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 6 个月,浙江新增风光装机 565 万千瓦,助力清洁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相关规划,今年浙江将确保新建公共充电枪 2

今年前 6 个月,浙江新增风光装机 565 万千瓦,助力清洁能源装机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相关规划,今年浙江将确保新建公共充电枪 2 万根,其中乡村地区 1 万根以上,新增或更新新能源公交车 500 辆、新能源出租车 15000 辆。(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AI为何如此费电?如果不能解决耗电问题,AI的发展是否也会遭遇瓶颈?

AI为何如此费电?如果不能解决耗电问题,AI的发展是否也会遭遇瓶颈? 牛顿顿顿的回答 因为大模型对于当前的人类来说,太大了 根据兰道尔原理:处理信息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处理的越多,消耗的越多。 AI大模型,到底哪里“大”? 它智能的背后是需要处理的信息巨大,天量的大,GPT-3模型拥有超过1750亿个参数,GPT-4甚至可能达到1.8万亿以上的参数量。 而且,训练这样的大型模型还需要大量的数据,GPT-3使用了约45TB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如果GPT-4那就可能在数百TB甚至PB级别。 算这些数据,需要海量的显卡。 显卡,游戏佬都知道那是出了名的电老虎。 根据斯坦福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一个报告,GPT-3一次训练的耗电量为1287兆瓦时,这相当于3000辆特斯拉电动汽车同时跑20万英里加起来耗电量。 这是什么概念? 你对大模型每一次提问背后,都至少有一块历经数千年的黑漆漆的煤炭亡灵在红彤彤的哭泣。 之前华泰证券有份研报预测,到2030年,中国与美国的数据中心总用电量将分别达到0.65万亿千瓦时至0.95万亿千瓦时、1.2万亿千瓦时至1.7万亿千瓦时。 至少是今天的3-5倍以上,那个时候,AI用电量将达到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的20%和30%。 也就是说:算力竞争,本质上就是电力竞争,是能源竞争。 AI电老虎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样是巨大的机遇。 尤其是对我们中国来说。 为什么我会坚定的看好中国的AI发展? 因为我们在能源方面真的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能源领域有个段子:人类文明的核心科技是烧开水,用各种花样烧开水。 不管是火电核电,这些花式“烧开水”的玩法,还是水电光伏风电这些新玩法,我们国家的能源系统拿着望远镜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对手。 无论是技术,市场,还是对未来的嗅觉和投入的决心。 前段时间能源行业里有个大新闻,2023年12月,山高控股全资附属公司出资2.99亿美元认购了世纪互联新发行的约6.5亿股普通股,布局新基建领域。 这算是我们能源领域企业敏锐捕捉机遇,谋篇布局的一个典型,非常值得讲一讲。 山高控股,普通人可能不太清楚它的咖位,但是作为一个山东人,必须科普一下:它的背后就是大名鼎鼎的基建巨头山东高速。 而且山高控股是主要聚焦在新能源、新科技这些战略新兴行业,它的使命是需要去完成老狂魔的新任务新基建。 山高控股的背后是山东省国资委, 而山高新能源就去是完成“新基建”战略布局的一家公司。 2022年5月,山高控股集团出资46.85亿港元完成认购山高新能源发行股份,它股份占比达到了43.45%,成为山高新能源的控股股东。 凭借山高控股这些年的资源投入和布局,山高新能源早已成长为能源领域一头巨兽。 我查了一下数据,2023年12月底,山高新能源新增获取新能源风光指标超1.5GW,光伏、风力发电装机规模近4.5GW。 到目前为止,它在境内外拥有56座集中式光伏电站、230余座分布式光伏电站、19座风力电站,绿电的规模是非常大的。 2023年4月山高新能源还与青海省海南州政府签署了一份“青海省海南州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合作协议,这个大基地项目未来三年将实施新能源发电项目达到5GW。 不只是绿电,它所持有或管理的电站年发电量已经超过了63亿度。 而且,山高新能源在能源行业的影响力也很大,曾经参与过《电力建设安全标准化评价导则》《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等多项电力行业标准的编写和制定。 而世纪互联(VNET Group, INC.)