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 2024 年二季报披露拉开帷幕。中欧基金、德邦基金旗下部分基金率先披露了二季报。根据季报,部分绩优基金规模大幅增长,基

公募基金 2024 年二季报披露拉开帷幕。中欧基金、德邦基金旗下部分基金率先披露了二季报。根据季报,部分绩优基金规模大幅增长,基金经理也在震荡行情中密集调仓,看好的方向主要是红利和 AI。从债券基金的规模变化来看,二季度基本面利于债券市场,尽管收益率整体下行,依然有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基金。(上证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7 月 11 日,中欧基金、德邦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了基金二季报,包括多只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和 FOF 基金。权益市场方面,二

7 月 11 日,中欧基金、德邦基金旗下多只产品披露了基金二季报,包括多只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和 FOF 基金。权益市场方面,二季度,市场两大热点主要聚焦在红利板块和 AI 算力板块,已披露的二季报对此均有具体解读。值得一提的是,采取红利增长策略的中欧瑾泉灵活配置混合,截至二季度末合计规模升至 8.91 亿元,较一季度末的 3.58 亿元增长 148.88%,创下自 2017 年二季度以来的新高。重仓 AI 的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二季报认为,算力有望迎来训练端和推理端需求的共振,继续看好以光模块为核心代表的人工智能算力方向。(券商中国)

封面图片

二季度期间,不少债券基金迎来净申购,规模明显增长。首批基金二季报出炉!最新披露的季报显示,债券基金二季度凭借稳健收益普遍获得净申

二季度期间,不少债券基金迎来净申购,规模明显增长。首批基金二季报出炉!最新披露的季报显示,债券基金二季度凭借稳健收益普遍获得净申购,资产净值规模也出现显著增长,有基金单季度规模增幅甚至超 400 倍。德邦景颐、新沃通利等固收品种都获得了可观净申购,其中,新沃通利规模由上季度末的 0.025 亿元增至 10.03 亿元,增幅超 400 倍。(中国基金报)

封面图片

至 7 月 12 日,全市场已有 54 只公募基金率先披露 2024 年二季报,包括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20 只

至 7 月 12 日,全市场已有 54 只公募基金率先披露 2024 年二季报,包括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20 只权益类基金、中银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30 只债券型基金、德邦如意货币市场基金等 2 只货币型基金及中欧盈选稳健 6 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 (FOF) 等 2 只 FOF 基金。从已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部分权益类基金经理所持的重仓股仓位变动较大,主要增配了高分红、低估值资产,高股息红利策略成为基金经理二季度资金配置的主要选择。(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首份基金二季报披露,二季度获明显净申购,基金经理关注 “资产配置荒” 现象

首份基金二季报披露,二季度获明显净申购,基金经理关注 “资产配置荒” 现象 7 月 9 日,华鑫证券发布旗下华鑫证券乐享周周购三个月债券 2024 年二季度报告,这也是今年以来的首份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从季报来看,备受关注的债基果然吸金明显,以该产品为例,A 份额、C 份额均呈现出明显的净申购态势,且季度内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 0.98%、0.91%。不过,基金经理也在季报中坦言 “资产配置荒” 现状,尤其是对长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优质资产难寻关注密切。当然,对于后市的研判,基金经理认为三季度债市整体风险不大,短期内仍将受到政策影响可能面临一定的震荡调整压力。(每经)

封面图片

美联储定于周三公布利率决定之前,衍生品市场走势显示长期内联邦基金利率料维持在3.5%左右。今年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利率押注节节攀升

美联储定于周三公布利率决定之前,衍生品市场走势显示长期内联邦基金利率料维持在3.5%左右。今年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利率押注节节攀升,现在已经接近2013年债券市场大溃败、即所谓的“缩减恐慌”以来的最高水平。

封面图片

中国昨日公布六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慢。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于2023年第二季经济增长大幅上升6.3%。但20

中国昨日公布六月份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慢。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于2023年第二季经济增长大幅上升6.3%。但2022年第二季正值上海封城,当时经济接近停顿,隔年比较未能反映今年实际情况。而与今年第一季比较,第二季经济增长只有0.8%,意味全年预测增长仅有约3%,远低于第一季数据预测的9%。 详细经济数据亦凸显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危机。 首先,中国出口总额急剧下滑,今年六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更大跌12.4%。虽然工业生产总值按月上升4.4%,但零售销售仅上升3.1%。六月商品价格与去年同期相约,与五月相比更轻微下跌,显示国内消费疲弱正将中国经济推向通缩边缘。 虽然,西方企业去年预先购入超过三个月的货品,以避免供应受中国「清零」政策影响,而今年回到正常采购量,无可避免令中国出口数字受压。但专家亦指出,不少企业亦开始将生产线搬离中国,长远必然打击中国出口贸易额。 其次,二三线城市房屋价格持续下跌,跌势更开始影响一线城市。据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房屋价格于六月年均跌超过2%,远超五月的0.2%。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势必进一步冲击占整体经济超过四分之一、但因数十宗海外债券违约已深受打击的中国建造及地产业。 同时,国内外投资亦大幅减少。目前,外国企业明显缺乏兴趣继续投资中国市场。而地方政府亦缺乏资金投资本地经济,甚至有地方政府被迫暂停公共交通服务已减省开支。 虽然大部分经济数字并不乐观,但25-59岁失业率维持4.1%的低位,加上汽车销售按月上升8.7%,显示中国经济仍有一定实力。 面对今年中国经济持续弱势,前任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建议中国政府大幅增加财政开支1.5至2万亿以刺激经济。但有鉴于中国各地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大规模增加政府开支相当不设实际。中国倾向使用不同货币政策、包括减息等,尝试刺激经济活动。 详细报导:https://www.nytimes.com/2023/07/16/business/economy/china-gdp-q2.html #NewYorkTimes 0120 #中国 #经济 #增长放慢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