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创建维生素酯高效制备新方法

科研人员创建维生素酯高效制备新方法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消息,其油料品质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通过创建超声强化界面酶催化技术,实现了棕榈酸酯、油酸酯、亚油酸酯和亚麻酸酯等 4 种维生素 A 酯的高效酶法制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超声波声化学》上。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研人员创建维生素酯高效制备新方法

科研人员创建维生素酯高效制备新方法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消息,其油料品质与加工利用创新团队通过创建超声强化界面酶催化技术,实现了棕榈酸酯、油酸酯、亚油酸酯和亚麻酸酯等 4 种维生素 A 酯的高效酶法制备。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超声波声化学》上。研究团队针对上述技术瓶颈,创建了超声强化界面酶催化技术,通过双功能载体固定化有效提高了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合超声波物理场强化,使油水两相接触面积提升 17.5 倍,反应 30 分钟转化率即可达 95% 以上,为维生素 A 酯类衍生物绿色制备和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新华社)

封面图片

金达威:目前维生素价格有所改善 预期转好

金达威:目前维生素价格有所改善 预期转好 金达威 (002626) 在机构调研时表示,与前段时间相比,目前维生素价格有所改善,预期转好。另外,公司拥有 “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研发平台,建立了规模化的生物酶库平台,拥有深厚的合成生物学技术积累,今后在推动原料创新上,能够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产品功效、安全性和产品质量,推动原料制造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无需维生素B12就能生存的藻类

科学家发现无需维生素B12就能生存的藻类 缺乏维生素 B12 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致命。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缺乏维生素 B12 也会影响某些类型的藻类。然而,最近对暴露于各种铁和维生素 B12 条件下的棕囊藻(Phaeocystisantarctica)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生物在没有 B12 的情况下也能生存。这一发现与早先通过计算机基因组序列分析得出的预测相矛盾,表明藻类对 B12 缺乏具有意想不到的适应能力。这种藻类原产于南大洋,一开始是单细胞,可以转化成毫米级的菌落。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由麻省理工学院、世界卫生组织科学研究所(WHOI)、J.C. 文特尔研究所(J.C. Venter Institute)和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UCSD)共同完成。研究发现,与其他关键性极地浮游植物不同的是,棕囊藻可以在有或没有维生素 B12 的情况下存活。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资深科学家 Makoto Saito 说:"维生素 B12 对藻类的新陈代谢非常重要,因为它能让藻类更有效地制造一种关键氨基酸。当无法获得维生素 B12 时,生命就有办法更慢地制造这些氨基酸,导致它们的生长速度也变慢。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氨基酸蛋氨酸的酶有两种形式,一种需要 B12,另一种则慢得多,但不需要 B12。这意味着棕囊藻有能力适应并在 B12 含量低的情况下生存。"研究人员在罗斯海的帕尔默号考察船上对棕囊藻进行研究。资料来源:Makoto Saito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养物中研究了棕囊藻的蛋白质,并在野外样本中寻找关键蛋白质,从而得出结论。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发现这种藻类有一种不依赖于 B12 的蛋氨酸合成酶融合蛋白(MetE)。MetE基因并不是新的基因,但以前认为棕囊藻并不具备这种基因。MetE 使藻类能够灵活地适应维生素 B12 含量低的情况。"这项研究表明,实际情况更为复杂。"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迪帕-拉奥(Deepa Rao)说:"对于大多数藻类来说,保持灵活的新陈代谢对B12是有益的,因为海水中的维生素供应非常稀缺。有了这种灵活性,即使它们无法从环境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也能制造必需氨基酸。这意味着,将藻类划分为需要或不需要B12可能过于简单化了。"一座冰山漂浮在南极洲寒冷的海水中。