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这两天在抨击张文宏,不过是两个不学无术的骗子的狗咬狗。不过饶毅因此在“毛左”们的心目中变得形象无比高大,称赞他“在科学这个层

饶毅这两天在抨击张文宏,不过是两个不学无术的骗子的狗咬狗。不过饶毅因此在“毛左”们的心目中变得形象无比高大,称赞他“在科学这个层面,特别是生物学方面,没有人比他更专业”。饶毅也自称没有谁比他更懂生物学,总算找到知音了。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饶毅还在反对“病毒毒性越传越弱”的观点,这回举的反例是细菌性肺炎。这个不学无术的蠢货连病毒和细菌都分不清。细菌不是寄生物,不会随

饶毅还在反对“病毒毒性越传越弱”的观点,这回举的反例是细菌性肺炎。这个不学无术的蠢货连病毒和细菌都分不清。细菌不是寄生物,不会随着宿主死亡而死亡,所以没有人会主张“细菌毒性越传越弱”。我真是同情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要听一个连细菌和病毒都分不清的人讲“生物学概念”。

封面图片

mRNA疫苗技术发明人卡里科、魏斯曼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意料之中的。北大教授饶毅骂这是无脑研究,不应该得奖,是因为他不学无术,

mRNA疫苗技术发明人卡里科、魏斯曼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意料之中的。北大教授饶毅骂这是无脑研究,不应该得奖,是因为他不学无术,不能理解卡里科、魏斯曼的贡献。方舟子科普:mRNA疫苗技术获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封面图片

难道受贿院士会告诉饶毅?饶毅不过是在表演“科学界鲁迅”,不必当真。院士候选人收买院士都是灰色的手段,例如给高额演讲费,没法查。公

难道受贿院士会告诉饶毅?饶毅不过是在表演“科学界鲁迅”,不必当真。院士候选人收买院士都是灰色的手段,例如给高额演讲费,没法查。公然拿钱行贿院士的我只知道“PS院士”曹雪涛这么干过,被举报后导致那一年他没选上。

封面图片

饶毅做报告说:“我不擅长做实验,不代表我不能让学生做好实验,更不能让做实验的水平被我所限制。”这是他难得地说了一句真话,比如他自

饶毅做报告说:“我不擅长做实验,不代表我不能让学生做好实验,更不能让学生做实验的水平被我所限制。”这是他难得地说了一句真话,比如他自己做分子生物学实验不戴手套还自以为高明,但他的学生却戴手套,就是证明。

封面图片

饶毅说苏联和斯大林非常崇拜科学和科学家,比现在的美国强。这个自称比谁都懂遗传学、生物学历史的反美斗士不知道在斯大林时期遗传学是被

饶毅说苏联和斯大林非常崇拜科学和科学家,比现在的美国强。这个自称比谁都懂遗传学、生物学历史的反美斗士不知道在斯大林时期遗传学是被禁的,苏联遗传学家被团灭,他们或者被处决或者被判刑,包括著名遗传学家瓦维洛夫也被判处死刑、死于狱中。一个人要坏到什么程度才会为斯大林这种恶魔唱赞歌。

封面图片

优生论有可能成立吗?优生学只是在伦理上不道德还是生物学上亦不成立?

优生论有可能成立吗?优生学只是在伦理上不道德还是生物学上亦不成立? 赵泠的回答 优生学在历史上宣扬的大部分观点要么在生物学上不成立,要么以他们描述的方法不现实。 自古以来,人经常打死或遗弃外观明显残疾的新生儿,一些奴隶主尝试对奴隶进行育种,你觉得这朴素优生学实践的效果如何? ● 一对看起来健康的现代人仍有百分之几的概率产生明显残疾的后代。 ● 一些美国奴隶主留下了感叹黑奴的身体一代不如一代的文字。 现代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地通过产前检查进行优生优育,减少严重残疾、严重遗传病。人们并没有公开地“通过人工筛选培育有特定性状的人”,这主要归因于效费比太差。 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在不断改变,一种真正有效的技术“暂时在伦理上不道德”不会构成什么重要的障碍。不过,纳粹的“生命之泉”之类实践显示,优生学的传统观点难以指导有效的实践: ● 无论参与者是否在意“伦理道德”,人的繁殖能力、人的优良性状的出现率与遗传率都不值得期待。人的性状受后天生活经历和大量随机因素影响。 人的性状经常不是非黑即白的,某个平时看起来“适应不佳”的性状可能在特定情况下十分有用。 ● 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风险基因会降低携带者感染新冠病毒或患新冠重症的概率[1],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性哮喘患者、对特定食物过敏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低于常人[2] [3],最大影响范围在 50% 左右。 ● 这可能主要归因于过敏引发的炎症反应降低了患者呼吸道的 ACE2 表达水平[4],而且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呼吸道产生更多黏液、有助于抵挡和冲走病毒[5]。患者的呼吸道组织亦可能含有较多的高活性免疫细胞,有概率迅速歼灭少量新冠病毒感染的自体细胞。 ● 即使被感染,管理良好的过敏性哮喘者的新冠症状还是以轻症为主,不会像人们过去以为的那样合并加重[6] [7]。 比起人工筛选,优生学大抵更需要基因工程,需要社会福利(至少要给每个人足够的营养和适合身心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能够敏锐地发现某些看起来有害的性状的正面功能并给它们适当环境来起作用的洞察力就是说,真正有效的优生学实践很可能需要一个更人性化的社会。 关于均值回归: 高尔顿发现,统计数据显示,高个子的人生出的后代往往比他们要矮,矮个子的人生出的后代往往比他们要高。 1877 年,高尔顿指出“均值回归(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现象的存在,这是现代统计学中“回归”一词的起源。 高尔顿是一位优生学家。过去几十年间,围绕他人格的批评众多,有人质疑他设计的统计方法本身的中立性。不过,他的多项研究显示,对人进行传统育种的效率会非常低下。 高尔顿不知道后来的遗传学知识:人的身高受至少数百个遗传变异影响,它们在总体上能解释较大比例的身高差异。身高很高的父母的等位基因组合有很大概率不能在他们的后代身上产生有同样效果的等位基因组合。人的身高还受后天生活经历的重大影响。 在统计上,人的教育程度、学习能力与至少数千个遗传变异有关,每个遗传变异的效应量非常小。2016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 29 万多人,找到 74 个与教育程度有关的基因座,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充其量关系到受教育年限的约 0.035%[8]。可以预期,教育程度、学习能力的遗传表现会比身高更混乱。影响教育程度和学习能力的至少一部分基因影响的可能是在一件事上投入精力并忍耐无聊和痛苦的倾向。 生活环境、经历对人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在具体的人身上有概率超过遗传影响。 ● 2013 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估计教育程度的遗传力约 40%(95% 置信区间为 35% 到 45%)[9]; ● 2018 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英国国家学生数据库的 8237 名未成年人的样本,估计遗传可以解释 11 岁时的学习成绩差异的约 47.3%,可以解释 14 岁时的学习成绩差异的约 57.6%,可以解释 16 岁时的学习成绩差异的约 61.1%[10]; ● 用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的数据做的小样本分析得到类似的结果,几个不同学科的成绩的遗传力在 31% 到 61% 不等。顺便说,在同一家庭生活的双胞胎经历的同一事件完全可能因双方的物理位置不重叠而产生不同的影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赵泠)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