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雯吁放宽上市规则让国际金融等企业于香港扎根

洪雯吁放宽上市规则让国际金融等企业于香港扎根 行政长官到立法会出席互动交流答问会,议员洪雯会后形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离地」的问题,虽然大部分国际金融业务都以香港为平台,但实际上企业并没有真正在香港扎根,对本地经济并没有太大的贡献和关联。她以2018年政府修订上市规则引入18A章为例,香港作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的融资中心,之后吸引到超过50间企业来港上市,其中只有2间企业与香港本地有实质联系,本地生物科技产业与企业并未从中真正受益。洪雯建议,政府充分利用早前成立的香港投资管理公司作为一个「政策工具」,考虑进一步放宽上市规则的18A和18C章的门槛,要求有关上市企业需要在香港进行研发或开展新业务,从而促使这些企业能够在香港扎根,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于本地产业发展。她强调这些建议的出发点是在于提供适当的诱因措施,而非设置强制性的要求或限制,希望通过政策引导,推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与本地经济发展实现更好的融合。 2024-06-13 13:35:47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助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助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支持中国大陆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优化大陆与香港的互联互通,助力香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证监星期五(4月19日)宣布的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支持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优化基金互认安排;支持大陆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 中证监指出,这五项措施旨在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中证监没有交代上述五项措施细则及具体实施的时间表,仅说会同香港证监会等各有关方面,指导两地交易所和结算公司等,共同推动上述政策举措尽早平稳落地实施。 香港《星岛日报》报道称,上述措施中最主要的是ETF通的优化。大陆与香港ETF通最初于2022年7月启动,纳入ETF通的产品必须在日均资产规模、上市地股票权重、沪深港个股权重占比方面满足一定的要求。 此次扩容是在上述三方面作出优化。其中南向交易近六个月的日均资产规模门槛从17亿元(港元,下同,2.96亿新元)降至5.5亿元;下调ETF跟踪标的指数的权重占比要求,南向交易香港上市股票权重占比从不低于90%降至不少于60%;港股通股票权重占比从恒指、国指、科指及生科指数不低于70%(其他指数不低于80%)统一降至60%。 港交所星期五发布通告说,上述措施预计需要三个月时间准备。 香港财政司长陈茂波说,国家支持大陆行业龙头企业来港上市,有利香港新股市场,让更多具长远发展和回报潜力的企业在港上市,带动二级市场发展。 他说,香港将尽快豁免房地产投资信讬基金的单位转让印花税、延长开放式基金型公司及房地产投资信讬基金资助计划、优化集体投资计划及房地产投资信讬基金规管制度等,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和开拓新资金来源。 有金融界人士形容,这是中央政府提振香港金融市场的实际行动,预计将陆续有大陆龙头企业提交香港上市申请,最快年底可挂牌上市,今年下半年香港资本市场可能迎来小阳春。 ... 2024年4月20日 10:54 AM

封面图片

香港举行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 多位华尔街大佬出席

香港举行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 多位华尔街大佬出席 香港本周举行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其中不乏华尔街重量级人物出席,包括高盛首席执行官所罗门(David Solomon)和摩根士丹利首席执行官戈尔曼(James Gorman)。 根据彭博社,香港金管局本周将连续第二年举行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在实施了几年冠病疫情防控措施、政治气候变得严峻之后,香港在2022年创办这一峰会以重振信心。今年的峰会将于星期一(11月6日)至星期三(8日)召开,主题是“驾驭复杂的环境”。 约有300名高管料将出席,其中不乏重量级人物,除了上述提及的所罗门和戈尔曼,还包括创办对冲基金Citadel的格里芬(Ken Griffin)等人。 穆迪分析经济学家林师顺(Heron Lim)分析说:“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可能被视为向关键决策者推销香港吸引力的最佳方式。” 他并说:“但考虑到大趋势,全球投资者进一步扎根前,要相信的不仅是香港、而且还有中国(大陆)未来的增长潜力。” 2023年11月6日 8:19 PM

