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争相推行“主权AI”,英伟达找到新增长点

全球争相推行“主权AI”,英伟达找到新增长点 全球各国政府纷纷投身AI支出热潮。各国政府正在增加预算并推出其他激励措施,以鼓励本土公司和跨国公司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并用主要来自英伟达的专用计算机芯片改造旧的数据中心。他们的目标是:基于本国公民的数据在本土开发AI,并用母语训练大语言模型。随着技术问题引发的中美两国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寻求提升战略上的自给自足程度是这些投资背后的驱动因素。此外,一些国家自认为在移动电话和云计算革命中也是落伍者,于是寻求在以AI为中心的时代保护本土文化和国家安全。 英伟达上个月表示,所谓的“主权AI”战略预计将在今年带来近100亿美元的收入,去年还是一片空白。该公司公布的季度收入为260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来自使用其芯片的大型云计算公司。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几个月穿梭于世界多地,推动政府以及与政府有关联、负责监督全国计算基础设施的电信和公用事业公司投资于AI。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英伟达AI芯片主导地位改变? 陈

英伟达AI芯片主导地位改变? 陈 凤馨曝最大挑战:恐面临市场版图消退 英伟达(Nvidia)近年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成功转型为科技产业的领导者,虽然此前曾因中国AI软件新创DeepSeek事件股价受创,但分析人士仍认为,英伟达芯片依旧是大型云商的首选。 媒体人陈凤馨对此分析,过去英伟达的成长,最重要的是在「云」建置过程,各厂商拼命扩增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人工智慧芯片,用AI芯片做AI服务器,再用AI服务器作为整个数据中心的骨干,因此英伟达营收不断提升。 #英伟达 #吃瓜 #曝光 #AI

封面图片

【英伟达公布一批AI相关产品,包括将为游戏提供定制化AI模型代工服务】

【英伟达公布一批AI相关产品,包括将为游戏提供定制化AI模型代工服务】 5月29日消息,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布了一批与AI相关的新产品和服务,希望进一步利用这股热潮。黄仁勋表示,新推出的产品范围广泛,包括名为DGX GH200的AI超级计算机平台,这将帮助科技公司创建ChatGPT的“继任者”。预计微软、Meta Platforms和谷歌将成为该设备的首批用户。英伟达将与WPP集团合作,利用AI和虚拟世界来降低广告制作成本。 此外,该公司正准备发布一款网络服务,旨在加速数据中心内信息的传输速度。该公司甚至打算改变人们与视频游戏的互动方式:一项名为英伟达ACE for Games的服务将利用AI来激活背景角色,赋予他们更多个性。一连串的产品突显出英伟达正从一家计算机图形芯片制造商转变为一家处于AI热潮中心的公司。

封面图片

英伟达不赞同扩大对华 AI 芯片出口限制

英伟达不赞同扩大对华 AI 芯片出口限制 美国政府考虑进一步限制对华 AI 芯片出口,英伟达高管对此表达了不赞同意见。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周三在一家投资公司主办的一次活动上表示,此类额外限制如果采用,不会立即对英伟达的财务业绩产生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将导致美国工业永久失去在世界最大市场之一竞争和领先的机会”,她补充说,中国通常占该公司数据中心收入的 20% 至 25%,其中包括除支持人工智能的芯片之外的其他产品。 前文: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英伟达布局东南亚:拟在印尼投资2亿美元建AI中心

英伟达布局东南亚:拟在印尼投资2亿美元建AI中心 英伟达准备继续向东南亚进军据印尼通信和信息技术部部长Budi Arie Setiadi介绍,新设施将设在中爪哇省的苏拉卡塔市(Surakarta),并将加强当地的电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数字人才。Indosat Ooredoo Hutchison 是印尼第二大移动电信公司。上个月,该公司宣布,准备将英伟达的下一代芯片架构Blackwell集成到其基础设施中,“目标是推动印度尼西亚进入人工智能和技术进步的新时代”。英伟达扩大在印尼的业务,代表着该公司今年将更广泛地进军东南亚。在数字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数据需求出现了激增。今年1月,新加坡电信公司宣布与英伟达合作,在其遍布东南亚的数据中心部署人工智能功能。新加坡电信3月表示,该计划将在今年之前为该地区的企业提供英伟达尖端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而客户无需投资和管理自己昂贵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东南亚已成为英伟达重要市场东南亚已被证明是英伟达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据去年英伟达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显示,在截至去年10月的财季中,该公司季度收入的约15%(即27亿美元)来自新加坡。尽管这一占比仍然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美国占英伟达收入的34.77%,中国台湾占23.91%,中国大陆占22.24%,但对于英伟达而言,新加坡的确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该季度,英伟达在新加坡的收入比上年同期的5.62亿美元增长了404.1%,超过了英伟达的整体收入增长速度,成为该公司的第四大主要市场。根据英伟达最新的财报显示,数据中心占其收入的大部分。在全球人工智能热潮的支持下,数据中心在其最新财季创造了184亿美元的收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鸿海和英伟达共建AI工厂