图片来源: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Makoto Saito 拍摄生活在食物网底部的南极洲一直被认为完全受铁营养的控制。MetE 基因的发现还表明,维生素 B12 也可能是一个因素。由于棕囊藻中含有维生素 B12,这种藻类的适应能力使其具有在早春绽放的潜在优势,因为此时产生 B12 的细菌比较稀少。这一发现对气候变化也有影响,棕囊藻所在的南大洋在地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越来越多的铁从融化的冰川中进入南大洋沿岸,"Saito 说。"预测铁元素之后的下一个限制因素非常重要,B12 似乎就是其中之一。"气候建模人员想知道海洋中生长了多少藻类,以便做出正确的预测,他们已经将铁参数化,但还没有将 B12 纳入这些模型中。"我们尤其有兴趣了解藻类多样性的程度。"这项研究的合著者、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J. Craig Venter 研究所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联合教授 Andy Allen 说:"我们很想知道独立于 B12 的藻类在温暖的南大洋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由于在新陈代谢效率方面B12的独立性是有代价的,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需要维生素B12的品种是否会变得依赖于生产B12的细菌"。发现棕囊藻有能力适应最低限度的维生素B12供应后,发现以前被认为严格使用维生素B12的许多其他藻类也有同样的能力。这项研究的发现将为今后有关碳循环以及不同类型的藻类如何在南大洋寒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研究铺平道路。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探索维生素A在精神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人员探索维生素A在精神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与维生素 A 或视黄醇水平有关,众所周知,维生素 A(或视黄醇)在脑细胞的分化、成熟和突触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illiam Reay 及其同事的新研究结合了数千个个体基因组的汇总统计数据,找出了调节血液中视黄醇水平的遗传因素。凯恩斯教授说:"我们基本上将视黄醇水平与基因变异相匹配,从而更好地了解了参与血液中视黄醇吸收和转运的基因。"除了了解人类视黄醇水平的遗传结构外,凯恩斯教授说,这项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更好地了解视黄醇在一系列复杂健康状况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影响视黄醇的基因变异来替代大型基因研究中的维生素水平,这些研究涉及数百万与17000多个特征相关的个体。与观察性研究相比,这是一种强大的方法,因为它不会受到相关性或反向因果关系的干扰。""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支持视黄醇在炎症、血浆脂质、脂肪率、视力、微生物组、大脑结构/连接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其他一些性状中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我们使用合成视黄醇作为药物,并有可能通过基因信息精准医学方法指导其应用。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体内视黄醇水平较低。"要全面了解视黄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确实知道它非常重要,而且很有效。"凯恩斯教授说:"就像盐和糖一样,我们需要足够的维生素,但如果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各种问题。"维生素 A 是一种脂溶性营养素,在肉类以及绿色和橙色植物中含量丰富。植物中的β-胡萝卜素在肝脏中转化为视黄醇。过多的维生素 A 也会对发育中的胎儿造成影响,因此孕妇和育龄妇女应慎用高剂量的补充剂和维甲酸类药物。应始终在医生的建议下适量服用。"视黄醇对我们的大脑、免疫系统、皮肤和视力等多方面的发育都非常重要。了解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它来改善人类健康非常重要,"凯恩斯教授说。点击此处阅读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题为《循环视黄醇的遗传影响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研究报告。参考文献:"循环视黄醇的遗传影响及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024 年 2 月 19 日,《自然通讯》。 DOI: 10.1038/s41467-024-45779-x这项研究由医学研究委员会和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资助。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蛋白质是冬瓜的7.7倍 这种“长寿菜”现在吃正好

