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西太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

国防部:西太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 7 月 12 日下午,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就近期涉军问题发布消息。 7 月 8 日至 11 日,2024 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研讨与桌面推演在广州举行,共有 16 个成员国和 7 个观察员国代表参加。此次推演以台风灾害人道主义联合救援减灾为背景,采取多国混合编组形式组织,重点围绕多国部队协调中心快速构建和高效运行、指导组织海上搜救和陆上救援行动展开,设置海上搜救、岸上搜救、人员撤离、人员安置、工程抢险、医疗救助、卫生防疫等内容。中国海军愿与各国海军一道,携手推进全球和地区海洋治理,共同应对海上安全风险与挑战,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国防部发布)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俄罗斯国防部:俄军即将进入静默状态 人道主义通道开放

俄罗斯国防部:俄军即将进入静默状态 人道主义通道开放 俄罗斯国防部当地时间3月5日宣布,莫斯科时间当天10时(北京时间15时)起,俄军在乌克兰进入静默状态,并为平民离开马里乌波尔和沃尔诺瓦哈开放人道主义通道,人道主义走廊和撤离路线已与乌克兰方面达成一致。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中国陆军将赴印尼参加救援减灾专家组实兵演习

中国陆军将赴印尼参加救援减灾专家组实兵演习 中国国防部宣布,解放军陆军将从星期六(10月14日)起在印度尼西亚参加救援减灾专家组实兵演习。 据“国防部发布”微信公众号星期五(10月13日)消息,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宣布,解放军陆军将于10月14日至21日派出兵力赴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区,参加亚细安防长扩大会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专家组实兵演习。 张晓刚介绍,此次演习采取多国混合编组形式组织,主要开展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的人道主义救援减灾桌面推演和实兵演练,并进行相关领域学术研讨交流。

封面图片

俄国防部表示,从莫斯科时间10时开始部队再次进入“静默状态”;俄罗斯应马克龙向普京的要求,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俄罗斯向联合国、欧安

俄国防部表示,从莫斯科时间10时开始部队再次进入“静默状态”;俄罗斯应马克龙向普京的要求,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俄罗斯向联合国、欧安组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专门机构提供了有关乌克兰人道主义走廊的信息。 俄国防部称,俄武装部队将控制人道主义走廊的疏散行动,乌克兰方面的阻挠毫无意义。 (塔斯社)

封面图片

阿联酋和埃及向加沙空投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阿联酋和埃及向加沙空投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国防部联合作战指挥部宣布启动“善良之鸟”行动,向加沙地带北部空投阿联酋空军和埃及空军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这一行动旨在减轻巴勒斯坦人民因战争而遭受的苦难,帮助他们克服目前面临的困境。 "善鸟"行动是"英勇骑士3"人道主义行动的一部分,该行动于2023年11月5日根据谢赫·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总统的指示启动。

封面图片

以色列国防官员否认加沙有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国防官员否认加沙有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国防部官员星期四(11月9日)说,加沙没有人道主义危机。 法新社报道,以色列国防部负责与巴勒斯坦人协调的政府活动协调处(COGAT)负责人泰特罗(Moshe Tetro)对记者说,以色列知道加沙的民政状况并不轻松,“但我可以说,加沙不存在人道主义危机”。 泰特罗还说,以色列军方正在为向加沙运送援助物资提供便利,援助领域包括“水、食品、医疗用品和用于避难所的人道主义支持”。 已经进入第二个月,加沙地带的卫生部门称,冲突已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目前加沙的人道主义状况不容乐观,多个难民营被炸,联合国的支持设施接连遭到空袭,物资进入有限且分发困难,还曾发生抢掠救济物资的情况。 以色列方面之前也发表过否认加沙存在人道危机的言论。总理内坦亚胡声明,除非哈马斯释放人质,否则不会答应停火。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控制的约旦河西岸地区也频繁受到以色列的袭击。巴勒斯坦卫生部星期四通报,以军突袭约旦河西岸的杰宁(Jenin)和当地难民营,目前已造成八人死亡,至少14人受伤。 以军称正在杰宁进行反恐袭击,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根据巴勒斯坦的数据,10月7日以哈冲突爆发以来,约旦河西岸已有至少173名巴勒斯坦人丧生。 权力机构总理阿什提耶星期四说,巴勒斯坦人需要国际保护;以色列不是对哈马斯开战,而是在对巴勒斯坦人开战。 2023年11月9日 7:57 PM

封面图片

看下阿联酋、埃及向加沙空投 53 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看下阿联酋、埃及向加沙空投 53 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 国防部联合行动司令部宣布,作为“善良之鸟”计划的一部分,阿联酋空军和埃及空军在加沙地带北部实施了第四次人道主义和救灾援助空投行动的目的是减轻饱受战争蹂躏的巴勒斯坦人民的痛苦。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