鸿海和英伟达共建AI工厂 苹果主要供应商鸿海集团(富士康)将与英伟达共同建设人工智能(AI)工厂,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等产品。 根据路透社报道,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和英伟达CEO黄仁勋星期三(10月18日)在台北举行的富士康年度科技日上,共同宣布上述消息。 黄仁勋展示了两家公司正在建设中的手绘草图,并介绍说,“这是一家输入数据并输出智能的工厂”,“未来,每家公司、每个行业都将拥有人工智能工厂。” 黄仁勋补充说,英伟达和富士康正在为自动驾驶电动车打造一个完整的终端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工厂将开发汽车的软件,“这辆汽车当然会通过生活体验收集更多数据,而数据将进入人工智能工厂,工厂将改进软件并更新整个人工智能车队。” 他解释说:“整个系统,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工厂,另一方面是电动汽车车队,这就是英伟达和富士康正在打造的。” 刘扬伟说,富士康正“试图将自己从一家制造服务公司转变为一家平台解决方案公司”,智能城市和智能制造等其他应用也将使用人工智能工厂。 报道说,作为合作的一部分,鸿海计划开发一种被称为“AI工厂”的新型数据中心,为创新提供动力,例如制造数字化和生成式AI服务。 鸿海还计划建造大量基于英伟达CPU和GPU及其网络技术的计算系统。这些系统将出售给希望建立AI数据工厂的客户,并配备英伟达的硬件和英伟达AI Enterprise 软件。

