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夏粮已收 96.2% 夏播粮食已播 83.1%

全国夏粮已收 96.2% 夏播粮食已播 83.1%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全国夏粮已收 96.2%,其中冬小麦已收 98.3%。全国夏播粮食已播 83.1%,其中夏玉米、夏大豆基本播种结束,中稻栽插正在扫尾,双季晚稻 7 月中旬开始栽插。(央视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全国夏粮已收 96.2%,其中冬小麦已收 98.3%。全国夏播粮食已播 83.1%,其中夏玉米、夏大豆

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全国夏粮已收 96.2%,其中冬小麦已收 98.3%。全国夏播粮食已播 83.1%,其中夏玉米、夏大豆基本播种结束,中稻栽插正在扫尾,双季晚稻 7 月中旬开始栽插。(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外界担忧,两国冲突或危及全球粮食供应及进出口。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外界担忧,两国冲突或危及全球粮食供应及进出口。 彭博社报道,谷物和油籽期货价格一路上涨,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引发了两国农作物出口可能受到干扰的担忧。任何出口扰动都可能进一步推高已经处于约十年高点的食品成本。 与此同时,干旱的天气已经威胁南美收获地区,令巴西等主要种植国的产量前景蒙阴。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芝加哥小麦期货一度上涨4.2%,至每蒲式耳8.8875美元,创下2012年尾以来的最高水平,结算价报8.8475美元。硬红冬麦价格触及九年高点。 大豆期货一度上涨2.5%,至每蒲式耳16.75美元,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结算价报16.71美元。大豆油期货触及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财新整理各国出口数据报道,俄乌两国均是全球小麦出口大国,其中俄罗斯经常位列全球小麦出口排行榜首。据2020年数据,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18.8%,乌克兰占9.1%。 同时,中国是乌克兰重要的玉米出口国。2020年数据显示,乌克兰玉米出口的28%目的地是中国。得益于其出口的是非转基因玉米,中国2020年55.8%的玉米进口来自乌克兰。两国冲突若波及2022年乌克兰玉米出口季,中国进口玉米市场将受较大影响。 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数据,近日小麦与玉米期货价格继续上升,均有逼近近期高点。其中2021年10月至今,小麦期货价格已位于近十年来的高位,玉米最新报价也已创下2013年以来次高水平。此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加剧已经席卷全球的通胀压力。 俄罗斯是铝和镍等金属重要产出国之一,原铝生产量仅次于中国。伦敦金属交易所2月23日数据显示,金属镍与金属铝期货价格均在近期走高,铝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近期沪镍与沪铝主力合约价格均接连走高,其中沪镍结算价格创下记录以来新高,为17.525万元/吨,铝价也仅略低于历史高位。 俄乌两国纷争引发市场对铝价上涨的忧虑,此前2019年曾因俄铝受美国制裁而造成过铝价上涨。外加俄罗斯是欧洲主要能源供给国,俄乌摩擦使欧洲铝冶炼商成本上扬,从生产端给铝价上升压力。 事实上,俄乌局势紧张以来,包括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在内的相关国际组织已提示黑海地区为高风险地区,不少干散货船舶已避开相关海域。航运数据服务提供商VesslesValue的数据,黑海地区各类大宗商品货物的出口量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 作为全球主要的玉米和小麦出口国,俄乌战事将直接影响农产品海运及贸易。同时,乌克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玉米和小麦进口国,主要通过海运运输。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乌克兰823.4万吨玉米,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9%,2019年该比例曾高达86%。乌克兰小麦亦是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进口占比达26%。 当前为乌克兰粮食出口旺季,面对供应减少,中国海关总署已发布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以补充乌克兰的缺额。据贸易方面人士介绍,中国的玉米也可通过增加南美地区的进口量进行弥补,但因乌克兰为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乌局势混乱下,玉米价格大概率在短期内被推高。上述贸易人士称,玉米的进口价格正持续上涨,去年年底时每吨不足2000元,目前已超过了2600元。 (彭博社,财新)