封面图片

港官员:香港变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说法站不住脚

港官员:香港变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说法站不住脚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长许正宇强调,香港金融市场具备“国际性”“综合性”及“增长性”的特点,变成“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社交平台“小红书”出现了一些含香港市景的视频和图片,并写上“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前世界金融中心遗址”或是“前亚洲金融中心遗址”。 许正宇星期五(12月1日)在博客上强调,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是一座高楼或一块石碑,施加压力即可使之倒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就倚靠的是一国两制的独特地位,政府、监管机构和业界的长期耕耘,以及国际投融资者的口碑。 许正宇说:“我们有信心、底气和能力持续建设一个更有深度和广度的国际金融中心。”他认为,中长期而言,香港金融市场面对的机遇肯定大于挑战。 2023年12月1日 10:11 PM

封面图片

港澳办副主任:香港不可能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港澳办副主任:香港不可能是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港澳办副主任王灵桂说,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稳固,不可能是“遗址”。 综合《星岛日报》和香港电台报道,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王灵桂星期天(3月10日)接受电台采访。 针对特区政府提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立法会首读二读时间是否太短的问题,王灵桂回应时说,立法时间取决于实效,只要符合程序要求,都是正确的。 对于社会上有人担心23条立法会影响言论自由和外资赴港,他说,留意到特区政府已就有关问题发表全面详细的解释,他完全同意有关解释。 对于有声音质疑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王灵桂认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不可能是“遗址”,他说,香港有背靠中国大陆、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 香港一直以国际金融中心和营商枢纽的地位著称,但几年前开始有跨国企业陆续撤离,疫情后该趋势仍持续。有中国大陆网民调侃香港快将沦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小红书更出现“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图文。 2024年3月10日 1:21 PM

封面图片

李家超:国际金融中心必然开放予全世界

李家超:国际金融中心必然开放予全世界 行政长官李家超到立法会出席互动交流答问会,指国际金融中心一定让全世界资金自由流通,否则只属于地方金融中心,强调这个并非香港的定位。他表示,国际金融中心必然是国际化和开放予全世界,但不会忘记扶持香港公司。对于发展低空经济,李家超表示,关注安全以及信号等问题,认为要有相关配套。 2024-06-13 16:18:49

封面图片

港金管局盼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引入更多资金

港金管局盼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引入更多资金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希望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凝聚环球金融领袖,展示香港优势,长远而言,吸引更多资金进入香港市场。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香港将于11月7日和8日再办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预计将有多达300名全球顶尖金融机构负责人与会。 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今年已进入第二届,去年峰会恰逢香港挂出八号风球,仍有逾200名金融机构负责人出席,引起极大反响。今年的峰会规模明显扩大,根据金管局披露的峰会日程,摩根士丹利、高盛、黑石、花旗集团等美国华尔街重量级的金融机构,将派出董事长或行政总裁等高层人士参与不同环节的讨论。 余伟文表示,去年峰会反应理想,今年“入场券”更是一票难求,目前还有很长的轮候名单。 他说,今年再办金融峰会,希望达到一个目的,即金融领袖能亲身赴港,感受香港的活力和机遇。他希望峰会进一步巩固投资者信心,并不排除峰会将恒常化举行。 余伟文说:“他们来到了解增多,往后是否投资,资金是否进来,要讲时机,但是起码他对我们香港作为一个平台(的)信任和信心巩固了,时机到了,种子种下,他们的资金,他们的人就会来。” 他指出,香港最大的机遇,就是有一个独特的角色,即连接内地和环球市场。 根据峰会日程,星期一(6日)晚将举办欢迎晚宴,7日至8日是主要峰会和研讨会。参与峰会的机构将涵盖银行、证券、资产管理、主权财富基金、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等各个金融界别。 2023年11月6日 2:1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