封面图片

谁能挡得住英伟达狂飙?黄仁勋要打造AI工厂

谁能挡得住英伟达狂飙?黄仁勋要打造AI工厂 市值仅次于微软苹果看起来没什么能挡住英伟达的攀升。伴随着AI风口的强劲袭来,AI芯片龙头股英伟达股价也随之起飞。过去两年时间,英伟达的股价已经飙升了523%,今年以来又上涨了120%。这种火箭般的涨势堪比几年前的特斯拉,只不过特斯拉目前市值已经较高点缩水了一半。仅仅一年时间,英伟达市值就从几千亿美元一路狂飙到现在的2.55万亿美元,排在全球上市公司市值第三,仅次于微软和苹果两大巨头,甚至是AMD、高通、英特尔等其他芯片巨头市值的十多倍。尽管英伟达的营收规模去年才超过这些芯片巨头,但资本市场最看重的是未来的增长空间,只因为英伟达主宰了AI芯片领域。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EO,爱穿皮衣的黄仁勋持有英伟达将近4%的股份。随着英伟达股价不断飙升,他的个人资产也已经超过千亿美元门槛,不仅成为全球华人首富,更跻身全球超级富豪的前15位。黄仁勋迎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不仅是个人财富,还有如日中天的影响力。今年61岁的黄仁勋如今在美国商界的声望,甚至超过了九十年代末引领互联网热潮的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更被美国媒体誉为“开启AI工业革命的新达芬奇”。黄仁勋其实比杨致远还大五岁,但却晚了几十年才迎来人生巅峰;杨致远不到30岁就已经身价百亿,但雅虎现在已经成为了互联网遗迹。“开启新工业革命”这个词,黄仁勋的确当仁不让。他在财报发布之后的分析师会议上强调,英伟达正在开启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AI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几乎每个行业的生产力,更能帮助各家公司降低成本以及提高能效。毫不夸张的说,英伟达是目前美国股市最令人关注的明星股,过去一周时间,美国股市都在焦急等待着他们的财报发布。市场对英伟达的财报有着很高的预期,这也令不少投资者担心,一旦英伟达没有延续耀眼业绩,可能会引发连锁抛盘。此外,英伟达的业绩不仅关系到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和股价走势,也是整个AI相关产业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诸多AI类股的表现。即便是英伟达投资的诸多AI公司也受到了投资者的热捧。根据英伟达此前向SEC提交的13F文件,这家公司投资了诸多AI公司。语音交互AI公司SoundHound AI就是其中之一。在英伟达披露持股之后,这家公司当天股价就飙升了67%。但结果是,英伟达又双叒叕交出了高于预期的财报,不仅让市场感到安心,更进一步刺激了投资者入场,从而一举推动英伟达股价突破了1000美元关口。随后投资银行Bernstein也将英伟达的目标股价从1000美元上调到1300美元。不过,推动英伟达股价飙升,不只是耀眼的财报。英伟达在盘后宣布了1拆10的拆股方案,从6月7日开始实施。虽然拆股并不会改变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但却可以降低每股价格,从而吸引更多的散户投资者。过去几年时间,苹果、特斯拉等巨头企业都曾经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推高股价。此外,英伟达还把每股派息从4美分提升到10美分,增加了股东回报规模。明年还是供不应求这是一份怎样闪耀的财报?英伟达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高于市场预期的246亿美元,净利润更是暴涨644%,从20亿美元急剧增长到14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29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英伟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增长超过200%,而且连续三个季度毛利率增长超过十个百分点,第一季度毛利率甚至高达78.4%。在这样的营收规模上,实现这样的增长,在巨头企业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投资者最关心的业绩基本面,当然是推动英伟达业绩起飞的支柱,即AI处理器相关的数据中心业务。当季这一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27%,达到225.6亿美元。曾经的核心业务游戏业务虽然同比增长18%,也只有26亿美元。黄仁勋个人很看重的新增长点汽车业务当季同比增长11%,至3.29亿美元。黄仁勋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最新的AI处理器Blackwell下个季度就会开始交付,是目前Hopper处理器的两倍,这款售价超过3万美元的新GPU已经全面投产,届时将有超过100家OEM厂商采用,同样是Hopper处理器的两倍多。据他介绍,Blackwell处理器会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在第三季度全面上市,而最终客户能够在第四季度用上新平台。英伟达自己并不生产处理器,他们依靠台积电代工,随后向戴尔、Supermicro等服务器供应商交付。在过去的两年时间,英伟达的AI处理器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英伟达不得不发愁如何公平供应客户。而这种状况依然会延续到新平台。英伟达CFO克莱斯(Colette Kress)表示,Hopper和Blackwell平台的需求都远远超过了预期,而且明年也一样如此。从游戏芯片到AI芯片在30年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英伟达都不是一家家喻户晓的公司,也不像苹果、微软、惠普、英特尔那般为人熟知,只有游戏用户才知道这家略显小众的芯片公司,而游戏显卡也是英伟达GPU最主要的市场。仅仅两年前,游戏业务还是英伟达最大的收入来源;而现在的英伟达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家AI芯片公司,数据中心业务营收急剧膨胀,营收占比已经高达87%,是游戏业务的将近九倍,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第一季度还是六倍。但随着OpenAI推出ChatGPT掀起生成式AI革命,各大巨头不断加码进行算力竞争,带动数据中心需求急剧增长,也将这一领域主要芯片供应商英伟达推到了行业巅峰。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正是从2023年开始起飞的。根据行业分析公司Omedia的数据,英伟达目前占据了AI处理器市场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无论是OpenAI及其盟友微软,还是谷歌、亚马逊和Meta,其AI军备竞赛都离不开英伟达的GPU。英伟达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旺盛需求,而供不应求的状况更是促使各家公司继续抢购更多的英伟达芯片。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大客户是谁?CFO克莱斯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介绍称,谷歌、微软、亚马逊、Meta等大型云计算公司贡献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营收,在数据中心业务的占比接近45%。新增长来自各行各业过去一段时间,各大巨头纷纷展示了自己的最新AI产品,无论是OpenAI的GTP-4o,还是Meta的Llama 3,还是谷歌的Gemini,或是微软的CoPilot,其背后的数据中心都是建立在英伟达的GPU之上。谁不加码投入,就有可能在竞争中掉队。科技巨头的AI军备竞赛依然没有减速的迹象,他们还在不惜血本地加码投入。就在过去几周时间,亚马逊、谷歌、Meta和微软这四大巨头又宣布了他们新的AI部署战略,计划在今年总计投入近2000亿美元,加码打造数据中心与处理器。这一投入规模比去年猛增了46%。当然,云服务公司采购GPU构建数据中心也是一种收获颇丰的投资,因为他们可以向诸多企业提供基于AI的云服务。克莱斯表示,云计算公司在英伟达芯片上投入1美元,就可以在未来四年的云服务业务中获得5美元的收入。黄仁勋强调,投入AI竞争的不仅是这些云服务巨头,还有更多的创业公司、消费类互联网企业,包括汽车以及医药等传统行业。他强调了来自AI创业公司的旺盛需求,称目前有来自各个领域的1.5万-2万家AI创业公司正在等待英伟达的芯片供应,期待通过英伟达的设备来训练自己的AI模型。为了在AI领域抢占先机,各家创业公司的确离不开英伟达这个“超级军火商”。红杉资本在今年3月预计,各家AI创业公司已经投入了500亿美元采购英伟达处理器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但他们营收总计也只有30亿美元。黄仁勋还专门提到了马斯克的特斯拉以及汽车行业的AI需求。他认为,未来所有的汽车都需要具备自动驾驶领域,而特斯拉正在引领汽车行业的这一转...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