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Julio Merino上传了引发广泛讨论。这是一台2000年的电脑,CPU 600MHz, 128MB RAM,机械硬盘

开发者Julio Merino上传了引发广泛讨论。这是一台2000年的电脑,CPU 600MHz, 128MB RAM,机械硬盘,运行Windows NT 3.51系统。似乎流畅程度还要高于20多年后的很多计算机。他认为现代计算机界面、现代操作系统和现代应用程序的延迟非常糟糕,而且越来越严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在具有128MB RAM 的 5 MHz CPU 上运行 Windows 7 。 ​​​

在具有128MB RAM 的 5 MHz CPU 上运行 Windows 7 。 ​​​ 在YouTube视频中,NTDEV展示了该系统,它实际上是在86Box模拟器中运行的虚拟机。(在新选项卡中打开),启动到 Windows 7 旗舰版,启动显示其 5.00 MHz 时钟速度的程序,甚至运行记事本。顺便说一句,如果按照视频中的加速时间计数器进行操作,你会发现Windows 28 桌面需要超过 7 分钟才能出现! |

封面图片

为什么32位系统被淘汰而128位系统还未出现?

为什么32位系统被淘汰而128位系统还未出现? 先简单介绍一下32位和64位的系统,这里的32位指的是操作系统的处理器架构。在早期计算机发展中,32位操作系统是标准配置,它意味着CPU一次只能处理32位的数据,即4个字节。这种架构对于早期的应用程序和内存限制来说已经足够,但随着软件复杂度和数据量的增长,32位系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最大的问题是寻址空间有限,理论上最多只能支持4GB的RAM(实际可用往往少于4GB)。这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应用程序对大量内存资源的需求。64位操作系统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可以一次性处理64位的数据,即8个字节,从而大大提高了处理器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64位架构提供了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理论上可以支持高达16EB的内存,这对于任何现有的桌面或服务器应用都是绰绰有余的。此外,64位系统在运算速度、多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大型数据库、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领域都有着显著优势。容易发现,64位系统对32位系统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64位取代了32位系统,不过想要用上128位的系统,我们可有的等了。目前64位处理器及对应的内存技术在大部分场景下都尚未达到瓶颈,即使是最先进的数据中心和超级计算机,也远未用尽64位架构所提供的寻址能力。另外,构建128位的架构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挑战,包括但不限于芯片设计复杂性的剧增、功耗控制问题以及相应的生态系统(如编译器、驱动程序等)的重新构建,再加上目前在市场上海没有需求,所以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还不会有128位系统的环境,64位会是很长时间内的主流系统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是一款专为高性能系统制造的暴力破解软件。针对现代多核处理器和高速固态硬盘优化,速比常识件提升5倍以上,完全利用计算机硬件

是一款专为高性能系统制造的暴力破解软件。针对现代多核处理器和高速固态硬盘优化,速比常识破解软件件提升5倍以上,完全利用计算机硬件性能。| #工具 主要特点: 批量解压:自动扫描解压目录下所有压解文件,即使文件后显名不正确也能正确认识别。 支持多格式:支持常见压缩文件格式7z、zip、rar、tar、gz、xz、bz2,并能正确处理分卷压缩包。 支持多进程:根据处理器线路进程数,自定义解压进进程数,将解压速度翻倍。 支持密码列表:可以设置常用密码列表,自动配对加压缩压缩包。 附加功能:删除目录日志、删除空间目录、删除垃圾文件等常用功能。