封面图片

第一财经 - 直播区<b>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67亿亩 收获进度达87.7% |</b>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目前全

第一财经 - 直播区 <b>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2.67亿亩 收获进度达87.7% |</b> 农业农村部小麦机收调度显示,目前全国已收获冬小麦面积达2.67亿亩,收获进度达87.7%。其中河南麦收基...| #财经 #新闻 #资讯

封面图片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量地囤积粮食,玉米、小麦、大米、大豆储存量都急剧上升,现有的量加起来有5亿吨,可供全国人民吃上两年了。这是要备

新时代以来,中国大量地囤积粮食,玉米、小麦、大米、大豆储存量都急剧上升,现有的量加起来有5亿吨,可供全国人民吃上两年了。这是要备战还是备荒?“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备战备荒”“深挖洞广积粮”,都是老红卫兵小时候受的教育。

封面图片

中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增长1.3% 再破新高

中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增长1.3% 再破新高 中国官方公布,尽管受到洪涝、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今年粮食总产量仍比上年增长1.3%,打破2022年总产量1万3731斤的记录,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12月11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万3908.2亿斤,已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具体来看,今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54.6万亩,增长0.5%;粮食亩产增加2.9公斤,增长0.8%;粮食总产量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分作物种类来看,玉米、豆类和薯类的产量有所增加,小麦和稻谷则产量下降。分地区来看,中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粮食增产。其中,新疆新增耕作面积和播种面积大幅增加,增产61.1亿斤;山东、吉林、四川、辽宁、内蒙古、安徽粮食增产均超过10亿斤。 2023年12月11日 12:18 PM

封面图片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粮食价格降至两年多最低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10月粮食价格降至两年多最低点 受糖、谷物、植物油和肉类成本下降的影响,联合国粮食机构称,世界粮食价格指数在10月跌至两年多来最低水平。 综合路透社和中新社报道,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星期五(11月3日)报告说, 追踪全球交易量最大粮食商品10月平均价格指数为120.6点,低于9月的121.3点,是自2021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 分指标看,谷物价格指数10月环比下降1.0%。其中,受全球进口需求普遍低迷的影响,国际大米价格环比下跌2.0%,国际小麦价格下跌1.9%,原因在于美国的供应充足以及出口竞争较为激烈。相比之下,阿根廷供应减少推高了玉米价格,支撑粗粮报价略有上涨。 FAO说:“国际小麦价格在10月下跌了1.9%,反映出美国的供应量普遍高于早前预期,以及出口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植物油价格指数10月环比下降0.7%。季节性产量增加与全球进口需求低迷导致世界棕榈油价格下跌,完全抵消了大豆油、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价格的涨幅。来自生物柴油产业的强劲需求对大豆油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 食糖价格指数10月环比回落2.2%,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上涨46.6%。10月指数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巴西产量仍旧保持强势增长,但对下一年度全球供应前景趋紧的担忧限制了世界糖价的跌幅。肉类价格指数10月环比下降0.6%,主要原因是进口需求低迷。 唯一例外的是乳制品价格指数10月环比上涨2.2%,在连续九个月下行之后出现反弹。FAO说,世界奶粉价格涨幅最大,主要原因是对近期和较为长期供应的进口需求激增,特别是来自东北亚的需求。同时厄尔尼诺天气条件对大洋洲今后奶类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份关于谷物供需的报告则显示,FAO将维持对2023年世界谷物产量的预测,即28.19亿吨,比2022年增长0.9%。FAO说:“展望2024年,北半球冬小麦种植正在进行中,预计面积增长有限,反映出今年作物价格走软。” 报告指出,乌克兰受俄乌战争的持续影响,包括限制进入田地和农场交货价格低廉,加上天气条件不理想,预计乌克兰小麦面积将减少。 ... 2023年11月3日 8:1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