维生素C是西梅的16倍,蛋白质是冬瓜的7.7倍 这种“长寿菜”现在吃正好 马齿苋的营养价值李时珍在描述马齿苋时,评价为“其叶比并如马齿,而性滑利似苋”,马齿苋因此而得名。马齿苋是一种多肉植物,有着肥厚多汁的叶片,色泽翠绿,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由于它生长迅速,容易繁殖,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杂草。马齿苋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盐碱地,马齿苋依然可以存活。在我国的东北、山东、福建等不同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在世界的其他温带、热带地区,比如欧洲、北非、中东、亚洲等地区都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马齿苋的营养价值逐渐被发掘,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养生蔬菜。ω-3 脂肪酸马齿苋最突出的营养价值,就是 ω-3 脂肪酸含量非常高。要知道,植物性食物中,ω-3 脂肪酸的含量很少,100 克鲜马齿苋叶约 300~400 毫克 ω-3 脂肪酸,这个含量比鲈鱼和带鱼还要高,大约是带鱼含量的2倍,而植物性食物里大多没有ω-3 脂肪酸,因此马齿苋也被认为是 α-亚麻酸最丰富的植物来源之一。α-亚麻酸是一种 ω-3 脂肪酸,对于人体生长、发育、预防多种心血管疾病以及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至关重要。由于饮食中 ω-3 脂肪酸普遍缺乏,因此很多人会把马齿苋进行栽培食用。对于不吃鱼并且没有额外吃鱼油、藻油的人,马齿苋是补充 ω-3 脂肪酸的优秀食物。蛋白质每 100 克马齿苋中,蛋白质含量高达 2.3g 左右,这个含量在植物性食物中属于较高水平,可以媲美扁豆、豆角等鲜豆类蔬菜,还是冬瓜的7.7倍、白萝卜和南瓜的3.3倍、鲜芸豆和圆茄子的2.9倍。维生素马齿苋的维生素含量也相当可观,特别是维生素 C,每 100 克中含有约  23mg,和柑橘类的水平相当,是西梅的16.4倍、苹果和火龙果的7.7倍、杏的5.8倍,远超许多常见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 C 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损害,预防多种疾病。除了维生素 C,马齿苋还富含 β-胡萝卜素、维生素 E 等抗氧化剂,这些成分对于保护视力、皮肤健康和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矿物质矿物质方面,马齿苋同样不遑多让。马齿苋的钙含量丰富,每 100g 中含有约 87mg 的钙,是不错的补钙蔬菜。它富含钾(494mg/100g)和镁(68mg/100g),这些矿物质对降血压和心脏健康都有好处。除了以上营养突出外,马齿苋含有去甲肾上腺素,这种物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有助于降低血糖。另外,让马齿苋里黏黏糊糊的成分其实是多糖,多糖同样有助于延缓血糖的上升速度。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指出,马齿苋能显著降低血浆空腹血糖水平。马齿苋咋吃?马齿苋的水分含量高达 90%以上,所以吃起来多汁爽口。和其他野菜不同的是,马齿苋本身没有苦味或者涩味,微微有一些咸味和酸味,所以福建等地区会把马齿苋叫做“酸菜”。马齿苋的所有部分都可以吃,不同国家马齿苋的吃法不同。澳大利亚原住民以马齿苋种子制饼。希腊人则将其叶茎与菲达奶酪等食材混合,用于制作沙拉、炖煮或砂锅菜。土耳其人视其为蔬菜进行烹调,也有的会被制作成沙拉、糕点、酸奶黄瓜酱。葡萄牙阿连特茹地区会用马齿苋煮制传统汤,并在上面放上浸泡过的面包、荷包蛋或山羊奶酪。在咱们这个美食大国,马齿苋的吃法可就更多了!你可以焯水后凉拌,或者用干辣椒、蒜末爆炒,爽口下饭。你也可以将马齿苋和鸡蛋做成香煎小饼,或者混合在一起炒,香味扑鼻。当然,你还可以做成蒸菜,或者做成包子、饺子、馅饼、窝窝头等主食。吃马齿苋要注意 2 件事虽然马齿苋营养丰富,但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 点,否则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马齿苋草酸含量高,推荐先焯水马齿苋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草酸,含量高达 1460mg/100g,这种物质在人体内容易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会增加结石的风险。因此,在食用马齿苋之前应将其放入开水中焯烫一下以去除大部分草酸。不要乱吃野生马齿苋,它们存在重金属超标风险路边野生的马齿苋受到汽车尾气、农药等污染物的污染,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或其他有害物质残留风险。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应避免食用路边野生的马齿苋。根据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7 种野菜的铜,镉,铅含量水平测定及其污染状况评价》实验数据,马齿苋铅、镉和铜的含量,分别是最高残留量的 21 倍、4 倍和 1.8 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路边、公园路的马齿苋有些人辨认不出来,可能会把它和某些长得相似的植物混淆,误食可能引发中毒风险。所以,如果需要食用马齿苋的话,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或自己种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这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近8倍 更是被誉为“窜稀神器”