成立于1996年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空间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领先的第三方中立数据中心服务商之一。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提供数据中心服务、中立的云运营及中立的混合IT服务。 最大的资源是拥有丰富的算力资源,对于能源的消纳侧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它是算力基础设施,对于即将到来的AI时代,它是如同水电煤一样存在的“新基建”。 山高控股这次投资世纪互联的战略目的在哪里? 今年的3月15日山高新能源就和世纪互联与乌兰察布市政府正式签署了一份大数据及新能源框架协议。 山高新能源将利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与世纪互联在数据和算力领域的优势结合,去探索新能源在下一个时代更广泛的应用。 乌兰察布市有巨大的绿电资源,三者合作去推动大数据产业有可能带动一个城市完成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介绍了这么多背景信息,我们不难分析出山高控股的战略判断。 为什么花这么大的资源去投资一家算力和数据公司? 背后的目的其实整合的是能源和算力,为即将到来的AI时代提供“新基建”。 这里面体现了非常强悍的捕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机遇能力。 山高控股整合这两家公司,对于能源领域来说是件大事,它开辟了一条新路径:“电算一体化”。 一方面,是我们有广袤的光能丰富的大西北,和水电丰富的大西南,这些“绿电”虽然干净但是并网很难,被东南沿海有效利用更难。 所以,中国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除了“南水北调”之外,还可以“东数西算”。 大量丰沛的绿电用不掉怎么办? 运不过去,就把数据运到电站来算。 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走去 更妙的是,这是绿电,是清洁能源,直接从太阳到算力,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甚至还能加速一把碳中和。 可以说是秦始皇吃着花椒照镜子多赢而且赢麻了。。。 未来,算力,可能会是如同电和空气一般的基础设施。 绿色能源供给是新基建,是供给侧,而算力,则是非常重要的新基建,消纳侧。 这就是为什么这头基建巨兽会转身布局。 “电力+算力”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基建创新路径。 算力作为AI的驱动力 AI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算力支持。 但是未来,一切都会变化。 事情AI来做,问题AI解决,商品AI来生产。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由硅基大脑来思考和处理,也就是算力。 算力的价值是无限的,算力的需求是天量的。 算力不仅是AI模型训练的基础,也是实现复杂算法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关键。在AI时代,算力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 更是维持未来世界运转的一颗颗硅基大脑。 因此,发展绿色算力,即利用清洁能源来支持算力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 电算一体化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它将电力供应与算力需求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高效、环保、智能的能源利用方式。 从能源到算力,就是从太阳到财富,这毫无疑问是国家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山高控股算是中国能源领域的一个特写,我们的能源领域不仅仅是当下技术领先,规模大,面对未来的布局也非常超前,而且投入的资源和决心也是非常大的,不容小觑。 英伟达的老黄说过,“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 大时代机遇的血腥味来了。 人类蒸汽时代到来的时候,世界天翻地覆,人类的生产力指数级倍增,同时,那些生产蒸汽机和挖煤烧开水的人赚翻了。 那么,“AI蒸汽时代”肉眼可见的黎明乍现的时候,谁会成为新的那个“卖金铲铲”的人呢? 我们拭目以待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牛顿顿顿)