封面图片

30年后的今天 FreeDOS仍在延续命令提示符的梦想

30年后的今天 FreeDOS仍在延续命令提示符的梦想 第二件事是,一位名叫吉姆-霍尔(Jim Hall)的开发人员写了一篇文章,宣布了一个名为"PD-DOS"的系统。霍尔对 Windows 3.x 不满意,对我们后来熟知的 Windows 95 项目也不感兴趣,他想开发一个新的"公共领域"版本的 DOS,在全球大多数人都将传统的命令行界面抛在脑后,转而使用更友好但资源密集的图形用户界面时,这个版本仍能保持传统命令行界面的活力。PD-DOS 很快更名为 FreeDOS,30 年后的今天,它已成为最后一个仍在积极开发中的 MS-DOS 兼容操作系统。尽管在互联网时代,DOS 并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现代操作系统使用除其他原因外,DOS 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互联网"这一概念但它在当今的计算机领域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需要在现代系统上运行传统应用程序的用户来说,无论是在虚拟机中运行,还是直接在硬件上运行,它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它也是在传统硬件上运行经过积极维护的 DOS 分支的最佳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最初的 IBM PC 及其英特尔 8088 CPU。为了纪念2014 年 FreeDOS 诞生 20 周年,我们与霍尔和其他 FreeDOS 维护者讨论了它的持续相关性、DOS 的遗产,以及开发者已经放弃的添加雄心勃勃的现代功能(如多任务处理和内置网络支持)的计划(我们还认真地尝试了仅使用 FreeDOS 进行现代工作,但成功与否参半)。与 MS-DOS 兼容的操作系统世界发展缓慢,因此这些信息大多仍然适用;FreeDOS 在 2014 年的版本为 1.1,而现在的版本为 1.3。在 FreeDOS 30 周年之际,我们再次采访了霍尔,了解 FreeDOS 项目在过去十多年中的发展情况,为什么它仍然重要,以及它如何继续吸引新用户加入。此外,我们还讨论了这个固有的落后操作系统的未来,虽然看起来有些奇怪。FreeDOS 仍在运行,即使硬件发展超越了它在 FreeDOS 中运行与 Lotus 1-2-3 兼容的电子表格程序 AsEasyAs  吉姆-霍尔霍尔说,如果说过去十年没有迎来"桌面上的 FreeDOS 年",那么自 2014 年以来,人们对该操作系统的兴趣和使用率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用户将 FreeDOS 作为他们的第一个 DOS 兼容操作系统,而不是微软和 IBM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尘封软件的更新版本。霍尔在接受 Ars 的电子邮件采访时说:"与 10 年前相比,我认为人们对 FreeDOS 的兴趣程度差不多。从人们发给我的提问邮件,或者我在 freedos-user 或 freedos-devel 邮件列表上看到的新用户提问,或者在 Facebook 群组和其他论坛上谈论 FreeDOS 的人来看,我认为以某种方式参与 FreeDOS 社区的人数还是差不多的。""我在 9 月和 10 月左右收到很多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问'我安装了 FreeDOS,但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我该怎么办?我想这些人是在大学的计算机科学课程中了解到 FreeDOS 的,并想进一步了解它;或者他们已经在某个地方工作了,他们读到了一篇关于 FreeDOS 的文章,以前从未听说过这个"DOS"东西,并想尝试一下。无论如何,我认为用户社区中更多的人在了解 FreeDOS 的同时也在了解DOS。"尽管人们仍在下载和使用 FreeDOS,但 PC 硬件的变化使得在新 PC 上直接安装和运行 FreeDOS(称为"裸机"安装,以区分直接安装在 PC 上的操作系统和通过某种模拟器或虚拟机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变得更加困难。这不仅仅是指采用基于 Arm 处理器的系统(FreeDOS 不懂这些芯片的语言)在慢慢兴起。其中一个问题是用于启动现代 PC 的 UEFI 固件。UEFI 在 2000 年代末期开始取代传统的 PC BIOS,如今已成为启动 Windows、macOS 和 Linux 的默认机制,尽管从技术上讲,Windows 和 Linux 仍然可以在非 UEFI 系统上启动。