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划将核聚变发电实证阶段提早至2030年代

日本计划将核聚变发电实证阶段提早至2030年代 为将“次世代技术”核聚变发电的实证研究启动时间提前至2030年代,日本政府计划制定支援相关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的新法律。核聚变被认为是能对实现脱碳化做出贡献的未来技术之一。日本将以国家主导的形式,携手民间企业建立技术验证环境。日本政府计划在最早将于6月统一的经济财政运营和改革基本方针中,明确提出新法律的制定和实证启动时间。向国会提交方针的时间等详细内容将在今后敲定。将以文部科学省为中心推进开发,相关省厅将对技术开发等提供支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 计划将 #核聚变 发电实证阶段提早至2030年代

封面图片

资金进入核聚变发电,中日欧追赶美国

资金进入核聚变发电,中日欧追赶美国 以实现“核聚变发电”为目标的初创企业吸引了大量投资资金。在创立相关初创企业方面,美国走在了前面,欧洲、日本、中国也在紧追猛赶。从现阶段的筹资规模来看,也是美国企业较大。美国企业在融资额的前 10 名中占据了 6 席。融资额最多的是 2018 年成立的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联邦聚变系统公司),筹集了超过 20 亿美元的资金。该企业是从麻省理工学院(MIT)衍生出来的初创企业。目标是采用以磁场来控制约 1 亿度高温高压等离子体的“托卡马克型(Tokamak)”方式建设核聚变反应堆。2021 年比尔·盖茨等人投资了该公司。排在第 2 位的TAE Technologies也是美国企业,此前已融资超过12亿美元。该公司的目标是实现以轻氢(普通氢)和硼为燃料、不产生放射线的核聚变发电。排在第 3 位的美国 SHINE Technologies,第 4 位是美国的 Helion Energy,中国新奥集团(ENN)融资约 4 亿美元,跻身排行榜第 5 位。来源 ,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米哈游投资核聚变公司背后,人类的“终极能源”技术眼看就能商用了?】在美国、欧洲等地,投资确实正在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初创公

【米哈游投资核聚变公司背后,人类的“终极能源”技术眼看就能商用了?】在美国、欧洲等地,投资确实正在加速涌入可控核聚变领域,初创公司也都给出了令投资者们疯狂的理由:他们几乎都承诺,在十年内开发出可商用核聚变。 #抽屉IT

封面图片

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中核集团宣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 100 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耦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是我国核聚变能开发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 可控核聚变是目前认识到的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主要的方式有 3 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 2022 年 12 月 5 日,美国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LLNL)首次实现能量净收益的可控核聚变。该实验通过 192 道激光聚焦目标提供 2.05 兆焦耳的能量,从而超过聚变阈值,产生 3.15 兆焦耳的聚变能量输出。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软银和伊藤忠商事投资美国激光约束核聚变发电创企

软银和伊藤忠商事投资美国激光约束核聚变发电创企 软银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投资了美国一家制造核聚变发电技术的初创公司 Blue Laser Fusion (BLF)。 BLF由其联合创始人中村修二出任 CEO ,他因在发明蓝色LED方面的工作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BLF 将使用其独有的激光器技术以脉冲形式激发核聚变。该公司将与东芝和由纪公司合作,计划在2025年完成原型机制造,并在2030 年实现稳定发电并实现商业化。

封面图片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巨型环磁交付完成 明年启动实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巨型环磁交付完成 明年启动实验 ITER是一个由35个国家合作建造的托卡马克项目,旨在测试核聚变作为能源的可行性。托卡马克是一个甜甜圈形状的容器,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通过聚变反应燃烧等离子体来产生能量。核聚变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轻原子的原子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原子核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与核裂变不同,后者通过分裂重原子核释放能量并产生放射性废物。核聚变自然发生在恒星内部,为恒星提供能量,但在地球上却无法自然发生。然而,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托卡马克装置或激光实现核聚变。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核聚变反应,使其产生的能量超过引发反应所需的能量,理论上这将能够提供无限的能源。托卡马克通过磁铁来控制和约束等离子体。ITER的环形磁场线圈将被冷却到零下269摄氏度,使其成为超导体。这些17米高的线圈将围绕在装有等离子体的甜甜圈形状真空容器周围,使ITER科学家能够控制真空容器内的聚变反应。ITER实验堆将比其他任何托卡马克装置都要大,其中央螺线管磁铁由6个110吨重的磁铁模块组成。整个托卡马克装置的重量将达到惊人的23000吨,磁体产生的磁场将比地球磁场强30万倍。等离子体将被加热到1.5亿摄氏度,是太阳核心温度的10倍。根据上个月在第34届ITER理事会上提出的新基准,ITER预计将于明年启动首次等离子体实验,第一次聚变反应计划在2035年进行。更新后的具体时间表将在本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ITER项目由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美国前总统里根于1985年首次提出,但项目直到2005年才最终确定。近20年后,托卡马克装置仍未投入实验。据报道,ITER的成本自启动以来已经增长了四倍,最近估计项目耗资超过220亿美元。技术缺陷和新冠疫情都导致了项目的延迟。人们老生常谈的是,核聚变能成为能源永远是50年之后的事情。它似乎总是超越了当前的技术,人们总是被告知“这次会不一样”。ITER项目的目的是验证核聚变能源的技术可行性,但重点并不在于经济可行性。对于人类来说,经济可行性是另一个棘手问题。核聚变发电不仅要成为一种技术上可行的能源,还要成为能并入电网的能源。核聚变被视为能源物理学的圣杯,是结束人类对化石燃料依赖的一种方式。但它不会很快到来,不足以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气候危机。换句话说,即使ITER项目在工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部分。正如美国国家点火装置在2022年在技术上实现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促使反应发生的能量那样,人类离实现聚变能源越来越近了,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辰辰)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