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关注财政精准发力 看好新质生产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中信建投:关注财政精准发力 看好新质生产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称,今年以来建筑板块行业主要受高股息和顺周期两大主题驱动,56 月份受制造业和建筑业景气度下降,板块回调较多。中信建投证券认为在三季度专项债加快发行以及超长期国债逐步落实后,叠加 56 月份专项债和特别国债资金滞后性,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抬升。本轮基建周期呈现存量基建水平较高、与地产周期脱钩、更多依靠专项债等中央财政资金的特点,看好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核电、能源、车路云、低空经济、节能降碳等细分方向有望加力,专项债相关项目将加速落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天风证券:继续看好 “耐心资产” 等高股息方向,新质生产力或有表现机会

天风证券:继续看好 “耐心资产” 等高股息方向,新质生产力或有表现机会 天风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从逻辑上来说,央行借入国债操作或增加债市卖空力量,引导剩余流动性减小,资金可能流入股市,但对红利股影响不明确;实证经验看,国债和红利风格未必同向,国债期货下跌不能推出股市红利风格边际走弱;供需格局偏紧的垄断资源类红利或为占优策略。继续看好 “耐心资产” 等高股息方向,新质生产力或有表现机会。看好后续高股息风格继续演绎,红利板块内部新一轮扩散。新 “国九条” 中提到 “市值管理”、“提高二级市场投资回报率”,政策逻辑和市场逻辑共振之下,具备垄断性、稀缺性的高股息资产有望获得价值重估。

封面图片

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高喊“新质生产力”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定义为以创新为主导、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先进生产力状态,反映了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视。 外媒分析指,提出新质生产力旨在转移民众关注焦点,应对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专家认同推动科技创新,但担心实现创新的路径和机制,指出习近平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策略似乎暗示未来科技突破将更多依赖党组织。 BBC也提到全国人大会议会安排筛选过的提问和“假外媒”记者,展现了中国对控制信息和维护政府形象的考量。 原文链接 《中国日报》 《美国之音》 《BBC英国广播电台》

封面图片

习近平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习近平星期三(1月31日)在中共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说,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去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当时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2024年2月1日 2:21 PM

封面图片

中国发改委: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建设

中国发改委: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建设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伍浩星期五(7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文章说,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显著特征、发展路径和实践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发改委要深入学习领会,紧密结合实际,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牢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文章说,新质生产力不是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重大变革,同时涵盖发展方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全方位、系统性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并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推动先进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文章还说,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是引领产业发展新方向、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才能提高经济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必须坚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厚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2024年7月5日 9:29 AM

封面图片

【书名】新质生产力【作者】林毅夫 等

【书名】新质生产力 【作者】林毅夫 等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经济学 #商业 #2024新书 【简介】本书收录了林毅夫、黄奇帆等国内一线学者、专家对中国经济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外部形势及内部特征,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定义与内涵,从战略支撑、产业支撑、金融支撑、基础支撑、目标引领等角度,对新质生产力这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行解读。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不能什么想法都披上新质生产力外衣

中国官媒:不能什么想法都披上新质生产力外衣 中国官方提出要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后,一时成为各界热门词汇,但中国官媒发文指出,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一旦滥用更容易失去发展方向。 中国国务院主办的《经济日报》星期一(3月18日)刊发署名“金观平”的文章称,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生产力领域的重要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甚至不顾实际条件,硬往新质生产力上面靠”。 文章说:“套概念、讲空话、喊口号……对新质生产力的泛化和滥用,不仅容易迷失发展方向,更会错失发展机遇。” 文章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如果忽略新质生产力的边界和特征,把七七八八的工作都纳入进来,就很难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期间,中国高度聚焦新质生产力,中国总理李强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成了中国政坛、媒体、学术、企业界的关键词,西安科技大学更在3月初成立“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由校长亲自挂帅主持。 《经济日报》从3月13日至18日接连以署名“金观平”发表五篇文章,有的文章对一窝蜂追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象提出意见。 《经济日报》上星期六(3月16日)发表的文章就提到:“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2024年3月20日 7:16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