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指出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2.7 亿人面临风险

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2.7 亿人面临风险 先说结论,地面沉降这事儿并不新鲜,它确实有一定危害,但在我国城市沉降问题并不严重,而且我们可以做一些事情来改善沉降。什么是城市地面沉降?城市地面沉降,俗称“地陷”,就是城市区域地面因种种原因高度下降的现象。与地震和海啸相比,地面沉降发生得悄无声息,因此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地面沉降,略带倾斜的西安大雁塔 图片来源: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然而,即使是较小范围的地面沉降,也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道路、桥梁以及建筑物产生裂缝或变形,会破坏城市排水系统,引发雨水积水或污水反流。地铁、地下停车场等地下设施都可能因为地面沉降而受到破坏。因此,城市地面沉降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被定义为“缓变性地质灾害”。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测量地面情况的示意图在《科学》杂志的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运用了一种称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的先进卫星遥感技术,来监测中国 82 个大中型城市的地面沉降情况。这种技术通过发射雷达波并接收其从地表反射回来的信号。利用卫星在不同时间的两次过境所收集的雷达数据,分析地表反射雷达波的相位变化,从而精确地测量地表在两次观测间的微小移动,如沉降或抬升,从而能够精确测量这段时间内地面的沉降程度。结果显示,44.7% 的城市区域每年的地面沉降速度超过 3 毫米,而 15.8% 的区域地面沉降速度甚至超过每年 10 毫米,包括北京、天津、合肥和西安等城市。地面沉降速率的中位数则为每年约 2 毫米。在 82 个城市中,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沉降速度超过 3 毫米/年的地区,7.3% 的人口居住在沉降速度超过 10 毫米/年的地区。换句话说,可能有 2.7 亿中国人生活在正在下沉的土地上。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仅代表城市的某些部分地区可能出现下沉,并不代表整个城市都在下沉,更不意味着所有居民都面临同等的风险。城市沉降只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吗?虽然中国当前面临的城市地面沉降问题略显严峻,实际上,早在1920年,上海和天津就已经出现了地面沉降的迹象。到了20世纪70年代,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以及华北平原地区开始经历地面沉降。从20世纪80年代起,地面沉降现象由点及面,形成连片发展的趋势,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这项研究估算,中国沿海四分之一的土地可能在2120年沉降到海平面以下。城市地面沉降不仅是一个地区性问题,而且是全球性的环境挑战。研究表明,全球约 19% 的人口正处于由沉降引起的高风险之中。在美国、日本、伊朗等多个国家,也有大量关于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和报道。《科学》杂志在 2022 年报道称,伊朗超过 90% 的地区正在经历地面沉降,全国平均沉降速率高达每年约 6 厘米;在 2007 年至 2020 年间,美国沿海地区 32个 城市的年沉降速率中位数在 2~6 毫米之间,其中多数地区的沉降速率超过 3 毫米。美国沿海各地面的沉降由于地面沉降与海平面上升的双重影响,到 2050 年美国沿海 32 个城市大约 1000~1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被淹没。而在日本东京,20 世纪50 年代的地面沉降速度甚至一度达到了每年 27 厘米的程度。相较来说,中国的城市沉降问题不算严重。城市为什么会发生沉降?虽然由于各种地质过程,地球表面会经历缓慢而稳定的自然隆起和下沉,但是这不能排除人类活动对沉降所带来的影响。研究显示,面临严重地面沉降的城市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东北地区的代表城市包括大庆、哈尔滨和长春;华北地区以北京和天津为典型;中部地区的典型城市有平顶山、晋城和淮南;华南地区则包括昆明、南宁和贵阳;东南沿海地区则以温州和汕头为代表。这些区域要么是工业城市集群,要么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群,说明地面沉降与区域经济活动和人口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沉降与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相关,包括城市地区基岩的深浅、地下水的枯竭、建筑物的重量、交通系统的运用以及地下采矿活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城市地面的稳定性和高度。过度开采地下水是导致全球多个城市严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当大量地下水被提取时,地下水位逐渐降低,破坏了地下水压力平衡,导致原来由地下水支撑的土壤和岩石部分失去承托力。随着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原先含水饱和的土层开始干燥并收缩,这导致土层体积缩减,从而引起地面沉降。这种土壤压缩通常是不可逆的,即便地下水位后来得以恢复,土壤体积也难以完全复原。在中国,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尤其严重。根据水利部的数据,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地下水的开采量平均为每年 570 亿立方米,到了 80 年代增加至每年 750 亿立方米,而到 2009 年已飙升至每年 1098 亿立方米。超过 300 个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超采现象,涉及面积达 19 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域高达 7.2 万平方公里。华北平原之所以成为地面沉降的重灾区,就是由于华北平原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地下水占到总供水量的 70% 以上。可以说,解决中国城市沉降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长期、持续地控制地下水开采。结语实际上,我国政府对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早已给予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早在 2012 年,我国就出台了由十个部委联合制定的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中国还制定了《水法》和《地下水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地下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又有南水北调工程这样的重大水资源管理项目通过调配水资源,有效减轻了华北地区的水压力,从而间接降低了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和抽取,这不仅成功地提升了地下水位,也稳定了城市的地面沉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用水量,使用节水器具,以及循环用水,都可以有效减轻对地下水资源的压力,从而有助于缓解城市地面沉降的问题。在保护自己的家园的同时,我们也在保护我们自己。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中国近半城市正在下沉

