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出口快速上升,但成熟工艺可能接近产能过剩

中国芯片出口快速上升,但成熟工艺可能接近产能过剩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近发布的半导体进出口报告,中国官方媒体称进出口额增长是中国科技行业的一大胜利。对于成为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的中芯国际来说尤其如此。但中芯国际最新的财报显示,其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这可能归因于新技术开发导致研发成本增加,但许多非中国媒体认为,下降的原因是产能过剩,此前中国芯片行业曾承认短期难以攻克工艺问题。 5 月份,韩国依靠先进技术芯片出口额增同比增长 54.5%,远高于同期中国的21.2%增速,美国也在提高芯片产能,预计到 2032 年将生产全球 30% 的尖端芯片。行业分析师认为,中国最近转向成熟芯片生产可能会导致未来几个月供应将远远超过需求,由此引发价格战和芯片过剩的预测成为现实。 此外,拜登政府已宣布对中国半导体征收 50% 的关税,并正在考虑对中国制造的 GPU 和主板征收 25% 的关税,这可能会严重损害中国的半导体出口。如果美国的制裁和关税继续增加,中国传统芯片生产产能过剩或许会变为现实。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芯片产能飙升速度惊人

中国芯片产能飙升速度惊人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SEMI预计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18个项目,产能将从2023年的每月760万片晶圆增加13%,2024年将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也就是说,2024年开始运营的中国晶圆厂,将占全球42%以上,这些生产出来的成熟制程芯片,少部分用于出口之外,大部分将在中国国内市场消化。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中国与荷兰之间贸易总金额为1072亿欧元,而双方最大宗的商品就是光刻机。2023年中国总共从荷兰进口了约225台光刻机; 而根据公开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又进口了32台光刻机。也就是在14个月内,中国便从ASML购买了257台光刻机。根据ASML第一季度财务数据,ASML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光刻机销售收入占比由2023年第四季度的39%进一步升至49%。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成为第二大市场,营收占比为 20%。第三大市场韩国的营收占比为 19%。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光刻设备最重要的市场,表明中国对国产芯片及半导体产业巨大需求。预估2026年芯片产能全球最多根据SEMI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报告,晶圆厂季产能现阶段已超过4000万片晶圆(以12寸晶圆换算),第一季增长1.2%,预计第二季再增长1.4%。中国持续位居所有地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根据半导体研究机构Knometa Research发布数据,2023年底全球半导体产能份额为韩国22.2%、中国台湾22.0%、中国大陆19.1%、日本13.4%、美国11.2%、欧洲4.8%。预计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能份额将逐步增加,并将在2026年占据全球产能的22.3%,成为全球第一。另一方面,日本的份额预计将从2023年的13.4%,下降到2026年的12.9%。报告认为,虽然以美国为中心的半导体法规试图限制中国企业开发和引进尖端工艺,但中国大陆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加晶圆产能,重点关注传统或成熟制程工艺。晶圆代工业复苏随着电子销售的增加、库存的稳定和晶圆厂产能的增加,2024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半导体制造业显示出改善的迹象。预计下半年行业将出现更强劲的增长。摩根大通(小摩)证券在最新释出的“晶圆代工产业”报告中指出,晶圆代工库存去化将结束,产业景气2024下半年将广泛恢复,并于2025年进一步增强。小摩台湾区研究部主管哈戈谷(Gokul Hariharan)分析,景气第一季度落底,加上AI需求持续上升、非AI需求也逐渐恢复,更重要的是急单开始出现,包括大尺寸面板驱动IC(LDDIC)、电源管理IC(PMIC)、WiFi 5与WiFi 6芯片等,均明确显示晶圆代工产业摆脱谷底、转向复苏。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恢复速度较快,主因大陆无厂半导体公司较早开始调整库存,经过前六季积极去库存后,库存正逐渐正常化。非AI需求方面,3C领域的消费、通信、计算等垂直领域也在今年第一季度触底; 不过,汽车、工业需求可能在2024年底、2025年初恢复,主因整体库存调整较晚。SEMI指出,今年第一季度电子终端产品销售额年增1%,而IC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强劲增长22%,预计第二季电子终端产品销售额将年增5%,加上高效能计算(HPC)芯片出货量增加与存储器价格持续改善,也将带动IC销售额维持强劲成长,年增21%。IC库存水位第一季也已趋于稳定,预计本季将进一步改善。不过,SEMI坦言,晶圆厂产能利用率仍低,特别是成熟制程领域,仍然是个令人担忧的问题,预期今年上半年没有复苏的迹象,第一季的内存利用率低于预期,主要是受严格供应控制。晶圆厂资本支出与与产能利用率趋势一致,维持保守,去年第四季支出年减17%,第一季也持续下滑11%,预期第二季将重返增长、小增0.7%,预计与存储器相关的资本支出将增长8%,幅度高于非存储器领域。SEMI全球资深总监曾瑞榆表示,部分半导体需求正在复苏,但复苏的步伐并不一致,需求主要来自AI芯片与高带宽内存(HBM),带动相关领域投资和产能扩增,不过因AI芯片依赖少数关键供应商,对IC出货量增长助益有限。TechInsights市场分析总监Boris Metodiev表示,今年上半年半导体需求喜忧参半,由于生成式AI需求激增,存储器和逻辑反弹,但由于消费性市场复苏缓慢,加上汽车和工业市场需求库存调节,干扰模拟IC、分离式组件市场。Metodiev预期,随着 AI 逐步往边缘装置扩散,预计将推动消费者需求,今年下半年半导体有望全面复苏。此外,随着美联储调降利率,将提高消费者购买力并带动库存水位下降,汽车和工控市场则会在今年下半年重返增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芯片制造设备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中国芯片制造设备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在美国盟友实施出口限制之前,中国的半导体设备进口已飙升至历史新高。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6月和7月中国芯片生产工具进口总额接近5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9亿美元增长70%。 大部分进口产品来自荷兰和日本,这两个国家对芯片制造设备实施了出口限制,因为它们与美国合作以减缓中国的技术进步。 这些限制意味着某些工具的买家必须向荷兰和日本政府申请许可证,这引起了中国芯片制造商的担忧。日本于 7 月 23 日开始实施限制,而荷兰的限制将于 9 月 1 日生效。 虽然尚不清楚进口增长有多少与将受到限制的工具有关,但这些购买表明中国希望避免其扩大芯片生产的计划受到任何干扰。 中国企业正试图利用进口设备来增加不受西方限制的不太尖端芯片的产量。

