片,即由石刻再拓印在纸上的经文,当中包括在西元1147年雕刻的《释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罗尼》集卷第三石经拓片,是研究唐代中国和印度音韵学的宝贵资料。另外展览亦展出木经拓片,包括朱砂拓印的「海会图」,是清代雍正年间雕刻的龙藏木经的印刷图,讲述佛祖第一次在印度的灵山为弟子讲经说法时的场面。展览现场亦设有工作坊,让公众亲身体验木经板拓印,也可佩戴虚拟实境眼镜,感受房山石刻起缘地的真实场景。展览免费开放,展期至本月14日。 2024-04-01 18:29:42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