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14 人因不履行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被追究刑责

最高检:14 人因不履行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被追究刑责 最高人民检察院 7 月 5 日发布落实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有关情况显示,2020 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对 14 名不履行强制报告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检等六部门 5 日还发布了一批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中,酒店经营者、教师、医生等在工作中发现未成年人被侵害的有关情况后,及时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施暴者被绳之以法。 最高检未成年人检察厅负责人表示,检察机关将持续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落实落细,不断加强普法宣传,压实报告主体责任,完善奖励和追责机制,确保强制报告制度刚性运行。(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应勇:未成年人重罪符合条件要追究刑责

应勇:未成年人重罪符合条件要追究刑责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在调研中强调,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最高检微信公众号消息,应勇3月21日至22日率最高检调研组,到宁夏固原、银川调研。在固原市原州区检察院,应勇调研基层检察院建设、未成年人检察等工作。 应勇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深化综合履职,以检察司法保护促进“六大保护”,合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法治蓝天。 他还说,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他也强调,要积极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健全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加大教育矫治力度,携手各方坚决遏制未成年人犯罪高发势头。 河北邯郸一名13岁初中生3月10日被三名同班同学残忍杀害并埋尸。当地警方经过侦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分两次在埋尸地点进行挖掘。 三名初中生杀人手段恶劣,引发公众关注,大部分中国网民都认为应该严惩凶手,甚至判处死刑。但目前中国刑法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死刑。 不过,2021年3月起施行的《中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责年龄由14岁下调至12岁,并附加程序性限定条件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这意味着只有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案件才能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由法院经过审判定罪量刑。 2024年3月22日 8:56 AM

封面图片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

中国要求大型网络平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设未成年人专区 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将于明年元旦起施行,中国官方要求大型网络平台要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尽特殊义务,包括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区等。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星期五(10月27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国家网信办、最高检、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有关情况。 据介绍,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中国国家网信办在前期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草了《条例(送审稿)》。司法部会同网信办反复研究修改,先后多次征求中央有关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形成《条例(草案)》。 今年9月20日,《条例》经中国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总理李强10月16日签署第766号国务院令公布《条例》。《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条例》是中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回应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关切,标志着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条例》共七章,主要明确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原则要求和监督管理体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制度。 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部门依法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治理。最高检相关负责人在吹风会上介绍,从2020年1月到2023年9月,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16万人。 针对通过网络聊天胁迫女童自拍裸照等问题,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了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等同于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目前已累计追诉犯罪3000余人。三年来,检察机关立案涉未成年人网络权益和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524件。 《条例》在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普遍性保护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特殊义务要求,以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 ... 2023年10月27日 4:15 PM

封面图片

应勇: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依法核准追诉

应勇: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依法核准追诉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撰文,强调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 应勇在5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写道,强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和犯罪预防,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依法核准追诉,追究刑事责任。 他强调,要始终坚持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依法从严惩治。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帮助走出困境、拥抱阳光。 应勇提出,推进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协调推动专门学校建设,依法教育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动完善和落实电竞酒店、盲盒市场、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的监管制度,促进破解新业态未成年人保护难题。 他也强调,优化检察综合履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形成合力,携手各方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 中国检察机关早前核准追诉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件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4月8日通报,邯郸市肥乡区公安局3月21日对涉嫌故意杀人罪的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提请检察机关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三人作案时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河北省检察机关根据刑法相关规定,逐级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应勇曾在命案发生后强调,要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坚持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5月2日 5:29 PM

封面图片

男子涉嫌性侵未成年人被羁押

男子涉嫌性侵未成年人被羁押 #检察院 日前,警方侦破一宗涉嫌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并将一名涉案男子移送检察院侦办。 案情显示,嫌犯涉嫌隐瞒其本人的性别,其透过金钱分别诱骗两名未成年人前往某酒店发生性行为,并致其中一名未成年人受伤。 ...

封面图片

报告:教师是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网红等职业受未成年人追捧程度下降

报告:教师是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网红等职业受未成年人追捧程度下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教师是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有31%的未成年人选择其为理想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蓝皮书指出,游戏玩家、网红、AI高手等互联网职业早已进入未成年人的选择视野,但这三种新兴职业受追捧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见,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 来源:

封面图片

报告: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报告: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偏好职业 官方报告显示,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偏好的职业。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星期六(9月16日)共同发布《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3)》。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教师是中国未成年人最为偏好的职业,有31%的未成年人选择教师为理想职业,其次为医生(19.8%)、之后是企业家(19.5%)和艺术家(19.3%)。 基于2022年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数据,蓝皮书分析指出,互联网构建起未成年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影响着未成年人自身的成长规划,从未成年网民的职业取向可以洞见其成长。 蓝皮书指出,游戏玩家、网红、人工智能(AI)高手等互联网职业早已进入中国未成年人的选择视野,但这三种新兴职业受追捧程度均有所下降。可见,未成年人的职业理想选择较为集中,拥有稳定收入的传统行业仍旧最受未成年人青睐。 同时,农民是未成年人职业选择的末选,只有不到1.6%的未成年人选择当农民,远远低于其他职业选项所选人数比例,这体现出了未成年人的认知受限和社会普遍的职业认知固化现象。 蓝皮书指出,以性别因素为变量来看,中国未成年女性职业理想选择排行前三的是教师、艺术家和医生,而未成年男性倾向选择成为军人、科学家和企业家。未成年女性选择文职类工作的比例要远高于未成年男性,未成年男性选择技术类职业的比例则高于女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