长期以来,采用 UEFI 固件的新电脑仍包含某种传统兼容模式,以支持像 FreeDOS 这样只能在 BIOS 模式下启动的操作系统。许多电脑仍然如此,尤其是那些主板为用户提供大量配置选项的家用台式电脑(主板可能将 BIOS 支持称为"CSM",即"兼容性支持模块")。但很多新电脑只能使用 UEFI 启动,这对直接在硬件上运行 FreeDOS 是个问题。尽管 FreeDOS 团队曾经有过更雄心勃勃的计划,但 FreeDOS 存在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运行经典的 DOS 程序和游戏,如Commander Keen。霍尔告诉 Ars:"人们问是否有可能重写或更新 FreeDOS 内核,以使用 UEFI 代替 BIOS。也许可以替换内核中使用 BIOS 的部分,但大量的 DOS 应用程序和游戏都是直接调用 BIOS 的。DOS 并不像更现代的操作系统那样使用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ion Layer 或 HAL),即应用程序与 HAL 对话,HAL 与硬件对话。DOS 程序通常直接与硬件交互"。换句话说,开发人员可以编写一个可以在 UEFI 系统上启动的 FreeDOS 版本,甚至可以编写一个可以在 Arm 系统上启动的 FreeDOS 版本。但无论哪种改变,都会破坏绝大多数现有的 DOS 应用程序,而运行这些旧程序正是 FreeDOS 存在的主要原因。霍尔说:"这就是我们建议在虚拟机中运行 FreeDOS 的原因之一。虚拟机提供了 BIOS。不过,从实用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没有兴趣尝试在新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的裸硬件上运行 FreeDOS,这些硬件包括 16 核英特尔酷睿 Ultra CPU、32GB 内存、512GB 固态硬盘和 Wi-Fi。如果你要运行 FreeDOS,你可能是在寻找'复古'的计算体验,所以无论如何,你更有可能在老式 PC 上安装 FreeDOS。"怪异的复古 PC 是体验 FreeDOS 的绝佳方式Book 8088 是一款非常奇特的机器,但它让现代人更容易接受复古计算的某些方面。说到复古电脑,其实在过去几年里,它们变得更容易找到和使用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像Book 8088、Hand 386 和Pocket 386 这样的奇特 AliExpress 硬件的兴起。虽然这些硬件充其量只是存在于道德的灰色地带我们使用的 Book 8088 在出厂时就附带了各种老旧但仍受版权保护的软件,另外还有一个从开源社区盗取的 BIOS,没有注明出处但与真正的老旧 IBM PC 或手提箱大小的康柏 Deskpro 相比,它们更容易购买,也更容易腾出空间。这些便携式系统混合使用了真正的复古部件和较新的复制品,在很大程度上忠实地复制了使用复古 PC 的体验。现代的屏幕和电池技术以及固态存储让它们比正品用起来更顺手,但与在完全现代的系统上运行 86Box 这样的模拟器相比,还是更接近原始体验。霍尔认为这些老系统"非常棒",他一直在使用在 Pocket 386 上运行的 FreeDOS 运行复古游戏和应用程序。这台 PC 配备了 40 MHz 的 386SX 处理器和 8MB 内存,在 FreeDOS 于 90 年代中期问世时,这台 PC 已被认为有点过时,但它仍然代表了当时在任何计算机实验室、办公室或家庭房间里可能发现的那种正在慢慢老化的系统。霍尔还称赞 Pocket 386 是一款复古的文字处理器和电子表格机;即使在 8088 上也能很好地运行这类 DOS 生产率应用程序,因此 386 带来的体验会更令人愉悦。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些系统上运行真正的 MS-DOS 或 IBM PC-DOS,而 MS-DOS 也是制造商提供给他们的。但 FreeDOS 持续发展的好处是,它可以支持一些现代设施,使复古计算机体验更加愉悦。当被问及如何扩展 FreeDOS 的功能时,霍尔说:"我们在'用户空间'中提供了很多扩展功能。FreeDOS 内核必须是相当经典的 DOS 内核,但我们可以添加几乎任何我们需要的独立实用程序和工具。因此,我们提供了额外的归档程序,如 7z 和 zip/unzip,甚至 gzip 和 tar。我们还提供额外的设备驱动程序,如 CD-ROM 缓存(cdrcache)、DOS 长文件名支持(doslfn或lfndos),以及 UDMA 硬盘和固态硬盘的缓存驱动程序(uhdd)。当然,还有大量的开发工具,包括编译器、汇编器、调试器和编辑器,让你可以创建自己的程序...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带你认识PCIe插槽 除了插显卡它还能插什么?