这种水果维生素C含量是橙子的近8倍 更是被誉为“窜稀神器” 油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水果,它的营养又如何?吃了它真的能让人“一泻千里”吗?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说油柑。油柑让人“又爱又恨”?油柑是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的果实,又名余甘果、油甘子、余甘子、庵摩勒、滇橄榄等,虽然油柑的名字里带“柑”字,但和柑橘类水果没啥关系;即便它也叫滇橄榄,跟橄榄也没啥关系。油柑属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特色水果,原产于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在我国有 18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栽培地区是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地方。没吃过的朋友可能会好奇:油柑是啥味儿的呀?油柑这种水果,可以说是让人“爱恨交加”。它肉质丰满,呈扁圆形,有深棱纹,果皮黄绿色,酸甜微涩,回味甘甜。喜欢吃它的人觉得贼好吃,不喜欢的人咬一口就能皱出满脸褶子。如果你是第一次吃油柑,会明显感受到又酸又涩,简直难以下咽,但如果咽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就能体会到喉咙中有一丝甘甜,这也就是大家说的“5 秒回甘”。正因为它“初食极酸涩,良久乃甘”,所以得名余甘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神奇口味”产生,是因为油柑中含有较高的鞣酸、有机酸以及酚类物质、多糖等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鞣酸是导致出现涩味的主要成分,油柑的鞣酸含量约为 45%,这含量可不低!我们平时吃的口感比较涩的柿子,含量最高也就 4%以上。涩其实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触感,当鞣酸接触到舌头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涩,这是因为鞣酸会让唾液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团,从而增加了表面摩擦力。一般情况下,越是成熟度低的食物鞣酸的含量就越高,吃起来就会越涩。这是植物的一种防御手段,避免自己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动物吃掉(因为这样就会“英年早逝”,不能散播成熟的种子,就会没有后代)。另外,油柑中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包括苹果酸、富马酸、酒石酸、柠檬酸、乳酸、草酸、乙酸,它们是油柑酸味的主要来源。回甘时候出现的一股甘甜,可能是因为鞣酸和唾液蛋白质凝结成的物质慢慢褪去,涩味逐渐消失后甜味才被我们感受到,回甘的效果就出现了。油柑的营养怎么样?油柑有“生命之果”的美称,营养还是挺不错的,含有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钾、镁、锌、硒等营养。其中维生素 C 含量很优秀,《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油柑的维生素 C 含量为 62mg/100g,根据这个含量,吃两三把就能补充一般人群每日维生素 C 需求量的近 60%了。一把油柑约100克。图源:作者拍摄有文献数据显示,有些油柑品种的维生素 C 含量大多超过了 100mg/100g,有研究人员对比了 9 个不同品种的油柑,包括“特甜”“TZ1”“BLG1”“兰丰 1 号”“榕甜”“甜种”“玻璃甘”“青皮”“饼甘”。结果显示:这 9 个品种中,维生素 C 含量最低的是甜种,含量为 98.3mg/100g;最高的是饼甘,含量为 267.7mg/100g,这含量是橙子的近 8 倍呢。根据文献中的数据,油柑的矿物质钾、镁含量也都不错,分别为 76.3mg/100g~251.7mg/100g、19.2mg/100g~46.5mg/100g,我们平时吃的香蕉钾和镁的含量分别是 256mg/100g、43mg/100g,饮食中多摄入钾和镁,对平稳血压有帮助。另外,油柑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比如多酚类物质、黄酮类物质等,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癌症、调控血糖等方面也都很有帮助。至于油柑的热量,仅为 45kcal/100g,还没有苹果高呢。每天来 1 把,减肥的小伙伴不用担心会发胖!油柑是“窜稀神器”?随着油柑饮品的爆火,吸引了很多人尝试它的美味,减肥的小伙伴更是把它誉为了“窜稀神器”“刮油神器”,号称喝了以后能“一泻千里”,助减肥一臂之力。油柑真有这么厉害吗?吃了就必须得跑“WC”?其实,这事因人而异。有的人吃油柑可能会有些胃肠不适的反应,而有些人吃完状态依旧。要想促进排便,要么就是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要么就是含有一些多糖成分,会刺激肠道产生排便反应。油柑中这两种成分含量如何呢?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显示,油柑的膳食纤维含量挺高的,仅仅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就高达 3.4g/100g,是苹果和火龙果的近 2 倍呢。不过,也有文献对比了 9 个油柑品种的膳食纤维含量,几乎都在 1.2g/100g~1.9g/100g 之间,这含量并不突出,和我们平时吃的芒果、橘子、苹果差不多。至于多糖含量,有文献对比了 16 份油柑,发现其糖含量比较低,总糖含量为 3.93%~6.73%;不过也有一些品种的油柑糖含量较高,达到了 15%以上,比如南带甘、柴甘、小甜甘品种的糖含量分别高达 17.76%、17.52%、19.15%。所以,综合来看,吃油柑是否能促进排便这个事不能一概而论,不仅和个人体质有关,也和品种有关。总结:油柑入口先是酸涩难耐,后又丝丝甘甜,给人带来了奇妙的味觉体验之旅。同时还能为我们补充丰富的维生素 C、矿物质钾、镁等营养。在吃法上,除了能洗干净后直接鲜食,还可以打成果汁、煮水、煲汤、蘸酱油、配茶喝。参考文献[1]杨婉媛,陈晓维,刘杜娟,等.余甘子的生物活性及加工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22,49(07):120-130.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2.07.016.[2]王建超,何银莺,刘鑫铭,沈朝贵,陈发兴,郭林榕.我国16份余甘子种质资源果实的综合品质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3):125-135[3]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4]王建超,陈志峰,刘鑫铭,陈婷,郭林榕.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果树学报,2018,35(1):108-117[5]王睿文.余甘子果实生理品质及其耐贮性研究[D].福建农林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