研究:中国近半城市正在下沉 发表于《科学》杂志的一篇研究文章显示,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面临“中度至重度”程度的沉降。在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下,这将使数百万人面临洪水风险。 据路透社,华南师范大学敖祖瑞(音译:Ao Zurui)领导的研究小组基于全国卫星数据的研究在星期五(4月19日)发表于《科学》杂志上。 该研究显示,中国 45% 的城市土地每年下沉速度超过 3 毫米,其中 16% 的城市土地每年下沉速度超过 10 毫米。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和建筑环境的巨大重量造成导致的沉降。 研究估算,沉降已经给中国带来每年超过75亿元人民币(14.12亿新元)的损失。在下个世纪内,近四分之一的沿海土地可能会低于海平面,带来更大的洪水风险。 拥有超过1500万人口的北方城市天津被确定为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去年6月,天津一小区地面开裂,出现大面积沉降,3000名居民被疏散。调查人员将这场灾害归咎于水资源枯竭和地热井的建设。 中国许多老煤区也因过度开采而出现类似情况,当地政府经常被迫向摇摇欲坠的矿井中注入混凝土以加固土地。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尼科尔斯(Robert Nicholls)对路透社说,对中国而言,这个问题是全国性的。同时,这也是一个全球问题的缩影。 今年2月发表的另一项研究称,全球约6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临沉降风险。印度尼西亚是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首都雅加达的大部分地区现已低于海平面。 2024年4月19日 8:31 AM

封面图片

【#环球直击】《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未来一个世纪内,中国沿海城市将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

【#环球直击】《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近一半的主要城市正在下沉,未来一个世纪内,中国沿海城市将有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几亿人将面临被淹没的风险。中共片面宣布启动两条W122、W123西向东衔接M503航路,台湾民航局指出,升高飞安风险,中华民国行政院长陈建仁,严正谴责中共破坏2015年来达成的航路共识,造成区域不稳定,要求中共收回作法。 立即观看 观看更多: 支持我们:

封面图片

研究:中国近半大城市正在沉降 北京下沉最快↘↘

封面图片

李强被封百大人物,或牵动中南海权斗;大陆猝亡成常态,民众分享避难秘决;七大惊人发现....;最新研究:中国近半主要城市正在下沉;

封面图片

《美国正在下沉(2023)》

《美国正在下沉(2023)》 简介:2023年的美国正在下沉可能是一部聚焦美国社会现状的影片,以一种隐喻或写实的手法揭示美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也许通过讲述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困境,如贫富差距加大、就业困难、社会矛盾激化等,反映美国社会正在经历的危机,引发观众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标签: #美国正在下沉 #社会题材电影 #社会批判 #美国社会 文件大小 NG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