带你认识PCIe插槽 除了插显卡它还能插什么? 什么是PCIe插槽?PCle的全称为PCI总线(PCI Express), PCIe是计算机的一种高速总线,而总线就相当于计算机里的一条道路,提供给不同的设备和硬件进行数据交互。而最早的PCIe是2001年由Intel提出的,甚至在那时还不叫“PCIe”,而叫“3GIO”,用于替代PCI、PCI-X和AGP等老式总线。这么说你可能还不太明白,那我们找个主板看看就知道了,图片中圈起来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说的PCIe插槽。PCIe有什么用?PCIe 接口通常用于将高性能外围设备连接到您的计算机。最常见的例子是你的显卡 (GPU) ,因为现代游戏、科学、工程和机器学习应用程序涉及处理大量数据。而PCIe能够很好的在CPU与GPU之间构筑桥梁,让它们能够数据交互。不过显卡也不是唯一能够接入PCIe插槽的设备,还有很多外设也能够利用PCIe插槽,下面我们会给各位详细解读。值得一提的是,PCIe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升级迭代,毕竟最初的版本已经是2001年了,现在都3202年了,PCIe早就经过了几次迭代了。PCIe时代的发展史截至目前,PCIe插槽一共有多代标准,最超前的PCIe 6.0的规范已经在2022年1月22日发布,但目前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尚未有产品适用或者测试。别看PCIe现在风光无量,它的前身其实是ISA,在那个电脑没有标准化,各种硬件接口、协议不统一的时代,电脑上的硬件就由于六国纷争,我的硬件不兼容你的,你的硬件不支持我的,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当时业内统一了一个规格,就是ISA接口,也算得上是PCIe的爷爷了,它最早诞生在1981年,搭载在IBM的电脑上,并且一度统治了当时的PC领域。不过好景不长,作为初代数据总线,仅有8MB/s的传输速率,放在今天来看,U盘都快过它。因此ISA的传输速率很快就不能满足其他硬件的需求了,并且当时这款接口还有CPU占用率过高等问题,因此大家开始寻求ISA的继任者。所以PCI诞生了,PCI相较于ISA在带宽速率上有了不小的提升,32bit位宽下可以做到128MB/s,如果将数据位宽升级到64位,那速率还可以翻倍至256MB/s。并且做到了即插即用,就好像我们现在插显卡上主机一样,系统可以自动寻找相应的驱动程序。要知道在ISA那个年代,我们接入任何设备在ISA接口上还需要手动配置,相当麻烦。不过PCI总线也不是没有缺点,一个就是它采用共享总线设计,所以多设备容易造成抢带宽的情况,其次它也不支持热插拔。而我们今天的主角PCIe就是在PCI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PCIe后缀上的e又叫Express,一看就知道是PCI的升级版。它与PCI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总线类型不同、颜色不同、规格不同以及传输速率不同。目前PCIe规范已经发展出6个大版本,每一次大版本的进化,都能带来相比上一版本近乎于翻倍的带宽。第一个PCIe的正式规范也就是PCIe 1.0诞生于2003年,其信号速率为2.5GT/s,采用8b/10b编码方式,单通道单向带宽达到250MB/s,16通道双向带宽为8GB/s。该规范随后还发展出PCIe 1.0a和PCIe 1.1版本,虽然细节上有不少改进但是带宽并没有改变。PCIe 2.0规范则在2007年正式发布,其相比于PCIe 1.0规范最大的变化是信号速率翻倍至5GT/s,因此其带宽也跟随着一起翻倍,单通道单向带宽为500MB/s,16通道双向带宽为16GB/s。此外PCIe 2.0规范还将对应插槽的供电能力翻倍至最高150W的水平,但出于对兼容性以及主板供电压力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无论主板厂商、显卡厂商又或者其它PCIe设备的厂商,在产品开发时都是按照PCIe 1.0规范的供电要求也就是75W执行的,供电需求高于75W者一律配置外接供电,这个行业规则一直沿用至今。PCIe 3.0虽然是2010年发布的标准,但至今依旧很多设备在用,相比PCIe 2.0规范不仅信号速率提升至8GT/s,而且编码方式也改成了更高效的128b/130b模式,因此单通道单向带宽依然实现了接近翻倍的提升,达到985MB/s的水平,16通道双向带宽高达32GB/s。