封面图片

“再充最后一次电,我就能到家了”

“再充最后一次电,我就能到家了” 另外,充电贵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有车主反馈在高速上的充电成本已经比油车加油还要高。摩托车大军消失,自驾成主流在201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讲述摩托车大军返乡的公益短片,让这个群体开始广受关注。根据短片主人公的讲述,选择骑摩托车回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二是如果坐大巴回家,春运期间票价比较贵。相比之下,骑摩托车虽然辛苦,但花费成本更低。数据显示,2013年春运运送旅客总量超34亿人次。其中道路旅客运输31亿人次,占据绝对主流,坐大巴、骑摩托车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铁路发送旅客约2.4亿人次,占比还不高。此后,摩托车大军返乡成为春运的标志性事件。多地相关部门、企业等也联合开展公益活动,为沿途的摩托车大军提供食物、休息等服务。而十余年过去,春运返乡的交通形式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不久国新办召开的2024年春运形势发布会上,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副组长、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介绍,今年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历史新高。根据预测,40天内大概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与此同时,春运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传统营业性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客运出行人次预计18亿人次,其余80%都将是自驾车出行,因此自驾车出行将创历史新高。以此计算,今年春运选择自驾出行的总规模将达到72亿人次,自驾已经成为人们返乡的主要方式。春运中的摩托车大军确实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广东省交通部门公布的2022年数据显示,随着全国路网、高铁等不断完善和发展,经广东肇庆过境往返广西、贵州等地的返乡摩托大军,自2013年春运达峰值约110万辆次后,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广西梧州交通部门2022年发布的数据更是显示,2014年春运摩托车大军最多时有25万辆,2019年下降到5万辆,到2021年春运只有5000辆。电动车渡劫:难逃续航焦虑不过,自驾出行也有新的烦恼。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这也就意味着,在自驾出行中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新能源车主。这其中尤其是电动车车主,将在长途出行中遇到续航焦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运返乡人群还要面临着复杂的天气情况。1月29日,中央气象台就发布预报称,1月31日至2月5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遇入冬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雨雪冰冻天气。10省份出现暴雪或大暴雪,河南、河北、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日降水量或累计降雪量具有极端性,河南、湖北、安徽、湖南、贵州5省出现冻雨。极端天气,更加加剧了电动车车主们返乡的焦虑。王雪(化名)在2023年刚刚把家里的油车换成了电车,购买的是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今年春节也是第一次要开电车回老家过春节。看到目前的天气情况,她已经开始了焦虑。“最担心服务区充电桩排队和天冷掉电问题。很慌,很担心,但是也没办法。祈祷千万别抛锚在路上了。”首先是续航焦虑。她此次要从杭州开往山西,总行程在1400公里左右,但自己的Model Y日常续航在420公里左右。“估计200公里就得充一次电了,避免在高速上没电。”这意味着她这次行程要充六七次电。这次,她有些后悔没买长续航版本。她向新浪科技说,买车的时候觉得标配版续航就够了,真正需要走长途的时候才发现,长续航是真的香。“真的应该买长续航版,因为不知道哪天就会走长途。”另外,天气也是大问题。最近,杭州也已经开始下雪,她一方面打算出发前买一套防滑链放后备箱,以备不时之需;另外,她在食物之外还专门准备了保暖衣服、被子,“万一没地方充电没法开空调,还能保暖一下,做好最坏的打算。”最近几天,也有不少电动车车主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返乡的经历。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开电动车提前从广东回河南过年,本以为路上一点都不堵车,并且也没有太多电车抢充电桩。没想到被服务区“打脸”,没堵在路上却堵在了充电站,基本上每个服务区就四个充电枪,排队1小时,充电1小时。如果开油车12小时到家,而电车要24小时才能到。另一位网友分享道,她从浙江到江西,全程2000公里。电动车续航本来是480公里,但上了高速大大打折,开200公里就需要充电一次,充电10次才到家,最终全程花费了45个小时。“买电车的我,后悔了。”还有网友表示,开电车回家过年,因为暴雪堵在了高速上,还有20%的电,也不敢开空调,后悔买电车了。充电越来越贵,还是油车香?国家电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的春运首周,也就是1月26日至2月1日,高速服务区里的充电桩的使用次数和充电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1%和82%。根据国家电网的预测,节前返乡的充电高峰主要是集中在腊月廿七至腊月廿九,也就是2月6日至2月8日。而过年后的返程充电高峰主要是集中在正月初七、初八,也就是2月16日和17日两天。从中也可以看到,此次春运中自驾电动车的车主大幅增加,相关机构和部门也在加大充电桩的布局以缓解续航焦虑。不过,充电贵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近日,一位网友发布了一则视频,称在连霍高速开封服务区充电,遭遇了充电桩收费高的问题。充电1小时一共花了99元,其中电费58元,服务费41元,他认为服务费太贵了。更是有网友表示,在湖南高速服务区充电,竟然遇到了2块多钱一度电。“这充电比加油还贵吧?早知道开有车回来了。”他吐槽道。实际上,充电涨价在此次春运前就曾成为热门话题。去年就有很多车主发现,多地的公共充电桩费用开始上调,服务费成为原因之一。此前有充电桩运营企业曾向新浪科技表示,充电服务费上涨背后,是去除各类成本后,大部分充电桩运营商根本不赚钱,所以顶不住就得涨价。还有行业人士认为,未来电车的出行成本可能要与油车逐渐齐平。而对于电车和油车的争论,王雪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电车即使考虑省钱也省不了太多,选油车还是电车,还是要看使用场景。“如果基本上很少走长途,选电车油车都没问题,看个人喜好。如果比较频繁走长途,现阶段肯定油车方便。”她说道。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