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隐公署近半年收约600宗查询 市民忧个人资料被套取作诈骗

私隐公署近半年收约600宗查询 市民忧个人资料被套取作诈骗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说,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近半年收到约600宗、有关市民担心个人资料被套取作诈骗用途的查询,她表示,骗徒许多时用短讯,电邮或电话,有时甚至能说出接听人士的名称,继而套取个人资料,包括银行户口号码和信用卡号码。她提醒市民,要小心保存生物特征的资料,如接获不明来历的电话,要求视像面谈,便须提高警觉,因为对方可以透过视像通话,套取面容或声音资料,然后用深度伪造的技术,假扮他人行骗。 钟丽玲在一个电视节目提到,上半年共接获97宗资料外泄事故,公私营机构的比例是三比七,第二季数字较第一季上升七成。她认为,在数码年代,这类事故在全世界都上升,机构对个人资料的保安工作要做足,员工的防御意识亦要提高。她透露公署正研究修订私隐条例,直接处罚违规机构,增加阻吓力,强调会考虑事件的受影响人数,资料性质,敏感程度等以定罚则。 2024-07-13 12:04:00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私隐专员公署去年接获157宗个人资料外泄事故通报 创历年新高

私隐专员公署去年接获157宗个人资料外泄事故通报 创历年新高 私隐专员公署发表2023年工作报告,共接获157宗个人资料外泄事故通报,创历年新高,当中48宗来自公营机构、109宗来自私营机构,较2022年的105宗大幅增加近5成,事故涉及黑客入侵、遗失文件或便携代装置、经电邮、邮递或传真意外披露个人资料等。公署亦提到,涉及黑客入侵的资料外泄事故由2022年的29宗,大幅增加超过一倍至64宗。公署表示,在去年共收到3500多宗投诉个案,较2022年下跌约7%,主要由于在过往一年处理的「起底」个案大幅减少,近92%的投诉个案涉及投诉私营机构或个别人士。至于打击「起底」行为,公署表示,去年共处理756宗「起底」个案,较2022年1764宗大幅减少57%。在公署接获的525宗「起底」投诉中,「起底」主因包括金钱纠纷、家人及感情纠纷等。公署共展开30次拘捕行动,共31人被捕。 2024-01-29 11:23:03

封面图片

私隐公署发布有关人工智能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

私隐公署发布有关人工智能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发布有关人工智能的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表示,越来越多机构使用人工智能,当中带来个人资料的风险,期望相关指引,可协助机构在采购、实施及使用人工智能时,遵从《私隐条例》的相关规定。 2024-06-11 12:31:46

封面图片

【香港准备封锁Telegram了】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正积极考虑首次引用《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66L条所赋予的权力,停止或限

【香港准备封锁Telegram了】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正积极考虑首次引用《个人资料(私隐)条例》第66L条所赋予的权力,停止或限制市民接达相关平台上有关讯息发布所在的部分,甚至是整个平台。 #抽屉IT

封面图片

私隐专员公署关注「世界币」项目收集市民虹膜信息涉严重私隐风险

私隐专员公署关注「世界币」项目收集市民虹膜信息涉严重私隐风险 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表示,关注Worldcoin「世界币」在港的运作涉及严重个人资料私隐风险,有关机构收集和处理敏感个人资料的情况,可能违反《私隐条例》。公署至今未有收到投诉,但主动启动调查,下午根据法庭手令,进入6间分别位于油麻地、观塘、湾仔、数码港、中环和铜锣湾的处所调查,要求交出相关文件和资料。公署表示,项目声称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全球适用个人身分识别系统 WorldID,及全球性通用加密货币 Worldcoin,其中 WorldID用作分别人类和人工智能身分,参与项目人士要先下载名为 Worldapp的软件及预约,再透过设置在不同地点的虹膜扫描装置收集信息,借此获取注册身分,并免费获得虚拟货币「世界币」。公署认为虹膜信息属生物辨识资料,属敏感个人资料。至于本港参与项目的人数、项目负责人身分、及过程中会否要求使用者同意收集资料,是调查方向之一。公署提到「世界币」上月由1个营运点增至5个,现时有4个营运点,部分可以收集虹膜资料,又指公署无权禁止6间处所营运,但呼吁市民对「世界币」提高警惕,小心保护敏感的个人资料,切勿随便参与收集敏感个人资料的活动,例如「虹膜扫瞄」,市民在提供生物辨识资料前,亦需要考虑机构收集的合法性和目的、保留期限、以及采取的相关安全措施。 2024-01-31 16:40:45 (2)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私隐专员公署发布人工智能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

#港闻 【Now新闻台】私隐专员公署发布人工智能个人资料保障模范框架。 框架建基于一般业务流程,向采购、实施及使用任何种类的AI系统机构,就保障个人资料私隐方面提供建议及最佳行事常规,包括进行风险评估及人为监督等,以协助机构遵从私隐条例的规定,以及了解AI可能造成的个人资料风险。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私隐专员公署拘捕一名男子,涉嫌在网上披露旧同事个人资料。

#港闻 【Now新闻台】私隐专员公署拘捕一名男子,涉嫌在网上披露旧同事个人资料。 私隐专员公署调查显示,被捕的65岁男子,2月与一名同事发生纠纷,翌月初离职,并在同月中旬,在社交媒体个人帐户发布两条讯息,披露该名前同事的中英文姓名、电话号码、照片、工作职位及地址等个人资料,并负面评论他。 被捕男子涉嫌在未经资料当事人同意下,披露了他的个人资料,获准保释候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