PCIe 4.0可以算作是目前的主流标准,其再一次实现了信号速率的翻倍,16通道双向带宽达到64GB/s的水平,PCIe 4.0将允许更快地传输正在GPU内存中加载的数据,并减少PCIe总线上的延迟。随着视频游戏的文件大小和图形复杂性不断增加,并且机器学习应用程序继续需要越来越大的数据集,PCIe 4.0将在提高帧速率和减少计算时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CIe 5.0早早就在2019年就提出了,但是直到去年AMD的X670、B650等主板上市,才真正应用在硬件上,加上现在也逐渐有PCIe 5.0的固态硬盘现身,玩家才得以见到PCIe 5.0的性能。PCIe 5.0 最重要的一个特性也是每个人都会关心的特性是速度。PCIe 5.0 的速度是PCIe 4.0 的两倍,单向带宽高达约64GB/s,双向带宽高达128GB/s。值得一提的是,在数据传输中,PCIe 5.0还使用了从3.0标准时代所导入的NRZ 128b/130b编码技术,不再采用8bit/10bit的小包校验方式,转而采用了全新算法的128bit/130bit的大包校验方式以及全新的硬件加扰和解码模块等,其校验带宽开销从之前的20%降低至1.54%。即便是扣除损耗的带宽后,PCIe 5.0 X16、PCIe 5.0 X4接口下也能分别提供63.0 GB/s、15.75 GB/s的传输带宽。PCIe 6.0则是2022年才提出的标准,新鲜出炉。传输速度是PCIe 5.0的两倍,单向带宽高达约128GB/s,双向带宽高达256GB/s。面对数据传输量大幅成长,相比PCIe 5.0,PCIe 6.0强化传输频宽与能源使用效益,同时具备低延迟与减少频宽消耗的功能。至于7.0 版的PCIe规范,今年6月PCI-SIG敲定了 PCIe Gen7(PCIe 7.0)v0.3 版本的草案,届时它的数据传输速率将再次翻倍,达到单向带宽高达约256GB/s,双向带宽高达512GB/s。不过有一说一,家用PC在很多年内应该也用不上这样的速度,而PCIe 7.0的普及,那就更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毕竟现在5.0都还没普及。为什么PCIe有不同的长度?PCIe接口的总线带宽是按长度划分的PCIe X1、PCIe X2、PCIe X4、PCIe X8、PCIe X16。虽然我们可以把任意长度的PCIe设备插到PCIe X1或者PCIe X16的插槽中去运行,但是这样很明显会造成一个问题,带宽要求小的设备会浪费PCIe X16的超大带宽,而带宽要求大的设备在PCIe X1插槽内又“吃不饱”。当然啦,有些玩家可能会说“我的主板上没有PCIe X1的插槽”,其实这也正常,在一些MATX、ITX甚至是旗舰主板上,由于空间布局的问题,导致PCIe X1插槽没有办法塞下,因此如果你想使用PCIe X1外设,在没有PCIe X1插槽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将较小的扩展卡安装在较大的插槽中,这仍然会工作得非常好。总的来说,PCIe区分不同长度是为了让各种设备都能够在合适的带宽下运行,并且不同长度的插槽所能承受的带宽不同,相同长度不同版本的PCIe所能承受的带宽也不一样。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各个版本的PCIe下,不同插槽的带宽能够有多大的区别。从图中就可以看到,PCIe X1速度最慢,PCIe X2是X1的2倍,X4是X2的2倍,以此类推X16是X8的2倍。而每次PCIe版本的迭代也都在前代的速率基础上进行提升,几乎每一代都比上一代速度提升了一倍。而且PCIe是可以向下兼容的,PCIe 1.0的设备可以插到2.0接口上用,2.0的设备也可以插到1.0接口上用,只是不能发挥全部性能。除了插显卡,还能插什么?上面我们介绍到了,PCIe插槽有不同的长度,显卡往往插在PCIe X16的插槽上,那除了插显卡还能插什么呢?当然PCIe X16插槽也会用来接RAID阵列卡,因为其与CPU直连的特性,加上物理上距离更靠近CPU,因此显卡或RAID阵列卡在与CPU之间数据交互时,延迟会更低,性能也能更好的释放。PCIe X8的插槽在主板上大多也是PCIe X16插槽的形状,不过数据针脚只有一半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实际带宽只有真正的PCIex16插槽的一半。主要用来...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