封面图片

中国2023年芯片生产设备进口额接近记录最高

中国2023年芯片生产设备进口额接近记录最高 彭博社根据中国海关数据计算发现,中国去年用于制造电脑芯片的设备进口额增长14%至近400亿美元(536亿新元),为自2015年有纪录以来的第二大进口额,显示随着美国收紧晶片出口限制后,中国希望加强对晶片产业自给自足的能力。 据彭博社星期一(1月22日)报道,尽管中国去年的进口总额下降了5.5%,但中国对用于制造电脑芯片的设备进口额仍增长了14%。 中国芯片公司正在迅速投资新的半导体工厂,以试图提高芯片生产能力并绕过美国及其盟友的芯片出口管制。 路透社去年9月曾报道,中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正为第三期基金募资,计划募资额3000亿人民币(559亿新元),远超前两期的1387亿元和2000亿元。 美国去年10月扩大了对华芯片出口禁令的范围,包括英伟达和其他制造商生产的性能较低的芯片也被限制出口到中国。 去年在荷兰的芯片出口限制措施实施前,中国公司加大抢购,12月从荷兰进口的光刻机设备按年大增近10倍,达到11亿美元。 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本月18日报道,美国与荷兰可能在今年加大对中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以遏制中国的芯片科技发展。 2024年1月22日 3:06 PM

封面图片

美报告:中国仍能绕过出口限制获得芯片制造设备

美报告:中国仍能绕过出口限制获得芯片制造设备 美国一份指出,在美国实施并收紧对华出口限制来阻挠中国半导体业发展前进之际,中国企业仍能买到美国芯片制造设备来制造先进半导体。 作为美国政府独立机构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星期二(11月14日)发表741页的年度报告,指美国商务部2022年10月宣布禁止对华出口制造小于14纳米的半导体的设备,但如果中国进口商声称有关设备将用于较旧的生产线,则通常能够买到。由于检查设备最终用途的能力有限,很难核实它们是否用于生产先进芯片。 美国正着力调查中国通讯科技巨头华为新款手机Mate 60 Pro使用的国产7纳米芯片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华为和制造该芯片的中国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分别在2019年和2020年被美国列入实体管制清单,美国供应商未经许可不得向它们提供半导体技术和产品。 观察人士推测,中芯国际可能使用了去年10月出口管制措施出台前获得的设备来制造上述芯片,但该公司还有其他从海外获得设备的途径。 、

封面图片

中国产能过剩大马高科技出口面对竞争大

中国产能过剩大马高科技出口面对竞争大 尽管出口导向的东盟经济体可从期待已久的全球商品需求回弹、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以及跨国企业制造业撤离中国重构供应链中获益,但中国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和低廉价格,将在中短期内为东盟出口的复苏带来挑战,大马在高科技出口面对的竞争则最为激烈。

封面图片

中国扩大投入成熟制程 28nm以上产能占全球29%

中国扩大投入成熟制程 28nm以上产能占全球29% 中芯国际、华虹集团、合肥晶合集成扩产最积极,扩产将聚焦于驱动芯片、CIS/ISP与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等特殊工艺。研究显示,根据对中国48家拥有制造工厂的芯片制造商的分析,预计60%的新增产能可能会在未来3年内增加。中国企业已加快采购重要的芯片制造设备,以支持产能扩张并增加供应。包括荷兰ASML和日本东京电子在内的领先半导体设备生产商在2023年收到了大量来自中国的订单。机构统计,中国大陆半导体厂商2023年产能同比增长12%,达到每月760万片晶圆。预计中国大陆芯片制造商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18个项目,2024年产能同比增加13%,达到每月860万片晶圆。相关文章:中国半导体厂商集体发力28nm及更成熟制程 预计2027年全球产能占比39%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